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美中对比视角

发布时间:2016-04-15 07:53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资源配置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能够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配置在现当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要素流动是推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力量。本研究主要结合美中两国人力资源配置这个角度,从要素流动性这个特征引出一个新的变量,劳动力匹配度,主要考察两国劳动力匹配状况及对各自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就两国现状相比,中国存在很多阻碍劳动力合理匹配的制度障碍,比如严格的户籍制度、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甚至说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或行业、单位内部的流动,从而引致劳动力匹配度底下,导致社会人力资源利用率低,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相对于发达国家美国,无疑它的人力资源利用率要高于中国。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来探索两国劳动力匹配度的差异大小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结合目前中国存在大量人力资源配置是扭曲的这一现象:比如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形式太固定、不够灵活,不能因材施教;其次由于各种就业成本的阻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等。本文主要研究这种扭曲现象对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危害及今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一现象不仅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且会给经发展本身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为了测算这一损失的大小及寻找造成这种后果的内在原因。本论文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劳动匹配度”要素,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比较和实证等分析方法,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匹配度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过对比美中两国“劳动匹配度”的不同发展程度,来研究这一新的要素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从中找出导致“劳动匹配度”差异的内在影响因素,为中国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正确的指引作用。这不仅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有一定的意义,而且也会对今后我国在人才战略培养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向和贡献。

一般的分析思路是这样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也是遵循这一研究思路。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的,在认识到美中两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匹配度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分析两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匹配度的现状特点,提出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问题,并希望通过量化分析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试图寻找合理调整人力资源配置的方法,提高劳动力匹配度,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美中对比视角

.......................


第 2 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1.1 经济增长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一直是学术界的前沿问题,对它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经济学家之父亚当.斯密曾说过,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他们每年消费的所有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在他看来,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是劳动者的数量、质量的变动和专业化分工促成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不断修正经典理论,并提出了对后世经济学研究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和模型,其中较为经典的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索罗模型、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模型等。

1、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模型是资本决定论的核心和代表,是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和多马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的越多,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快。

因为假定技术中性,哈罗德和多马就得到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唯一因素的结论。但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它只包含在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利用资本的条件下实现均衡增长的其中一种可能性,这种增长路劲并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因而广受诟病。

20 世纪 50、60 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根源产生了兴趣。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美国的经济增长时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美国的产出增长率远远超出了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率,而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二者应当相等,因为产出的增长只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增加,这个“增长剩余”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剩余(Economic Growth Residual)”之谜。

在求解“增长剩余”之谜的过程中,以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加里.贝克尔(Gray.S.Becker)、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丹尼森(Dennis)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另辟蹊径,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解释这个谜团。

概括起来,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贡献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对人力资本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界定,认为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提高人口质量、提高劳动者时间价值的各项开支;2、把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五大类,包括医疗保健、正式教育、在职培训、成人学习项目及就业迁移等,并对各项资本形成特别是教育资本的构成、计量方法和问题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考察;3、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定,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总括性资本概念;4、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率。他采用收益率法测算了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 1929—1957 年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比例高达 33%。这个结果后来被广泛引用,作为说明教育对经济作用的依据。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用不同的指标代替人力资本来计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例如,用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蔡增正,1999;沈利生、朱运法,1999;张帆,2000)、平均受教育年限(蔡昉、王德文,1999;侯亚非,2000;李坤望,1998)、总人力资本存量(侯亚非,2000;周天勇,1994)。

在计算贡献率时,大多数学者都用产出弹性估计法,只是在选用函数时有所不同,有的用新古典生产函数(沈利生、朱运法,1999;张帆,2000),有的采用亚生产函数估计(李坤望,1998;蔡昉和王德文,1999),有的学者用菲德模型进行估计(蔡增正,1999)。

在研究结论方面,大多数学者都得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于物质资本等结论,但是在具体的贡献率方面,各学者却大相径庭,有的很高,而有的却认为很低。如,沈利生、朱运法假定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于三种要素的增长:固定资产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并假定生产函数形式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而计算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 30.6%;王金营采用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法,同样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出 1978—1998 年间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8.76%;而南大的沈坤荣通过计算后认为,1953—1997 年之间,中国经济增长的 76.7%是由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带来的,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1.8%。

张宝仁(2003)及学生王翔研究了《美国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分析了美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重点研究了美国政府和企业在学校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投资现状,解释了美国职业培训投资成为人力资本投资重点的原因。李尚骜(2010)博士认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增加资本积累速度,政府更应加大研发投入和教育投入。安雪慧(2002)按照教育年限法,分初、中、高三级,用教育总年限与各级教育劳动人数的乘积计算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杨宇和郑垂勇(2008)采用了教育年限法和教育经费发测算人力资本存量,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的能力。胡永远(2003)采用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函数得出我国 1978 年-1998 年间资本劳动贡献率下降,而教育支出和综合要素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高等教育的贡献率最为突出。刘淑玲(2010)采用教育经费法涉及经济增长模型,得出在我国教育投资仍比物质投资的回报高。盛乐(2006)基于重庆市 1978-2005 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重庆市 GDP 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变动中,物质资本的投入要高于人力资本的投入。

..........................


第三章 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模型 ..................... 11

3.1 经济增长贡献的要素分析基本原理 ........... 11

3.1.1 经济增长理论 ................... 11

3.1.2 经济增长贡献的要素分析基本原理 .............. 12

第四章 美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 17

4.1 美国劳动力匹配度及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 ....................... 17

4.1.1 美国经济增长发展现状分析 ................ 17

4.1.2 美国劳动力匹配度发展现状分析 ................. 18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 24

5.1 中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匹配度发展现状 ......................... 24

5.1.1 中国经济增长发展现状 .................... 24

5.1.2 中国劳动力匹配度发展现状 .............. 26


第六章 美中劳动力匹配度贡献率比较及原因分析


6.1 美中两国劳动力匹配度贡献率比较

上表中我们列出美中两国劳动力匹配度对各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从两个数值可以直观地看出:美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中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确切地说,美国的劳动力匹配度的贡献率比中国劳动力匹配度高出了 5.6 个百分点,近 6 个百分点。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存在严重劳动力匹配度低,劳动力资源匹配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存在劳动力资源利用浪费的现状。中国人口基数大,近 13 亿多的庞大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美国总人口大概在 3 亿多,本国劳动力资源不足,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这种在基数上存在的巨大反差,却导致各自在劳动力匹配度上的严重扭曲。

下面我们进行一种假设性的计算,测算出中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假设现在中国劳动力匹配度的贡献率也为 8.8%,其他变量值不变的情况下,测算出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率增长率:

M 可能增长率 =M产 出弹性系数* GDP 增长率*8.8%

把数值带进去之后,得出中国劳动力流动率 M 可能增长率为 12.77%。也就是在 1980-2012 年间,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率增长率至少达到 12.77%,即在这调查时期内中国劳动力的匹配度增长率至少达到 12.77%,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达到与美国劳动力匹配度同等的贡献率。但事实是中国的劳动力匹配度的增长率大概为 3.2%,远远低于 12.77%。

........................


第七章 结论及相应措施


7.1 主要结论

结合上面六章主要内容的实证分析及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7.1.1 美中两国劳动力匹配度对各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明显

本论文主要考察对象是美中两国劳动力匹配状况及其对各自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生产要素,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生产,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参与。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不仅能够是社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而且能够在科学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产出,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总量。在本文的 4、5 章节中分别分析并实证研究了美中两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状况,通过对比发现,美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8.8%,而中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这一数值,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基数而言,中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实际贡献率要比这个数值要低很多。因此,我们判断美中两国对比,两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较为明显。

7.1.2 政府或国有单位职工离职率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匹配度贡献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两国劳动力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明显之后,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导致这一结果的各自经济社会的内在原因。本文主要从美中两国国有单位职工离职率角度来考察。离职率的高低不仅能够说明一国国有单位劳动力匹配度的高低问题,而且还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社会保障等体系的完善程度等等。在这里我们假设职工离职率越高,说明一国国有单位劳动力匹配度就越高。因为如果职工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份岗位,就会选择离职,如果选择不离职则会导致职工与岗位的不匹配,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通过一些列的图示分析,我们容易发现,从整个国家层面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内职工每年的离职率(或流动率)均比中国国有单位职工每年的离职率高。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判断美国国有单位职工的离职率高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劳动力匹配度,,从而增强其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