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资料室的服务模式定位思考

发布时间:2016-04-11 22:55

第一章  资料室传统服务模式的弊端 


第一节  馆藏实物存在局限 
传统模式的资料室拥有丰富的藏书、一定的馆舍,由资料室员进行管理并提供图书文献信息服务的组织。它具有馆藏的有形性、时空的局限性、操作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利用的局限性等特点。它采编载体主要都是纸质书籍,典藏图书需要一定的“馆舍”空间,一切行为均在指定的现实场所进行,传统模式的资料室虽然在高校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模式的资料室远远满足不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迫切需求。 
首先,传统资料室收藏的信息知识载体存储密度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多、保管费用比较高, 需要资料室不断新建和扩建书库, 以保存这些文献。同时还要考虑工作人员的数量增减阅证。如果给以及时的馆舍扩充势必会影响纸质图书的更新。 

如图表 1 所显示,自从建馆以来,传媒学院资料室的的纸质图书馆藏量在快速递增,但随着馆藏的增多其增加趋势有所减缓。 

新媒体环境下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资料室的服务模式定位思考

……


第二节  出版效率较低下 
传统资料室中收藏的文献基本都是纸质图书为主,而纸质图书的问世需要印刷厂、印刷设备、纸张油墨等材料配套,还需要重新出片、打样、输出和装订,出版过程烦琐,编辑出版时间过长。一般情况下, 一部20万字到30万字的图书其出版周期需要6个月左右,  然后还需要一些的时间,通过一定的发行渠道发行,才能与读者见面。  

纸质图书主要依靠纸和油墨作为文字信息的载体,而纸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树和草本植物,造纸工业不但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而且还会对河流、地下水等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这是纸质图书面临的大难题。并且油墨和部分作废印刷品,以及废旧的图书被当作垃圾扔掉,也对我们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形成二次污染。其次纸质图书的检索比较传统,尽管目前书目的检索都已经实行了电子检索,但是满足这一条件却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即使实现了这一步,其检索和导读仍然不能像电子图书那样直接和快捷。而对于一些没有书目索引的书籍,仍只能依靠手翻眼看进行操作,尤其在文献资料数目大、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会给检索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影响检索的效率和准确。

……


第二章  目前的新媒体环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就是指有别于以往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利用如博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播客等新媒体方式,依靠互联网进行消息与资讯的传递建构了新的大众传播的坏境。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新媒体环境创造一种采用数字化的传播与获取方式,使得传播与更新的速度大大提高,并且与传统媒体相比,其运行成本也较低。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将海量信息资源迅速分享至用户终端,并以丰富的输出形式展现给用户,为用户带来更加新颖流畅的阅读体验。 
新媒体环境综合多媒体结合的信息表达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新媒体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资源,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体,,利用超文本传输方式,用户可以随时实现信息之间的链接和跳转,满足用户不同的阅读需要。同时,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环境也迎合了这种需求。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内容获取与传递更加注重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并将信息内容逐步细分,使用户随时根据需要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由于市场细分比较充分,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也体现出社群化的特征,拥有共同信息需求的用户集中在一起,共同传递、获取、利用、讨论相关信息。此外,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用户在利用新媒体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等待信息到来,而是主动获取、传递甚至生产信息资源,提高信息产出与利用的效率。

……


第二节   移动终端的发展,改变传统阅读模式  
国际图联 2013年8月19日发布的《社会趋势报告》指出,新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范围。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新媒体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网络环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与之相应的资料室新媒体服务迅速应运而生。 
手机图书馆目前提供的期刊种类丰富,涵盖了时政新闻、经济法律、社科历史、健康生活、科技科普等多种类别。阅读这些书籍刊物,读者只需支付低廉的GPRS流量费,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苹果手机在其自带的App  Store里就专门对读书软件进行了分类,并且在此分类下,有着大量的免费阅读器。用户只需要下载相应的阅读软件就可以实现无缝阅读。 

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一般都设有校级图书馆与系级资料室,总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中心。资料室是各院系的专业资料基地,它们都是高等院校的藏书机购和信息情报的集散地,其服务宗旨都  是“一切为了读者”,目的都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两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课堂教育和教学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料室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的硬件设施,在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与促进的作用,其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被视为衡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资料室不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扮演着传播知识的作用,它更是高校师生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资料室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资料室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南艺传媒资料室服务模式定位 ............ 11 
第一节 提供专业相关知识功能 ............................ 11 
第二节 辅助教育教学功能 ................................. 12 
第三节 配合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功能 ............. 12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南艺传媒资料室服务模式实施方案 ....... 13 
第一节 资料室的新媒体环境建设 ........................... 14 
1.建设移动资料室——手机图书馆 ......................... 14 
2.建设多媒体资料室——数字电视 ...................... 18 
第二节 利用微信实现信息推送服务 ..................... 19 
第三节 利用微博实现宣传推广服务 ................... 21 

第四节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及体感识别技术提供服务新方式 ..... 23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南艺传媒资料室服务模式实施方案


第一节 资料室的新媒体环境建
南艺传媒学院作为一个立足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前沿的学院,将数字技术和新媒体作为学院的发展方向。我们传媒学院资料室更是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改变资料室的服务方式提升我们服务水平。我们不仅可以建立自己网站,利用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聊天室、公告栏,建立自己的博客,更可以上传同学们自己拍摄视频短片,制作的数字游戏,绘制的卡通漫画等各个专业的作品。使得我们的资料室真正成为师生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移动资料室,顾名思义就是“移动的资料室”,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移动资料室慢慢变成资料室服务的延伸,是资料室新媒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移动资料室服务,用户可以获取资料室相关信息,包括借阅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等,同时资料室还可以利用移动资料室平台向读者推送个性化的资源与服务,满足读者利用手持设备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手机图书馆目前提供的期刊种类丰富,阅读这些书籍刊物,读者只需支付低廉的GPRS流量费,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上海图书馆2005年率先开通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提供包括在线阅读在内的读者服务,展览讲座、分馆导航等项目。

上海图书馆“手机图书馆” 移动馆藏服务:资料室传统的纸质文献在短时期内可能实现不了和学生老师们的远程的全文阅读,但能为读者提供数字媒体的馆藏资源服务。读者可以租借资料室已经存储多种电子资源的移动阅读设备,将资料室的数字资源进行拷贝,在一定有效时间内阅读使用。同时,也可利用移动终端访问资料室 OPAC 平台,检索资料室馆藏的信息资源和书目。上海对外经济大学手机图书馆所提供的书目检索和书籍阅读功能。

……


结论


综上所述,具有用户积累快、信息传播及时、互动性强等优势的新媒体,为处于变革期的高校资料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传媒学院资料室应改变以往的资料员—老师,或是资料员—学生的人对人单一服务方式。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服务。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将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便于学生与老师的搜索与阅读;通过开发手机图书馆,推送个性化的资源与服务,满足读者利用手持设备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并为读者创造了无缝阅读环境;利用微信功能推送与图书馆有关的最新信息,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主动;同样也利用微博宣传功能,与其他院校的图书馆资料室互相关注,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总之,新媒体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二维码,手机图书馆等多种形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