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来引进类综艺节目传播效果研究
第 1 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现萌芽,经历摸索成长的 90 年代,现 21 世纪已初见成熟状态。其节目类型由起初简单的综艺晚会节目发展到后来形态多样的谈话类节目、益智类节目、游戏类节目、选秀类节目以及真人秀节目等。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市场竞争和政策规范等多方影响下,各级电视媒体在节目创新的方向上放缓了脚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也步入平稳趋势。与此同时,各电视媒体将目光投向海外,在竞争强压下开辟了一条海外综艺节目版权引进之路。
2013 年被电视各界人士称为引进海外优秀节目模板的“井喷年”。同时,与前几年采用模仿手段出品节目相比,2013 年,很多电视台都采用引进海外优秀节目模式为手段。这是一个发展的标志,表现对我国电视节目的节目版权逐渐看重。同时,2013 年电视综艺节目数量统计中,引进类节目在 30 档以上,多数占据各级电台的周末黄金时段。2014 年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 63 档,其中 31档为 2013 年引进类节目的续播。根据电视台公开数据显示,近 3 年来引进类节目呈现鼎盛繁荣现状,同时也是我国综艺节目高收视的主要保障。因此,分析综艺节目“成功引进”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素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走向。
业界目前暂未对“版权引进类节目”下一个准确的定义,2010 年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的热播让社会各界人士开始了解“版权引进”的概念。作为节目版权引进英国的节目,其大部分继承了英国《Britain’s Got Talent》的策划理念和节目样式,并在第一季总决赛中收获全国收视率 5.7%,在同时段各类节目中占据收视率排名第一的位置,真正延续了英国原版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国达人秀》节目的热播正式让业界人士真正开始关注“版权引进类节目”。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近 3 年来各省级卫视采用引进海外较为成熟的节目模式,经过引进后本土化创新,部分电视媒体在这类引进节目上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2013 年湖南卫视购买韩国原版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费 20 亿韩元,兑换成人民币 1100 万左右。2014 年浙江卫视购买韩国 SBS电视台成熟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版权费竟超过 300 亿韩元,合计人民币 1.8 亿。在如此高额的版权费面前,对于我国电视综艺是非常大的损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的徐帆博士对版权引进的高额版权费表示:“有些西方节目模式到中国水土不服以及国内电视盲目地购买版权的经济行为,很容易促使西方版权公司坐地起价。”
..........................
1.2 选题的意义
目前引进类综艺节目的热播为我国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引进潮流,此类节目有的成功引起了受众的关注,也有的因“水土不服”从而慢慢淡出受众的视野。因此,海外综艺节目的引进与该节目受欢迎程度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选取近 3 年具有代表性的引进类综艺节目作为典型案例,以小见大,对比原创综艺节目欠缺方面,从引进的典型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增强我国本土综艺节目的原创能力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之一。
根据媒体报道及文献研究发现,近 3 年来大多数引进类综艺节目相较于原创综艺节目更加受观众认可,当然,这种引进风潮带来的成功也绝非偶然。通过对引进类综艺节目的特点以及传播效果具体分析,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创新提供参考即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之二。
近年来,引进海外成熟节目模式所需购买的版权费用高昂,致使我国存在严重的文化贸易逆差。国内省级卫视更是对此类引进海外综艺节目盲目顺从,盲目认可,造成大量资金外流。部分买下巨额版权仍旧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且这类节目所购买使用的版权费平均占到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费的 1/5。笔者对高额版权费的提出希望给予我国电视界人士以警醒及思考即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之三。
因此,本文重点依据数据分析及传播学理论架框分析综艺节目“引进热”的多方因素,不仅在理论方面通过对引进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解读,同时对国外成熟节目模式及媒体环境进行考量,以期在理论基础方面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向提供一个全新的指引。
纵观我国综艺节目的“引进”路程,引进版权概念从《中国达人秀》的热播备受关注。同时 2013 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更是将“引进国际版权”的综艺节目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各大卫视开始紧跟引进潮流,近 3 年来综艺节目与国际握手这一趋势愈演愈烈。因此笔者选用近 3 年作为时间界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综艺节目发展上,西方国家远远超出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如何让一档在海外受欢迎的成熟节目模式引进后在我国也能得到认可,本文则主要侧重综艺节目引进后促成的社会现象利弊分析。同时,想要原创综艺节目重新占据主流市场,打破引进局面,就亟需探索一个更为科学的创新发展策略,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
第 2 章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我国电视综艺类节目成型于 1983 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至今仍是除夕夜家中团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综艺节目是怎样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电视节目从海外引进成熟节目模式的高收视率节目又有哪些特点?让笔者借助书本和实际重点分析一下。
2.1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2.1.1 综艺节目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起初只有两种节目形式:新闻节目和音乐节目。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的经济实力尚不富足,人民处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已经在国外很兴盛的电视机直至 1958 年才诞生在中国。综艺类节目于 1983 年才开始出现,较国外已晚多年,同时,国内学者对综艺节目的定义也有不同。90 年代《广播电视辞典》中对电视综艺节目下的定义为:电视综艺节目,集音乐、歌舞、小品、戏曲、曲艺、杂技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按照特定的主题或线索,采用主持人现场串联、字幕串联、现场采访等方式,运动视听语言,将现场演出用电视化手段与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纪实性、文学艺术的表现性融为一体,具有娱乐、趣味、知识、宣传、审美相结合的特点。而《电视艺术》一书中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为: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充分调动电子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艺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笔者在文中所讨论的“综艺节目”的概念,结合学者的定义,分析其特点主要是利用电子技术将各种文艺形式巧妙的进行创作组合,最终达到提升受众艺术眼界,,满足受众娱乐消遣、消除疲惫状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诚如各界学者所指,电视综艺节目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早已不是多样化能够一句概括的节目形态了。我们可能更希望电视综艺节目是一个立足于满足受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子技术,将文艺形式进行加工再创造并展现给观众,获得符合观众满足心理的节目形态
现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在早期的音乐歌舞类综艺节目,主要是一些曲艺节目,舞蹈类以及小品节目形式,如《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等;第二类是益智类节目,专门在此类节目设置了一层一层的闯关环节,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知识性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观众的欢迎,如《开心辞典》、《幸运 52》。第三类是慢慢发展出来娱乐类节目,即以做游戏为主的节目形态,或是相亲、速配类综艺节目,这类节目在一定时期收视率颇高,使得各大电视争相模仿,从而导致了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观众的审美疲劳,进而进入一个厌烦期,如《玫瑰之约》、《欢乐总动员》;第四类是谈话类节目,一般的形式是在演播厅录制,访谈一位或几位明星的成长经历等,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实现节目的录制,代表的节目有《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第五类是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贴近大众生活,很多节目的设置有普通人的参与,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成为节目的主角
.............................
2.2 涉及相关基础理论
2.2.1 传播效果与认知理论
传播活动的效果如何,是判定传播活动是否在维持社会稳步提升与拓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那么何为传播效果?各界学者对此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这里引用郭庆光编著的《传播学教程》中的定义来解释:“传播效果,一方面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另一方面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0 世纪 70 年代,大众传播学家理论家们倾向于更加强调媒介用户的认知,换言之即是他们对大众媒介讯息的观众、听众、读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感兴趣。
受众不是简单的被当做受传者,而是被看做是“拥有独立自主权的”媒介讯息的消费者。由于受众的知识、地域、接触环境的不同,受众选择的信息及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这样的认识促使传播学者探索受众选择媒介讯息的原因,即是受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及选择媒介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
媒介可以通过对受众在某类事物上选择倾向的调查分析,制作相适应的媒介讯息。但由于考虑因素的庞杂性,大众传播过程的认知模式表现的极其复杂。本研究主要以此理论为基础理论,从传播行为在观众身上引进的心理、态度行为等变化,探索引进类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有助于笔者对于其传播效果呈现的把握。
2.2.2 “使用与满足”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使用与满足”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由于当时学者都以媒介效果研究为重点,从而“使用与满足”研究有一段时间的停滞期。直至 60 年代,“使用与满足”研究才重新得到重视。其中 D.麦奎尔等人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调查,归纳出在电视节目提供四类不同的“满足”特点,分别为:心绪转换效用,即电视可以为提供消遣和娱乐,释放压力;人际关系效用,即“拟态”人际关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自我确认效用,即观众能够通过电视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环境监测效用,即通过电视节目及时获取生活相关信息,把握环境的变化。
.........................
第 3 章 引进类综艺节目发展历程及节目特点....................14
3.1 发展历程....................14
3.1.1 元素板块模仿时期.................14
3.1.2 内容形态借鉴时期...................15
3.1.3 版权购买引进时期.................16
第 4 章 引进类综艺节目传播效果实证研究.........................22
4.1 实证研究设计.......................22
4.1.1 研究假设.....................22
4.1.2 调研方法....................22
4.1.3 调研对象......................22
第 5 章 引进类综艺节目的社会现象利弊分析.................32
5.1 引进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处..............32
5.1.1 节目定位:寓教于乐...............32
5.1.2 形态特点:本土化创新..............33
第 6 章 引进类综艺节目未来发展策略思路
通过对引进类综艺节目传播效果实证研究数据来看,引进类综艺节目对受众行为意向方面的影响较弱。其问题可能说明此类节目通过社会展现的行为示范功能不到位,导致影响受众学习或仿效等行动力较差,以致于可能出现节目价值观导向存在偏差的潜在负面影响。近几年我国电视业在引进类综艺节目领域的探索实践,使得各电视台在此类节目上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此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面对此类节目传播效果对受众行为意向影响较弱以及潜在负面影响等问题,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其未来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此类节目健康持续发展。
引进类综艺节目作为漂洋过海的“舶来品”,其面临着国内电视业的激烈竞争。想要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受众即是最大的“赌注”。栏目是否适应受众的需求,在中国电视业以收视率看成败的市场是对电视媒体的极大挑战。因此,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电视媒体,受众是否“买单”已然与其自身生存紧密关联。树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也是中国电视市场发展的必然。
同时,电视媒体是否能够通过议程设置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也有很多的制约因素。媒介为受众议题的设置并不一定就是受众对议题的需求。也就说,媒介在传播活动中设置各种议程希望吸引受众的眼球,并非是受众想要知晓的事情。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媒介为受众设置议程并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这是一系列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宏观社会效果。再由学者研究得出,议程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是受众的导向需求。因此,受众对媒介设置议程的表现直接影响到议程效果的体现。设置满足受众需求的议程,贴近受众生活,以受众为核心,即成为当下符合电视节目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
电视媒体需认真研究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导向需求,分析与受众的实际生活、思想情感、矛盾冲突等各方面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求获得受众的青睐。唯有树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想其所想,将受众作为媒体服务的对象,才能做到在情感上吸引受众,使节目获得成功。
.........................
第 7 章 结论
纵观传播学史的媒介效果研究理论,大多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前文所述,暂未有学者对引进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大部分学者都选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引进类综艺节目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还没有运用实证研究对这类节目的传播效果呈现予以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也算是较为创新的地方。目前,引进类综艺节目呈现繁荣盛况,版权引进的方式已然成为我国各级卫视制作方的首要选择。引进类综艺节目在经济效益上的大丰收,让各级卫视看到了电视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的另一条出路,但本土综艺节目的原创力也会因为版权引进节目受到影响。
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引进类综艺节目为主体,从对传播效果的微观层面入手,以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为基准,从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等进行切入,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就目前而言,引进类综艺节目在收视效果层面的满意度较高,且对受众价值形成方面影响显著。
二、调查数据显示,引进类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与受众价值形成、行为意向两两维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三、引进类综艺节目三个方面的整体效果受众满意度较高,且明星参与节目对引进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四、从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数据来看,引进类综艺节目对受众行为意向方面的影响较弱。其问题可能说明此类节目通过社会展现的行为示范功能不到位,导致影响受众学习或仿效等行动力较差。这也预示着引进类综艺节目可能出现一些如社会示范功能缺失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停滞不前的发展方式必然会遭到淘汰,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外优秀媒体的制作经验基础上取其精华,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新媒体为契机深化创新理念,以受众为核心加强互动传播,倡导绿色收视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是笔者通过效果研究的梳理和把握提供的三个方面建议,以期对引进类综艺节目提供策略引导,同时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自主创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