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缘起
陈师曾在美术理论和美术实践上的贡献足以证明他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处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动荡年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西方列强先进的军事工业的入侵和攻击下连连溃败,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美术领域,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中体西用,中西融合的观念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1],后期他前赴意大利的一些博物馆参观画作后又发表“吾国画疏浅,远不如之”[2]的感慨。而后的陈独秀更是提出应该要“革王画的命”[3],这一个时期的梁启超蔡元培等纷纷是西方写实主义的拥护者。美术社团以及美术学校更是成为徐悲鸿、刘海粟等改良派传播和践行自我艺术观念的重要场所。而此时的陈师曾处于这种关于美术新旧激烈辩论的环境下,能够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站在对我国中国画和文人画深刻理解的高度上,客观的评价中西绘画各自的长处短处,以其博大的胸怀提出“宜以本国之画为主体舍我之短,采人之长”[4],遵从艺术发展的规律,,提出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有相应的解决方法。陈师曾在绘画题材上不仅表现传统的文化也注重对民生和社会生活的表现,在学术价值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如《中国绘画史》、《绘画源于实用说》、《文人画之价值》等巨作。对于这样一位大师,近年来,针对于陈师曾的专著和论文研究数不胜数,包括对陈师曾的作品风格、画学画理、文人交游等的分析研究,另外还有在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和中国画的转型研究方面,陈师曾的艺术观念和实践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点。笔者认为,陈师曾美术教育家的称号虽然在众多的专著以及论文的研究中都得以承认与提及,但是大都没有进行深入讨论,形成体系。况且,能够“画吾自画”的陈师曾在中国画上的艺术造诣以及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正是得益于他美术教育工作的以推广和发展,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
1.2 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陈师曾这样一位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的大家,有关于他的相关文献屡见不鲜。主要有:俞建华的《陈师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年 6月第一次印刷),作为陈师曾的学生,俞建华得益先生的悉心教导,也被先生的人格品质和艺术修养所折服。在《陈师曾》一书中,俞建华分别从陈师曾的生平、陈师曾的艺术、当代各家对于陈师曾艺术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由于此书主要是通述陈师曾的生平艺术,并没有形成对陈师曾美术教育系统的总结,但是本书对于陈师曾的艺术这一章的论述中探讨了陈师曾在艺术创作中的观念以及他对于学生的教导,为笔者关于浅析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发;朱万章的《陈师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此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生平传略,二、艺术历程,三、论艺摘选,四、各家评论摘录,五、年表简编。朱万章在书中对于陈师曾的生平年表有个大致的交代,在对于陈师曾艺术领域的著述中多加以陈师曾的诗文,并附陈的作品,凸显陈师曾的艺术格调和文人气质,但因选择定位和视角的缘故并未对陈师曾的美术教育进行深入讨论;胡健的《朽者不朽——论陈师曾与清末民初画坛的文化保守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 月第一次印刷),这本书大致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是陈师曾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人文环境,下篇是陈师曾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由此清晰地展现了陈师曾艺术生平中关于“文人画”和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因为本书主要是针对陈师曾文化保守主义的探讨,所以关于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叙述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的《陈师曾画论》,收录了陈师曾的相关著作、论文、译著,如《中国绘画史》、《中国画是进步的》、《绘画源于实用说》、《文人画之价值》、《欧洲画界最近之状况》等,以及附录陈师曾的诗文和一些学者对于陈师曾的相关论文研究,这本书囊括的关于陈师曾的个人学术成果比较全面,有助于后期研究者的资料积累,但是它也有别于研究成果,更侧重是一部资料汇编。
.........
第二章 陈师曾所处的时代背景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陈师曾所处于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彼时动荡不堪,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深深震痛每个爱国人士的内心,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生于翰墨世家的陈师曾在一片关于中国画的激烈讨论中,站在民族主义的高度上,客观分析中西绘画优劣,在“西学东渐”之风盛行的美术领域,坚持着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观念,并通过其留日归来就一直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给当时及现代美术领域和社会留下重要影响。
2.1 社会环境
陈师曾(1876-1923)(图 2-1),出生于湖南永靖(今湖南凤凰县),祖籍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名衡恪,字师曾,又号朽者、朽道人,觭盦是其早年在书画上的署名,后期因为得安阳出土唐志石颜其斋,亦称安阳石室,唐石簃,染仓室之号则是因为仰慕吴昌硕的艺术而命之。他所生活的时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以及帝国主义挑起的两次鸦片战争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使得一批爱国人士积极寻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中提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开始注意西学的经世致用之道以及复苏本国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内可修身自省,外可治国的作用,到主笔《万国公报》的沈寿康于《匡时策》明确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再到后期“五四”新文化运动,西方技术与文明不断涌入中国,中国一些保守的士大夫阶层与当时的“维新派”、“革命派”就国家经济、上层建筑展开了激烈碰撞。
......
2.2 家学环境
陈师曾家族源自江州义门陈氏,这是一个很有声望的封建大家族,一度科甲显荣。先祖家训“以诗书立门户,以孝悌为根本”,以自身德行为重,不追逐功名,这样的家庭氛围对于日后陈师曾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铸就了他高尚的品德。陈师曾后期所写的“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将“人品”列为文人画四要素之首,在基于对文人画深刻解读的基础上也不无其家族对于道德和孝义重视的影响。陈师曾的家族始终传承者墨香文化,先后建立的“仙源书屋”、“梯云书院”、“四觉草堂”、以及“陈家私塾”,都是其家族重视人文精神和教育的体现。陈师曾的祖父陈宝箴,字右铭,是位具有民族荣辱感和爱国情怀的人物,他任职湖南巡抚,倡导新政,开辟一片生机景象。陈宝箴之子陈三立,为“维新四公子”之一,是著名的“同光体”诗人代表,与其父亲一起致力于湖南新政的推广和实施。义宁陈氏家族对于维新变法的支持以及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都是陈师曾深厚的文学积淀和不泥古、对待事物理性判断、重视经世致用的根源。陈师曾自幼聪敏过人,五岁丧母后便一直同祖父母生活,深得器重。八岁游西湖自写荷花,十岁师从尹和白可作云水烟峦,十二岁得湖南名僧八指头陀《赠陈童子师曾》一诗,并回以唱和之作,十八岁可与祖父、父亲以及晚清名儒杨锐等人合作《菊花书画卷》。陈师曾深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其所师从的老师无不具备深厚的渊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被齐白石用“雪冷冰残肌骨凉,金农罗聘逊金阳”赞誉的尹和白作为陈师曾的启蒙老师,崇尚冷逸工雅的元人画风,擅临摹古画,所写花卉皆有神韵,陈师曾在花卉绘画上的成就是与尹先生的教导分不开的。
........
第三章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体现..........19
3.1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日本印记......... 20
3.2 陈师曾成熟的美术教育理论......... 28
3.2.1 画史类........... 29
3.2.2 画论类........... 32
3.3 陈师曾丰富的教学实践......... 35
3.3.1 教育事业的开启........... 35
3.3.2 北京地区的教学实践........... 36
第四章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启示......39
4.1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特征......... 39
4.1.1 推崇中国传统绘画,肯定文人画价值...... 39
4.1.2 分析公允理智,思想兼容并蓄........... 43
4.1.3 实习示范式教学,重视言传身教....... 44
4.2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启示......... 45
第四章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启示
4.1 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特征
守护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尊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主体,对于文人画价值的肯定是陈师曾最重要的艺术观点和创作理念,这种坚不可摧的理想不但在陈师曾的艺术生命中延绵不断,而且也在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里以理论教材、艺术创作、教学实践等方式呈现并且根深蒂固。陈师曾自幼的家学环境和求学经历构建了他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再加之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自己的努力,使得陈师曾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图 4-1)。正是因为陈师曾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他更加能发现其中的精髓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印记,在其的教育实践中推广民族绘画,是陈师曾为之奋斗的中心思想。在陈多用于教学资料的理论著作中,《中国绘画史》、《清代山水之派别》、《清代花卉之派别》、《绘画源于实用说》《中国人物画之变迁》等都在对中国传统绘画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掘中国画的可取之处和进步的地方,其认为“国民之特性,可由美术而表现之…是美术者,所以代表各国国民之特性,其重要可知矣”[1],对于绘画的研究“宜以本国之画为主体,舍我之短,采人之长”[2],旨在本国绘画可以“发挥固有之特长”[3]。这其中学习以文人画为主要表征的中国传统绘画,自然是更要了解文人画的价值所在,并注意学习和把握。陈师曾认为文人画即是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文人画之不见赏流俗,正可见其格调之高耳”[1],虽是“草草数笔而摄全神”,但是“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2]皆能完善。
.........
结语
陈师曾虽中年就已经辞世,但他的影响不容忽视,梁启超、姚茫父、齐白石、凌文渊等各界名家对陈师曾无论是人品还是艺术造诣方面不惜溢美之词。陈师曾自二十七岁赴日本学习八年后归国,便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教鞭,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将自己的画学思想和艺术观念渗透在其的美术教育思想中,对于学生细心指教,严格要求,并以自我的言教身传让学生铭记深刻。陈师曾客观理智分析问题的态度和开明的思想亦表现在他兼容并蓄的美术教育思想里,启发学生“创新,是继承上发出的新芽”的观念,注重学生自我风格的养成,培养了如俞建华、江南蘋、刘开渠等美术界的大家,为艺术领域输入新鲜血液,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不仅对于当时有促进作用,也可以启发现在美术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并使得后人获益良多。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