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美新重商主义比较分析——基于贸易视角的考量

发布时间:2016-04-15 14:31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由贸易可以实现一国资源配置的更优化,但在现实中却很难持续,也正是出于此种原因,重商主义思想在其产生之初便受到了当时西欧国家的普遍重视。虽然在日后的发展中因太过专注于流通领域的零和博弈而倍受指责,但从未彻底消亡;重商主文治国策略的部分思想外衣虽有所变化,但通过谋取差额利润进而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的本源从未改变。丹尼尔、麦金农、萨金特等经济学家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新重商主义(Newmercantilism)—词,使重商主义重新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时至今日,新重商主义作为调节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依旧生机盎然。2010年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国家出口战略就是新重商主义色彩浓郁的治国策略,而指责中国推行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便是此次奥巴马政府推行新重商主文政策的手段与意图之一。美国通过实施新重商主文转移危机损失、谋求自身利益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对外贸易除受到美国新重商主义的不利影响外,也遭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严酷挑战,贸易争端日益频繁。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亟需调整,而中国目前的新重商主义正是围绕此种发展模式展开的,分析美国的新重商主义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与中国的新重商主义有何不同,吸收其成功的精髓并加以转换利用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本文通过比较中美新重商主义在贸易方面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新重商主义政策目标的区别,探究了同样是推行新重商主义,中国遭到的批评声缘何高于美国的原因,不仅加深了对当代美国新重商主义的了解,而且通过比较分析为中国新重商主义的调整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应对经济转型的"新常态"时期来自外界的冲击。

.......................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是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的:

首先,通过背景分析结合前人的文献研巧,找到相应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推行新重商主义,中国遭到的批评及反击远高于美国家进而确立本文的研究目标探究中美新重商主义的区别;其次,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分别从贸易壁垒、汇率干预和贸易合作王方面入手,对两国新重商主义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再次,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新重商主义政策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与论证中美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发展目标的区别;最后,结合上文研究的结论,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如何调整中国的新重商主义发展策略提出对策建议。

本论文共五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本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新重商主义的相关研究加综述,并进一步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简短评述,最后勾勒出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为理论分析:本章对传统重商主义理论和新重商主义理论进行梳理介绍,对新旧重商主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新重商主义的内涵及表现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即构建了文章的理论基础,也为下文各章节的开展提供了逻逻辑依据。

第三章为比较分析:本章分别对中美新重商主义在贸易壁垒、汇率干预与贸易合作方面的表现进行了阐述,探究了两国新重商主义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并进一步对中国新重商主义备受指责的政策措施层面原因予以分析。

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如下:

中美新重商主义比较分析——基于贸易视角的考量

.....................


第2章新重商主义理论分析


2.1传统重商主义理论

传统重商主义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16到17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是最早的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学说。该理论坚持财富仅有一形式即货币,认为财富的获得需要依赖于贸易顺差的积累,因此为实现贸易盈余,国家应干预贸易采取保护主义政策。

传统重商主义的发展过程包含前后两个时期,即"货币差额论"时期与"贸易差额论"时期。存在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前期重商主义着重关注于金银的积累,主张设法通过采用行政手段以扩大出口,大量吸引国外黄金白银的流入,国家直接对货币流动采取管制措施,禁止黄金白银的对外流动,对货币贸易采取国家垄断策略,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以禁止货币外流为指导原则,因而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存在于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的后期重商主义开始意识到,只有投入到贸易中的货币才能换回更多的货币,因而对政府强行限制货币输出的做法持反对态度,认为只要在贸易中保持盈余地位就一定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本国财富便会増加,因而又称为"贸易差额论",其学说代表人物为托马斯猛,马克思将其称之为真正的重商主义。

传统重商主义发展到后期时,政府对于进出口的管制措施己经从早期对金银进出口的管制发展成为对货物进出日的管制,在这一时期,"限入奖出"己经成了政策措施的首要持征。在限制进口方面:禁止若干外国商品流入,尤其奢侈品流入,对限制进口的外国商品征收高额保护关税,对原料进口予以免税政策;在奖励出口方面:限制原材料及半成品从国内流出,鼓励本国制成品的大量出口,对出口商品采取提供津贴、降低甚至免除部分商品出口贸易关税的优惠措施,与此同时推行出口退税政策,为了进一步使殖民地沦为国内原材料的进曰供应地与制成品的出口目标市场,对殖民地的对外贸易采取垄断策略。

.....................


2.2新重商主义理论

新重商主义最初是为形容美国20世纪70年代对外经济政策中的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而产生的,由丹尼尔、萨金特、克鲁格曼、麦金农等经济学家首次提出。与此同时,在二战后部分东亚国家及地区所建立的、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及其推行的出口导向型对外发展策略,同样带有一定的重商主义色彩。由于带有经济民族主义与贸易保护特性的对外经济政策与15世纪的传统重商主义存在着很多相似点,因此在对其进行概括时保留了"重商主义"的说法,因此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2.2.1新重商主义的内涵与来历

新重商主义没有自成一派的经济学家,也没有完备且规范的理论体系,其因对外经济政策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而得名。可以说,新重商主义是后期重商主义在新时期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不断发展演变的产物,虽对后期重商主义有所继承,但也有所区别,区别表现如下:

首先,在立论基础方面,新重商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恩斯通论有所继承,认为和投资与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样,对外贸易也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乘数的效应。即出口增加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连锁反应,会给国民收入带来更大规模的成倍增长;反之,进口收入增多则会给国民收入带来成倍的减少。凯恩斯主义对贸易顺差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贸易差额对就业与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视,在贸易中,顺差有利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提高,而逆差则对其有害。所以,各国政府为了顺利实现其内部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蓄意制造贸易顺差,这有别于单纯以积累黄金为目标的传统重商主义。

..........................


第3章中美新重商主义表现比较分析.................13

3.1中美新重商主文在贸易壁垒方面的比较分析................13

3.1.1中美新重商主义在关税壁垒方面的比较分析..............13

第4章中美新重商主义政策对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34

4.1变量与数据的说明............34

4.1.1自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34

第五章对策建议...............47

5.1完善非关税措施体系,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保驾护航...............47

5.2促进金融市场改革,使其真正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48


第5章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重商主义开放策略。新重商主义发展模式确实对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功绩,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货物贸易飞速发展。但巨额贸易顺差伴随着很多潜在的负面影响,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外汇成本逐年增加,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推行新重商主义的指责此起彼伏,损害了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尤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的新常态时期,中国应该对其推行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5.1完善非关税措施体系,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保驾护航

中国乃生产大国,中国经济己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无法分割。在发达国家以低碳、环保、绿色与人权为借口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环境下,对于己加入WTO并荣登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而言,进一步熟悉WTO规则,提高对其框架允许的各种非关税措施的应用能力,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要手段。

中国有必要培养一批熟悉、掌握并能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以维护其外贸利益,确保其享有应有权利的专门人才;加强对世贸组织范围内相关公平贸易措施的运用,对国内产业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给予充分合理的维护;对重点市场、重点行业与重点出口贸易品给予实时监控,完善反补贴反倾销与特殊保障措施的法规体系,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匹配、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贸易救济体系;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统一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规定,扩大权利的保护范围,提高执法力度,加快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奖励机制,学会在市场竞争中运用知识产权武器;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细分产品与行业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时对标准规范进行更新完善。

..................


结论

综上所述,新重商主义发展策略确实在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也的确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外汇储备。但是随么而来的是环境的破坏,资源能源的消耗,人民福利的下降,外汇市场效率的降低,外汇风险的产生,外汇储备带来的压为等问题。尤其近期,其所遭受的指责与带来的负面影响己经损害了经济与社会的稳定。

与美国相比,中国所推行的新重商主义政策在贸易壁垒方面的表现过于直接传统,缺乏隐蔽性;在汇率干预方面的表现仅局限于自我防御层面,缺乏进攻性;在贸易合作方面的表现亦流于表层,缺乏深入性与全局性,因而更易招致指责。这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发展目标的设定、贸易大国的性质、其在世界贸易领域所处的地位、及其与美国这一超级大国的双边关系均密不可分。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増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的重要发展阶段,即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以往的新重商主义发展目标与模式己无法满足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应在加强与美国方面交流合作的同时,积极吸取美国新重商主义的成功经验,尽快将非关税措施体系的构建、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区域贸易合作的深度一体化建设与对外贸易发展目标的调整提上日程,早日实现其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尽快适应、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调动一切潜力和积极因素,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取向,对接"新常态",打开新局面,打造升级版,真正提高增长质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