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生物制剂残余DNA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4 19:39

补充要求和说明:正常的论文格式,成人教育专升本论文,参考文献在10篇左右。


生物制剂残余DNA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生物制药中一些生物细胞被用来作为生产用基质的开发,虽然新的细胞基质具有高效复制等优点,但是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残余DNA也可能将一些不良基因传递给产品受种者。所以管理机构需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残余DNA控制和检测。本文分别探讨了传统方法中的DNA探针杂交法、荧光染料法和阈值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近几年新兴的实时定量PCR法、基于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SYBR Green和TaqMan检测方法以及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为我国残余DNA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残余DNA;生物制剂;检测方法

引言:生物制剂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新的生物细胞比如中华仓鼠卵巢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等被用来作为生产用基质的开发也越来越常见。而生物制剂残余DNA就是指在利用这些真核或原核生物细胞作为基质生产生物产品时,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可能会传递给新的生物产品。由于宿主细胞在连续传代时可能破坏其本身基因正常调控,一些本来不表达的有害基因可能在传代过程中表达出来并传递给生物制剂,从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地威胁。目前公认的残余DNA的危害性有三种:免疫原性、感染性和致肿瘤性。
残余的宿主细胞DNA作为生物制药中的一个风险因素,尤其是制造生物产品时的DNA污染现被认为是细胞杂质。生物制药生产商必须确保最终产品中含有的起始细胞基质中残余宿主细胞DNA在最低水平。因此,WHO、欧盟、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还有其他的管理机构都规定了特定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标准,要求所有的样品不管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还是终产品都要可以被量化检测。因此,如何快速批量并有效检测残余宿主细胞D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费用、是否容易被污染等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几种常用的残余DNA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人们检测残余DNA提供参考。

1 传统残余DNA检测方法

1.1 DNA探针杂交法
DNA探针杂交法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检测残余DNA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基于宿主变性DNA探针固定在膜上使其与来自宿主的残余DNA互补碱基序列在结合来检测残余DNA的含量。DNA探针是宿主细胞DNA的标记地高辛,生物素或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定片段,在杂交和洗涤之后,信号通过发光、放射自显影或其它方法而被观察。半定量分析就是通过与已知DNA标准品的信号强度对比而得到未知样本中残留DNA的含量。这种检测方法简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的1-10pg的范围[1]。

2 新兴残余DNA检测方法

3 结语

随着像重组蛋白、病毒疫苗等生物制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越来越多,在我国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为了安全考虑,可能导致不可预知危害的残余宿主细胞DNA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被根除掉,检测残余宿主细胞DNA的技术经过数年的发展进步,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以实时定量PCR为核心的相关检测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高通量、低成本等原因,正逐渐成为检测部门的选择对象。另外,针对大批量的标本,科研人员还开发了特异性的宿主细胞残余DNA检测试剂盒,为我国生物制药等行业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持和便利。

参考文献

[1] Wang X,Morgan DM,Wang G,et al. Residual DNA analysis in biologics development:review of measurement and quantitation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Biotechnol Bioeng,2012,109(2):307-317.
[2] Cao S, Dong G, Tang J, et al. Development of a Vero cell DN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residual DNA measurement in China[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3 Feb; 9(2):413-9.
[3] DiPaolo B, Pennetti A, Nugent L, Venkat K. Monitoring impurities in biopharmaceuticals produced by recombinant technology[J]. Pharm Sci Technolo Today. 1999 Feb;2(2):70-82.
[4] Lokteff M, Klinguer-Hamour C, Julien E, Picot D, Lannes L, Nguyen T, Bonnefoy JY, Beck A. Residual DNA quantification in clinical batches of BBG2Na, a recombinant subunit vaccine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J]. Biologicals. 2001 Jun;29(2):123-32.
[5] Lovatt A,Applications of quantitative PCR in the biosafety and genetic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biotechnology products[J]. J Biotechnol. 2002 Jan;82(3):279-300.
[6] Soltany-Rezaee-Rad M, Sepehrizadeh Z, Mottaghi-Dastjerdi N, Yazdi MT, Seyatesh N. Comparison of SYBR Green and TaqMan real-time PCR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residual CHO host-cell DNA in biopharmaceuticals[J]. Biologicals. 2015 Mar;43(2):130-5.




本文编号:38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