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疏离---中国社会存在的结构困境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漫长封建历史的国度里,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权谋文化有其存在的空间及合理性,这是由历史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权谋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延续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产生到发展,从理论到实践,权谋文化从未曾间断过、消失过。时至今日,权谋文化依然充斥于现代社会里,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踪影。不管是在商场还是官场,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平常交往中也时时夹杂着权谋与反权谋斗争,这已是我们难以回避的事实。有鉴于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权谋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及中国政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消极负面的,也有积极正面的。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认识、对待权谋文化。其实,权谋无涉价值判断,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使用者的目的。然而,让人悲哀的是,自古以来,权谋被更多的用来为私人的、小集团的利益服务,为此目的,权谋者可谓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我们常见的包括以权谋私、拉帮结派、落井下石、相互倾轧、栽赃陷害甚至政治暗杀等等。在这种权谋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政治长期陷入分分合合的局面中,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也是造成权谋文化一直以来饱受非议的根源所在。直至今天,这种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更有甚者,有人对权谋文化及其权谋斗争乐此不疲,这需要引起社会的警醒和深思。然而,在此之外,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对此津津乐道(这从近年来有关宫廷权谋斗争的影视剧作品受热捧中可见一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研究权谋文化,我们发现,权谋文化本身具有一些消极负面的内在特质,如自利性、非公开性、非制度化和去价值性等等,这与当代主流的、健康的价值理念是相违背的,尤其与当今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是相冲突的。而反观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如信任危机、道德败坏、人情冷漠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权谋文化的影响存在。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在权谋文化背景下,政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政治疏离,而这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结构性困境。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权谋文化研究的综述
权谋文化作为中国重要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因此,有关权谋文化的研究主要以国内研究为主。目前,从国内文献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权谋文化产生的条件来看,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权谋文化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是不可分割的,正是漫长的封建时期孕育和发展了权谋文化。权谋文化产生于封闭守旧的封建王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帝王思想和权谋文化贯穿始终,权谋、权术和权诈大行其道,不仅代代相传,而且愈演愈烈(蔡恩泽,2006)。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是一部血迹斑斑的封建帝王争权夺利的角斗史,是一部纵横捭阖的权谋争斗史。而且,这种权谋文化中表现出的争斗不仅仅局限于帝王之家,它已侵蚀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管是官场中上下级之间,还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参与者之间,这其中以官场权谋最为人们所常见。然而,权谋文化中蕴含的权谋斗争不但不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的、有益的作用,反而会极大的消耗社会资源,给社会造成极其深远的伤害。有鉴于此,有学者把权谋文化定性为民主社会的一种毒害,一颗毒瘤(熊召政,2006)。然而,虽然封建专制体制早已随着近现代国家和体制的建立而走向终结,但在漫长封建历史时期中孕育和发展的权谋文化却阴魂不散,时至今日还或多或少地残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影响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管理实践和文化理念等,这是国内权谋文化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权谋文化之所以至今为人所诟病,与它在经济、政治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分不开的。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逐步建立,形成与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经济规则、理念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诸如理性、规则、诚信、公开、公正等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也是市场交易活动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权谋文化中所具有的某些内在特点却与现代经济活动的要求是相背离的。权谋文化中的非制度化、自利性等往往使企业和个人在应用权谋的过程中,对于权谋中的一些有意义的“道”的方面视而不见,弃之不顾,而将权谋中“术”的机变和巧诈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把政治、外交、战争中的权谋规则引用到商业运作上,蔑视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使整个市场经济社会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和伦理危机。当前,在一些所谓企业家的床头、办公桌上也随处可见《官经》、《厚黑学》、《谋略学》、《权谋大全》等政治谋略的图书,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因为一旦经济活动中弥漫着权谋文化的氛围,那么整个企业运转甚至整个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都会受到掣肘。这是权谋文化给经济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加以克服的部分。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新英断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文化与现今的市场经济存在着本质性的冲突……若让权谋文化作主导,未来中国市场经济很可能堕落成世界上最混乱、丑恶、残酷、野蛮和没有理性与人性的原始市场经济,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惊醒的。
.......................
第 2 章 权谋文化思想及其内在特征
2.1 权谋文化的主要思想及其来源
从历史上看,我们无法具体知晓权谋文化到底起源于何时。但可以说,在中华文明出现以前的原初时代是不太可能存在权谋文化的。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整日游荡于森林中间,没有劳役,没有语言,没有家庭,既不知何谓战争,也不知何谓关系,他们对同类没有任何需求,也没有任何伤害他们的念头。这种状态曾令无数人为之向往、称羡。但是,随着文明的演进,财产积累增加,各种功利因素在社会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一种新兴的权谋文化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得以发展。到了西周末期,周朝的传统礼仪秩序逐渐失去社会团结和规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代甚至跌入“礼崩乐坏”的状态,各种势力兴起,追名逐利的权谋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大运用。这正是“百家争鸣”中权谋文化兴起的大背景。
权谋文化首先是指兵家、法家和纵横家等谋略学派。这是因为在先秦诸子当中,兵家、法家、纵横家最为重视权谋,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就是权谋术的理论化集成。兵家研究用兵战略和战术,研究如何在战场上的胜敌之术。兵家以孙武为鼻祖,以《孙子兵法》为其代表作;法家则讲究如何运用法、术、势三者的结合来控制和驾驭臣民,由韩非集大成,以《韩非子》为其代表作;纵横家则是纵横策士为实现自己学说而使用的纵横之术,因苏秦、张仪为世人所知,以《鬼谷子》为其代表作。当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其他类似的思想和作品,如《商君书》、《申子》、《慎子》等。下面我们来分析各家权谋学派的发展及其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就是一部乱战史,战争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各种大小战争连绵不断。“春秋无义战”,战争成为各路诸侯攻城略地、谋取霸权、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力争取得战争胜利、建立功名伟业的“兵家”应运而生,其代表即《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开篇中就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那个时代,如何赢得战争就成为各国君主和军事家首要关注的问题。可是,在传统战争礼仪的规范下,交战双方应通告会战的时间和地点,或者从理论上讲,当邻国国君正在服丧,或处于困顿之中,尤其是遭逢饥荒威胁时去攻打人家,是非礼的。然而,在一个更加注重结果而可以忽略礼仪规范的时代,孙武率先挣脱传统“军礼”的束缚,明确提出“兵者,诡道也”的论断。这“诡道”一词深刻地道出了兵家权谋的本质所在。为此,孙武补充道:“凡用兵者,贵在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才是兵家常胜之道。此外,孙武还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夫兵形象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也就是说要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同时,只要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无论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哪怕是反间。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提出了五种用间之计“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算计,运用“庙算”,对战争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对道、天、地、将、法五方面条件心中有数,做到运筹帷幄之中;还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由孙子开创的兵家不仅成为后世军事斗争的战略谋划来源,也成为政治社会斗争的重要策略渊源,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政治社会交往与关系。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然是治理国家、政治谋术、商场竞争的重要法器。
........................
2.2权谋文化的内在特征
权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要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权谋只是作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它无涉价值判断,没有好坏之分。然而,在当代中国,权谋文化却越来越受到多方的批判和否定,甚至被有些学者定性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毒瘤”。是什么因素造成人们对权谋文化的这种批判态度,它又具有哪些文化特征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权谋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密切相关。它产生于封闭守旧的时代,反映当时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观念,它与现代文明的大潮是背道而驰的。在这种封闭、专制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权谋文化,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里,权谋文化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它逐渐衍变成人们权力斗争的工具。权谋与政治的结合,构成了权谋文化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为现代社会所批判的内容,即权谋政治和政治权谋文化。权谋政治与政治权谋有所不同,前者是一种政治本性,是一种常态,而后者只是一种政治策略,是一种非本质的手段,而且是非常态的。在权谋政治文化中,权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充斥于封建君主与臣民,臣民与臣民之间。在这种政治生态中,又衍变出所谓“帝王术”、“为官经”、“厚黑学”等等一系列的政治权谋权术,如各种阴谋、算计手段等。经过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的锤炼,这种种权谋权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门高度纯熟的政治艺术。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发展,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的体制下,这种权谋文化运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而深远的。同时,这也是权谋文化为现代人所诟病的地方。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权谋文化所具有的特征。
........................
第 3 章权谋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的关系...................15
3.1 权谋文化与儒家文化..................15
3.2 权谋文化与道家文化...............16
3.3 权谋文化与佛家文化.............18
第 4 章权谋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疏离........................20
4.1 何谓政治疏离........................20
4.2 权谋文化如何导致政治疏离.............21
4.3 政治疏离的后果及其影响.....................23
第 5 章权谋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结构困境............................25
5.1 权谋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结构困境及其表现形式............25
5.2 权谋文化如何导致中国社会结构困境.....................26
第 6 章 克服政治疏离走出结构困境
由上可知,权谋文化不利于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因为这种大型政治共同体必须构建于某一或多种共享性的、普适性的价值基础之上,比如善、正义、平等和自由等等。亚里士多德说,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义和善是政治组织乃至人类团体的伦理基础。在其著作《政治学》开篇中,亚里士多德写到: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在这里,这些善业或善果是所有人类政治共同体得以建立和存在的价值前提。然而,这些价值在权谋文化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权谋文化是建立在人的世俗的逐利本性基础上,为达到目的,它可以枉顾道德约束,采用各种公开或非公开公平的手段。同时,在权谋文化中,人们不讲规则,也没有所谓契约意识。所有这些,对后世权谋
6.1 营造公开、公平的文化环境
为了克服权谋文化的负面影响,为了未来美好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营造一种公开公平的文化环境,变阴谋为阳谋。在政治运行的过程中,谋略的使用既是合理也是不可避免的,也没有必要完全加以排斥。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重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变阴谋为阳谋。阴谋是隐秘的,是为人所诟病的。阳谋是相对阴谋而言,它是公开的。权谋文化是一种非公开性的文化,它的存在总是让人们把它各种阴谋算计相联系,而这与我们理想中的政治共同体和健康的社会结构的重建是不能并存的。在健康的理想的现代政治文化中,尤其是在民主政治文化中,平等的参与、公开和充分的知情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重建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公开公平的环境氛围,为所有参与其中的个人与团体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我们理想的政治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结论与反思
权谋文化作为原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是漫长的,其影响是恶劣的。权谋文化从其产生之初就显示了内在的破坏性和消极性,这也是权谋文化长期以来饱受非议的根源所在。权谋文化作为中国非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兵家、法家和纵横家思想中,透过兵家、法家和纵横家,我们可以对权谋文化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作为非主流文化的权谋文化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其对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
权谋文化对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文明和共同体建设的巨大障碍,它长期作用导致社会陷入“窝里斗”式的结构困境而无法自拔。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警醒的,在去权谋文化时代,我们要高瞻远瞩,充分吸收全球文明精华,吸纳丰富的文明因素,去其糟粕,通过营造公开公平的文化环境,改变阴谋权术文化,建立阳谋政治,培养包容共享的价值理念,,树立平等意识、契约精神来努力建立一种更加符合人性要求和历史法则的理想共同体。可以说,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和良性社会结构在未来发展中难以规避的宿命。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