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2 07:17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员工素质的高低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财富,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最基本的途径,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最重要的手段。从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培训工作上来。

当代企业的竞争也可以看作人才的竞争。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执行层,承担着落实上级决策,分配下级任务的工作,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是每个企业一项重要的内容。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中层管理者培训理念滞后、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培训工作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善培训质量,如何提高培训有效性,是各大商业银行迫切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辽宁邮储银行原有中层管理者大多为老邮政系统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对新业务学习速度较慢,较大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新招聘的中层管理者虽然学历较高,但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严重匮乏,短时间内无法扛起企业发展的大旗。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邮储银行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对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往往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套体系的模板来指导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后续培训得不到借鉴和完善。

本文的意义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策划、培训课程设计与内训师的选择、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结合辽宁邮储银行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培训效果佳,对后续培训具有借鉴意义的,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

.......................


第 2 章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辽宁邮储银行的概况

2007 年 12 月 27 日,辽宁邮储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是一家以零售金融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同时为客户提供多方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银行主要经营领域涵盖公司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等。其中,异地交易结算、小额贷款等业务在辽宁银行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辽宁邮储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共有储蓄客户 1600 万户、零售贷款客户 21 万户,经营范围涵盖全省的主要地区。辽宁邮储银行下辖 14 家市分行、41 家县支行,650 家二级支行。

辽宁邮储银行机关(包括下辖市级分行机关)设有 23 个部门,包括办公室、个人金融部、三农金融部、消费信贷部、信用卡部、电子银行部、公司业务部、小企业金融部、国际业务部、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部、授信管理部、会计运营部、法律合规部、信息科技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纪检监察和党群部、安全保卫部、工会、营业部、培训中心。

辽宁邮储银行面对同业的竞争压力,把人力资源建设放在了首位。通过同业人才引进、招收大学生、加大培训力度,全行员工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截至 2014 年底,辽宁邮储银行从业人员达到 8658 人,全行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比 88%,本科以上占比 42%,硕士学位以上占比 4.2%。

2014 年,辽宁邮储银行全年收入为 20.55 亿元,同期增长 67%,实现利润6.45 亿元,收入、利润分别居全国第七位和第六位。个人金融业务收入为 6.99亿元,占全行收入 34%;公司业务收入为 3.05 亿元,占比 15%;信贷业务收入为 10.11 元,占比 49%。

........................


2.2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2.2.1   辽宁邮储银行培训工作的现状

(1)中层管理者的基本情况介绍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涵盖的范围为省、市分行机关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据统计,共有中层管理者 400 人,占全行员工总数的 4.6%。其中硕士学历 70 人,本科学历 319 人,专科学历 11 人(如下图 2.1 所示)。其中 30-40 岁的 40 人,41-50 岁的 302 人,50-60 岁的 58 人(如下图 2.2 所示)。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研究

(2)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由于辽宁邮储银行没有相应的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因此此类培训依据日常的培训模式来完成。辽宁邮储银行培训工作由辽宁邮储银行培训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培训中心主要职责包括:一是组织开展全行各类培训需求分析;二是编制企业培训大纲和计划;三是负责组织培训课程设计与规划;四是建立与管理师资队伍,为各培训提供培训师资;五是提供培训设施;六是对各部门、各专业的培训提供支撑,进行指导与协调;七是负责企业培训预算并组织实施;八是对培训进行检查、评估与报告。

培训中心的人员构成包括:培训高级主管 1 人,负责中层管理者培训的统筹管理工作;培训管理 1 人,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后期的培训信息整理工作;教材课件管理 1 人,负责培训教材、课件、考试试题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设备管理 1 人,,负责培训期间电器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

以往的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内容大多涵盖四个内容:一是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包括管理能力、执行力与决策力培训等;二是银行知识培训。包括金融形势及市场环境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特点、业务制度和政策要点;三是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市场营销知识、财务会计知识、银行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制度文件、风险管理等知;四是开展职业操守、廉洁从业教育和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知识、党性修养培训。

.........................


第 3 章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设计 ................. 8

3.1   培训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 8

3.2   培训需求分析 ............. 9

3.3   培训课程开发和师资管理 ................. 16

第 4 章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保障措施 ................ 27

4.1   制度层面保障 ............. 27

4.2   组织层面保障 .................. 27

4.3   教务层面保障 ........................... 29


第 4 章   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培训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建立保障措施的的关键目标是:通过对辽宁邮储银行内、外部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在本篇论文中,中层管理者培训保障措施主要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务层面三个方面来叙述。


4.1   制度层面保障

(1)推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根据战略实施、改革转型、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建立和推行中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掌握中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规律,正确把握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

(2)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按照教育培训服务银行发展的总体要求,各级行人力资源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本级行干部培训计划,逐步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全面提高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强培训运行管理。一是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二是建立中层管理者项目管理制度,充实竞争择优机制内容;三是建立组织调训制度,对重点岗位中层管理者有计划安排调训,建立组织调训为主、学员选学为辅的参训机制。在强化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效率和效益。

(4)健全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全面系统的中层管理者培训情况考核、登记、跟踪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培训积分管理制度,探索规范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将培训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


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现状的分析,设计和完善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为今后举办此类培训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1)通过对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的设计,完善了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设计、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和课程设计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和流程,使得培训活动的实施和运行有章可循,培训课程适合中层管理者的需求。

(2)中层管理者培训需求分析由单一受训者培训需求调查,转变从组织、工作、个人三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这样出来的培训需求结果更加准确,为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保障。

(3)中层管理者培训效果评估由理论考核、对授课老师进行评估转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次的考核,这样得出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对今后举办类似的培训提供重要的参考。 

(4)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设计中,培训效果评估得出的结论要与多方面分享,与人力资源模块紧密结合。

诚然,受限于本人的学识和阅历,本篇论文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辽宁邮储银行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尚未建立,许多理论无法得到实践证明;二是受限于工作环境,周边没有成功的中层管理者培训案例,所以大多依靠理论知识。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有效的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还有许多路要走,需要培训管理者大胆思考。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