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项目总承包工程之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的研究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过去的社会发展不同时期,有些施工单位在其企业管理体系中忽略了施工质量的控制,质量为上的经营理念没有得到重视。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和工程项目的不断承接,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比如缺乏质量意识;没有完善的质保体系,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发展的脚步,高素质管理人员匮乏,施工过程缺乏图纸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力,质量验收不符合检查流程等;无法全面掌握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质量控制细节在施工过程中模糊不清;对建材质量不能严格把控。以上诸多问题的出现,极大影响了施工进度和企业活力,更有甚者会对整体项目的运行带来负面因素,企业形象因此而受损。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出现低水平的工程质量,并不是项目运作流程所导致,而是因为质量控制没有在施工阶段得到很好的执行,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施工质量控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参考项目运行的具体表现,对出现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理论依据和方向,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最终目的。
工程项目制度进行创新。创新工程项目制度是为了促进其更好发展,由此形成的动力机制则可以推进整体项目的创新和发展。之所以这样评价制度创新,是因为工程项目的创新发展等于是复制了整个产权制度,在产权制度的搬迁过程中只有依靠全新的制度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因此,只有提前完成了管理体系的创新,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创新发展得以实现。另外,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工程项目的创新和发展就难以实现经济一体化,只有不断提高当前的工程项目制度创新水平,才能促进项目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制度创新的加快对工程项目的其他链接和方面的创新也会做出重大贡献,并且可以提供充沛的动力支持和完善的保障机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质量控制管理的研究开始于 19 世纪,是在近现代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产生的基础上出现的。起初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在产品的制造成本的范围中进行的,即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在进入 20世纪之后,质量控制管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
上世纪 80 年代中叶,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将价值链的概念体现在了其编著的《竞争优势》中,成为了我们分析战略成本时对价值链应用的基本方法。
我国对成本管理和价值链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才逐步引入了国外的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及全面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受此影响,我国在成本管理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的研究包括:结合我国在成本管理领域的发展情况,欧阳清等人就企业如何适应新环境展开了深入的探索;王平心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一书中从引进作业成本的角度探索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模式;陈树心教授在其所著的《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也就我国对战略成本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我国针对成本管理所展开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尤其是项目方式被引入我国之后,成本管理理论在工程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质量控制管理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可以看出,在我国,随着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机制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而言,技术和经济上的落后性造成了该领域内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投资运算的准确性,使得很多项目已经无法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而资金的后续投入也就不可避免。出现如此不利的情况,涉及到项目前期的设计理念不完善、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大多集中质量控制管理部分,对于成本计划、成本分析等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以及前期施工方案没有落实成本管理的辩证工作等诸多因素,上述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所提到的建筑工程项目方面,质量控制管理的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也鲜有深入的理论去进行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动态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第 2 章 我国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传统的经济体制对企业形成了长时间的影响,因此在持续改进项目管理体系以后,整体的管理水平依然不尽如人意,并且表现出了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管理手段陈旧、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都处于较低水平等问题。回望项目管理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起点是开工于 1984 年的云南布鲁革水电站。据了解,该工程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贷款支持,因此对承包商的选择就要严格按照国际公开竞争性投标的方式进行,这种通过国际招标来管理工程项目的形式尚属我国首例,但其管理质量却让人喜出望外,中标的大成公司通过总承包制将管理和技术人员控制在 30 人左右,其所雇佣的分包单位也是来自我们国内的企业。据工程竣工后的统计数据来看,实用工期比预计工期减少 122 天,所用工程造价仅占标书低价的六成,因此认定其取得成功是不容置疑的。由此可见,通过国际招标来管理国际合同的鲁布革饮水工程走在了行业的前沿,作为贷款支持的世界银行对其先进的管理经验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也为我国的国际工程招投标工作提供了诸多参考。鉴于此,我国的很多大中型工程对项目管理体制也开始了深入探索和应用,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涵盖了资本金管理、合同承包制和建设监理以及法人负责制,在这些优质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的工程建设也是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足以掩盖目前不断出现的工期延后、成本超支和质量事故等问题,尤其是不断被曝光的豆腐渣工程等影响恶劣的工程事故。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项目管理不完善直接导致的,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在持续的改进,但相比于西方的发达国家管理水平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今后的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2.1 管理模式现状
在当前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缺乏合理的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对项目管理的影响仍旧存在,往往会通过行政干预或者发号施令来制约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举例来说,在制定工期时,忽略了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制定的规划也因为缺乏科学性而难以实施,这也说明了呆板的经验主义还在作祟,严格来说,总结得来的宝贵经验并非不可取,只是在更加科学的新型管理模式面前,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经验就应该坚决撇弃,不严谨的主观臆测更应该杜绝;在控制环节,主要存在用检查替代控制的不良现象,没有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作为事后的工作环节,检查是在工程完后以后展开的,况且通过检查所找出的问题也只是盲目的给出结论,而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量化计算则置若罔闻。对于建材的采购,往往都是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建筑商在接手项目以后,开始与供货商建立联系,因此也就无法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导致了采购方式的灵活性缺失,使得主要建材的单次采购量过大,对资金和场地的需求随之上升,而辅助材料的多次采购也同样会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
.................
2.2 人员素质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农民工是施工任务的中流砥柱,这部分人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虽然少数的农民工具备相应的经验,但大多数的人员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仅此一个因素的影响,工程质量就会下降很多,,同时由于安全知识匮乏,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也会上升。如下所述为风靡于网络的一个案例,前段时间坐落于杭州的钱江三桥在通车 14 年后发生坍塌事件,而与之毗邻的有着 74 年悠久历史的钱塘江大桥,却因为依然巍然耸立而获得“桥坚强”的美誉。很多网友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茅以升所设计的钱塘江大桥只有半个世纪的设计寿命,但现在已经超期服役 24 年,却连次大修都没有经历,道理何在?”针对这一问题,有位个性鲜明的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时的技术不一定比今天的技术好,只是那时候建桥的人不黑心”,也许会有人觉得此话偏颇,但其实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道理,那就是虽然技术水平和建材质量不断提高,但现状依然不尽如人意,导致钱塘江三桥这种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参与施工的工程人员个人素质极低,缺乏使命感和责任心。
........................
第 3 章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种模式 ........................ 8
3.1 DBB 模式 ................. 8
3.2 DB 模式 ....... 8
3.3 CM 管理模式 ..................... 8
第 4 章 国际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 10
4.1 重视建筑法规的立法及执法工作 ............................... 10
4.2 在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业主起主导作用 ................. 10
4.3 重视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 10
第 5 章 国际项目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 ................... 14
5.1 人的控制 ............. 14
5.1.1 人的技术水平与生理缺陷 .............. 17
5.1.2 人的心理行为和错误行为 ................ 17
第 7 章 国际项目质量案例分析
7.1 工程质量目标和分项目标
7.1.1 总体质量目标
充分保障本工程建设满足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的合格标准和 GBES【银】奖,同时竣工质量达到天津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的标准能一次性通过甲方及监理的验收。
7.1.2 分项目标
为保证本工程能够利用最少资源实现创优目标,我们利用分解量化的方式对总体质量目标做了分解,并采用各种高效质量辅助手段来实现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其中“地基与基础工程,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合格率 100%,自评优良率为 90%以上。
质量管理体系总共分为三级,而每个级别都有对应的管理网络。该管理网络主要由工程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技术员、副经理、工程师等一系列人员负责监督检查。通常,科学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具备优质的职责分工。
..................
第 8 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国际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打造阶段性精品确保项目整体争创优质工程,通常指的是业主和国际工程单位所理解的“步步优”工程。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如下环节的严格控制。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所组成的“三检制”必须体现在整个国际工程过程中。没有进行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不能进行后续工序的开展。在国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工程的质量目标予以明确,并且按照严苛的质检标准进行检验,而验收的质量标准必须在国家标准之上。为确保国际工程实现更高质量目标,城建单位要承诺工程获得“海河杯”,而相应的施工工地则需赢得“市级文明工地”美誉。严格把握住建材的质量水准,严格按照国际规范标准,特别是环保领域的标准进行材料的采购,材料的验收要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验收标准,确定合格,方可进入国际工程工地。抓好关键部位国际工程的管理。在交付关键部分和隐蔽工程时,只有得到了甲方和监理方的同时认可,才能开展后续工序的施工。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