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内蒙古突泉县为例
一、新农村建设概述及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念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状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具体表现;乡风文明是积极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邻里之间生产上要互相帮助,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村容整洁是建设生态文明,通过绿化、生物措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农村生存条件,集中治理脏乱差,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2、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城市和农村发展相结合,城乡统筹规划,以城带乡,建管并举,共建共管,共建共享,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3、农村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是核心目标;社会进步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性标志。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建设基础,它将对农村全面小康产生重要影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能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
(二)理论基础
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能够帮助处理政府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的收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等课题。在公共经济学理论范畴内,社会产品分为两类——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就是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三个特征使其与私人产品能够区分开来。私人产品凡是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的,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指城乡的生产和组织不对称性,其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部门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并且存在明显差距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是最早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的,他认为,城乡二元经济是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我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制定并执行了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严格城乡分割的政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和趋势,正在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这种深刻的社会转型。
.......................
二、突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一)突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突泉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南部,全县总面积 4889.5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218.9 万亩。突泉县 2008 年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政府建立了领导牵头,部门联合帮扶,乡镇具体实施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机制,采取项目倾斜、财政奖补、科局帮扶、村集体筹措、群众投工等多种形式,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专项工作加以推进。目前,建成全国文明村 1 个,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9 个,县级示范村 34 个。通过示范带动,全县近 1/4 村庄基本实现绿化、美化和硬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新农村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1、总体成效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增强。全县有机电井 20098 眼,有效灌溉面积 135 万亩;土地整理 45 万亩,建高标准农田 35 万亩,获得绿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输出基地认证面积达 168 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 180 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 20 亿斤左右;农机总动力突破 51.9 万千瓦,农机保有量 21028 台,配套农具 18000 台套,农具每年以 8.3%的速度递增。农田排灌能力、耕地生产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得到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园区示范引领发挥作用。全县建高标准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园区 6 个,总面积 55000 亩,入园企业和合作社 27 家,带动 121 个村 2.2 万户农户发展富民产业。园区突出高效设施种养农业及产业化经营示范,引进新品种 19 个、新技术11 项,扶持高校毕业生示范种植,带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全区最大的扶贫攻坚产业园和农业综合投资平台,为全县农牧业生产树立了样板。
高新种植技术广泛应用。全县引进高产品种 29 个,辐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80%,广泛推广种子包衣、叶面施肥、生物防虫、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大力实施“农机补贴”工程,每年落实补贴资金 1500 万元以上,新型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机耕面积达到 200 万亩,农业种植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建有肉鸡养殖基地 120 万平方米,养殖能力 6000万只,年产值达 60 亿元。建肉牛育肥场 47 个,存栏 1 万头,年出栏 1 万头;建肉羊育肥场 99 个,存栏 95 万只,年出栏 50 万只;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 23 个,存栏 8 万口,年出栏 14 万口。肉鸡、肉牛、肉羊、生猪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引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主导产业。
........................
二)突泉县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内蒙古突泉县从 2008 年真正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1、农村基础条件差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和资金供给矛盾十分突出,既存在总量不足问题,又存在资金分散、衔接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公益事业差距大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且不完善,一些地方农民群众还存在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的问题。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很难组织发动农民。比如,一条街建设、院墙改造、通村水泥路等建设工程,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不高。
(2)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
广大农村的形成由于历史久远,成因复杂,村庄分布零乱,镇村建设缺乏科学系统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各村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思想观念制约,村屯环境和民风也各有差异,农村长期沿袭的脏乱差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贫困山区,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农民院落零散,房屋简陋,人畜混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采取移民搬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集并村庄、提升农民素质等综合措施,才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建成美丽乡村。但是,投入资金量太大,作为旗县级筹措资金困难、群众工作难做是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
(3)农业生产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管理不到位,一些农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配套设施老化;由于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抗旱井越打越深,新建一批新井就淘汰一批旧井,水利工程虽然逐年建设,技术条件较比进步,但是总量上增加并不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由于一些农村大兴小水电站建设,使生态循环系统遭受巨大破坏,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下游农田灌溉和居民饮用水的水源地建设和保护。
(4)后续管护不到位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建成以后的管护问题,多地出现了“重建轻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另外就是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管护队伍,已建成的公共设施管护责任不能落实,造成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
三、突泉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20
(一)科学规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 20
1、要站位高远、视角广阔......................... 20
2、应注意统筹安排、综合考虑..................... 20
3、要尊重规划、严格执行规划...................... 21
三、突泉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次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清醒认识,立意高远,以改革创新、破冰前行的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
(一)科学规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
1、要站位高远、视角广阔
新农村建设规划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建新村、建新房上,还应包括产业规划、街道规划、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等。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政策项目的投资导向,充分用足、用好、用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政策措施的最大效益。建议各地聘请一些发达地区有新农村建设经验的规划专家到实地进行指导和业务培训,另外,再抽调一批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分派到各乡镇,帮助乡村基层干部与各村农民群众共同完成产业规划,做到既要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基层实际和产业特点,又要站位高远,真正为农村长远发展谋划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规划。
2、应注意统筹安排、综合考虑
新农村建设规划首先要考虑,规划中体现生活与生产要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要互相交融,人居与自然要优美和谐,节约与集约要相辅相成。其次要考虑规划的科学性。一是生产生活规划布局和功能区分上,要切块清晰,合理定位生活住宅区、公共福利设施区、办公区、农田区、村办企业区、林木绿化区,使每个规划的村庄都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目标。二是在人居与自然和谐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猪、牛、羊、鸡等畜禽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建设,选址应该远离居民住宅区,,并在居民区的下风向上,同时还要考虑防疫、环保、厩肥就近到田等因素。规划中各功能区之间要划出“红线”,除规划内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外,原来的地形地貌不准滥开荒、取土取石、伐砍树木、不能随便改变用途,植物群落、飞禽走兽要严加保护,尽力保护山川的原生态。三是在经济和文化交融发展上,对历史遗址、人文景观要予以保护,给历史留下记忆与参照,让大家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得到,“青山绿水,依旧美丽”。四是在节约、集约利用上,要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和使用,集约使用土地;建筑材料应推广和应用节材、节能、节水、非粘土空心砖等新型材料,推广使用新型墙体等技术,外墙建筑要有隔音、保温、隔热设计。突泉县就应当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生产秸秆瓦、秸秆门、地砖等建筑材料,直接应用于新农村建设。
.........................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工程。通过研究国内外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结合内蒙古突泉县实际,探索研究贫困落后地区新农村发展路径,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依据。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 1 号文件和支农政策扶持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的资金、项目向农村倾斜,为了有效保证中央的政策投入贯彻落实到实处,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建设一个新村又成为一个旧村,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意识,依靠和带领广大群众,加强以文化、教育、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虽然突泉县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但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始终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统筹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充分发挥“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资金”集聚效应,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壮大产业、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帮扶机制,分类推进,把新农村建成惠民、富民、便民的民心工程,使伟大中国梦在突泉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