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C 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授权制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0 14:03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的主力仍然是间接融资,商业银行仍然是社会融资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5 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8.81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融资增加 6.59 万亿元,占比达到 76.8%,同比提升 21 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下行和监管的加强,信贷在社会融资格局里的主导角色显著强化。

商业银行的法人授权是指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下,对辖内分支机构和个人授予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活动的权限的行为。在国内,总行对分行的授权历史较长,如 20 世纪早期的银行家裕孙指出“总行对分行的管理,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严,失诸太严,行务难免丛生;失诸太宽,则行务散漫,缺乏统一;行务丛生,其害不过利益减少,行务散漫,则难免隐伏危机”。从发展历程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分层次授权体制起步较早,从 20 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开始,随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的界定得到商业银行法的确认,其他商业银行也开始按照总行和分支机构间分层次给予授权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渐次设立,其在设立之初既有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经验,也逐步学习国外领先银行的做法,对法人授权的尝试和创新有后来居上之势。

广义的信贷授权涵盖信贷业务办理全过程,,包括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定权、客户风险限额核定权、信贷业务审批权和信贷业务放款审批权等,其中,信贷业务审批权的管理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关键,其权限与授信对象的信用风险评级、风险限额都具有密切的联系。狭义的信贷授权是针对信贷业务审批权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信贷授权。(张续立,王雁,孙智华,2006)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狭义的信贷授权。

笼统地说,不良贷款出现的内部原因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但具体来说,总是可以归结到客户选择,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等具体的环节上,并进一步地细化到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中。本文并不探究不良贷款的各种成因,而仅选取信贷审批授权这一个通常被忽视的具体环节来进行分析。审批权限设置过紧或或过宽,会最终传导为信贷的非常规膨胀或银行把握业务机会的反应力不够;授权管理和监督的制度若存在缺陷,就会诱发超越权限或者不合规行为;授权边界不够明确,带来的后果是没有效率的管理运作。对如何优化信贷审批授权制度进行研究,目的就是在有效管理信贷风险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意义

本论文将考虑按照将理论探讨融合于实践操作的比较分析中的研究方式,重视实例分析。研究依据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作者所在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管理实践和所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国内外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管理和审批授权方面的过往和现实情况,所涉及的管理视角和理念出自当代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实践和经验总结。

论文基本思路是:“概述理论基础——评述先进经验——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对比部分国内外银行,分析 C 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授权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阶段的对策。在本论文中,学术层面的探讨主要作为理论背景,更加关注对经营管理实践中问题的梳理和研究,达到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提供借鉴的作用。

.......................


第二章 基础理论评述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基础理论评述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的假设,而“经济人”要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行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拥有充分信息。在真实世界中,各个市场参与者是无法获取和了解完全充分的市场信息的。信息不对称(或非对称信息,就是某些市场主体占有而另一些市场主体不占有的信息)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占有方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行动,伤害到另一方的利益,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为降低或排除这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将信息发现和获取的成本降到比较低的程度,从而提高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用,经济学家先后研究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和分析范式。其中,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美国经济学家获得 200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表彰他们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基于信息具有价值的基本原则,将信息不对称理论推广运用到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实践中证实了这一理论,确立了信息在当今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一、信息不对称与商品市场

阿克洛夫 1972 年在哈佛大学期刊发表《次品市场》,首先对信息不对称在商品市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斯蒂格利茨研究了保险市场、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于缺乏信息的交易双方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斯彭斯的博士论文《劳动市场的信号》则对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作了详细的研究。

阿克洛夫在 1970 年提出的分析旧车市场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模型”,首次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旧车市场上,车的真实质量情况只有卖者自己最清楚,买者只能掌握车的平均质量信息,所以其支付的价格也是基于车的平均质量;而在一辆旧车的所有价格上,最着急想将车辆卖出的是那些车辆质量最差的次品车的所有者;当买主把这些次品买回家后,才会逐渐发现它的缺陷;这样的状况持续一段时间,买主愿意支付的旧车的平均价格会降低,那些缺陷较轻车辆的卖出者就会倾向于将车留作自用而不再卖出,这将导致继续在市场上出售的汽车的平均质量持续下降。这样,随着价格的降低,商品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才会进入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将会造成信息占有优势一方经常会作出“败德行为”,而信息占有劣势一方就会面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这两种行为将会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扭曲市场信息,造成市场失灵。

.....................


第二节 国外领先商业银行的经验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大型银行在公司信贷方面有长期的经营实践基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在商业银行最为传统的公司信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其公司信贷审批的组织架构和授权也有适合各自经营环境的不同安排。

一、统一理念

总结来看,在发展过程中,国外领先银行都会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形成统一的风险文化,包括对信贷审批授权在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作用的统一理解,这种统一理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授权的基本定位。信贷审批授权是银行内部授权的一部分,是银行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授权,可以更加有效地创造资本增值和获取股东回报。

二是对授权管理的认识。信贷审批授权是银行整体战略实施的支持力量,应该体现银行的风险偏好,反映银行的风险内控目标。在银行的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为保持管理的延续性和有效性,信贷审批的授权框架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三是对授权人的要求。授权人应该充分了解被授权人的情况和银行各类信贷业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信贷审批授权的管理机制;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对授权的内容、授权管理的机制及权力责任的界定应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基本原则

在统一理念的基础上,国外领先银行信贷审批授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授权原则。即信贷审批授权应按照风险大小来确定,将授权权限与客户的信用风险评级、信贷业务品种的风险程度、被授权人的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适度授权原则。授权是对权力的合理分配,授权人应该根据被授权人的信贷风险管控能力、对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预期以及授权人的风险偏好进行部分的和差别化的授权,避免过度授权,避免过度集权。

权力责任对等原则。授权的行使既是一种权力,也是对责任的承担,权利的大小和范围应该与责任的大小和范围相匹配,权利过大还是责任过大都会导致授权行使的效率低下,被授权人的行为无法实现授权人的期望效用。

有效控制原则。与授权相配套的授权制度和控制体系应该首先建立,操作标准和报告制度应该得到执行。授权人对被授权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对于不符合信贷审批授权目标的行为,应有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并按照授权后审批业务的质量和满意度对权限或授权对象进行适当调整,使授权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


第三章 C 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授权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13

第一节 制度现状....................13

一、信贷管理架构....................13

二、信贷业务流程.....................14

第四章 C 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授权制度优化改进对策............28

第一节 落实垂直风险管理体系.............28

第二节 强化“授权到人”优化权限设置...............2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34


第四章 C 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授权制度优化改进对策


信贷审批授权是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众多相关体系共同作用中的一个环节,要完善信贷审批授权管理,不能将视线仅盯在授权本身,还要关注到与其相关的其他系统和环节,尤其是与审批人相关的环节,从制度体制到系统支持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第一节 落实垂直风险管理体系

所谓垂直管理是相对“科层制”管理而言的。在“科层制”管理模式下,总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对总行管理层负责,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对分行的管理层负责,总分行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超过权限就自下而上的申请、自上而下批准。各级信贷人员接受自己所在分行的管理和领导,而不是接受上级风险管理部门的领导。与此对应的是“部门制”的组织体系,在银行内按照不同的产品设立相应的业务部门,每个部门均相对独立存在,部门之间是“兄弟”关系。在这种组织架构中,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管理部门一样,也是相对独立的。

国内有的银行为了增强信贷审批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在“科层制”的管理架构内,在信贷审批职能上仿效“部门制”的做法,有的由总行组建区域审批中心,审批人员全部由总行管理,作为总行的外派机构独立进行信贷审批;有的将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单列,直接对总行负责。在这些管理方式下,所有的风险管理人员和部门都向上一级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而不向所在机构负责,这就是“垂直信贷管理”称谓的由来。从委托代理理论来说,这些管理模式虽然细节各不相同,但目标都是通过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的设置来明确委托代理关系,避免出现多头委托扭曲代理人的行为。

C 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全面、统一、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体制,实现对风险的全覆盖管理,厘清风险管理职责边界,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其中独立性的实现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风险条线垂直管理。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信贷审批授权管理是商业银行构建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管理成效将直接体现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并最终体现在高质量的资产和对市场机遇的把握上。

C 银行的信贷审批授权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较短时间的探索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框架,具有明确的牵头管理部门,实现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分离,确立了授权的原则和理念,有规范化的授权方案并下发授权书,在评价被授权人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授权,对转授权和再转授权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完善与审批授权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开始建立对授权管理的系统支持保障,等等。这些进步的取得,是该行锐意探索的产物,通过与国外先进银行的比较可知,从理念到实践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而且这些变化就是在最近十年内所产生的,体现了中国商业银行快速的发展进步,只是受制于国内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发展阶段,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的局限,以及信息科技辅助手段的局限,有的原则虽然已经提出,但在实施上还无法一步到位,有的做法已初具雏形,但效果上还不尽如人意。从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还不够完善,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市场环境迅速变化的情况下,现有信贷审批授权管理的不足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主要包括:管理独立性还不够,业务管理部门通过授权促进业务发展的冲动明显,可能造成执行混乱;权限设定的前瞻性不够,尚未做到通过权限设置弥补流程运行和制度、系统的缺陷以及通过权限设置在行业和产品上的差异化来防范经济波动风险;信息系统支持薄弱,起到决策支持和辅助管理作用的系统刚刚起步,执行监控和考核评价的系统尚未进入管理层的视野;评价标准不清晰,被授权人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如何被评价,对授权人来说,其评价内容和所需信息还是有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思路和理念入手,从国外领先银行的做法中总结其之所以然的精神实质,结合国内实际加以吸收运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