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不同宣传条件下环保车购买中的搭便车行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0 13:48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1.1 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汽车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我国的汽车销售量是 2349.2 万辆,与去年相比增加了 6.86%。然而汽车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尾气排放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占大气污染的比例分别为 76.8%、69.4%、40.8%,可见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汽车尾气导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只是国家、环保机构应该关注的问题,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公民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把缓解这个问题提上日程。

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负外部性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需要提高环保车购买比率。在汽车消费的市场上,传统汽车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是否能接受环保车、怎样才能接受环保车需要政府政策和环保宣传等方面做很多的工作。但是从第二章我国环保车的消费现状与普通汽车的消费现状的数据来看,很显然环保汽车占普通汽车的销售比很低,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新能源的消费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通过有效的环保宣传活动促进环保车购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

由于环保车的购买存在着正外部性,使得无车族和非环保车购买者可以不付成本享受环保车购买者带来的更优化的环境,即所谓的搭便车问题。搭便车是一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现象,容易使人们从心理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社会成员的合作水平,这样会导致环保车购买的行动供给不足,不利于缓解能源压力与大气污染,引出了搭便车问题。环保车购买具有一定的公共品属性,环保宣传作为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较高的环保意识是人们采取环保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减少环保方面的搭便车问题。部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将其私有化的方式将其解决,这样提高了团队的合作和效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搭便车。然而环保搭便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社会性,不可以通过私有化的方式加以解决。

.....................


1.2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进行了课题背景的分析。然后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

第二章是对本文中应用到的搭便车的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搭便车实验中概念界定,搭便车实验的理论,并且详细分析了环保车购买中的搭便车行为。其次分析了环保车购买中搭便车的理论基础和引入宣传的相关概念,这一章主要是为下一步设计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主要是实验设计。本文的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部分,收益框架效应下的宣传的实验和损失框架效应下宣传的实验。这两部均为 1*9*3 的实验,1 代表收益框架效应(或损失框架效应),9 代表 0—8 种宣传力度,3 代表三种社会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石下,对比了框架效应、宣传力度和社会信息的不同组合的宣传对减少搭便车产生的影响。突出性研究不同宣传条件下,哪一种宣传组合更加具有效力,为后面的对比分析做好铺垫作用。

第四章是对实验结果的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收益框架效应下宣传与损失框架效应下宣传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框架效应下宣传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具体来讲,收益框架效应(损失框架效应)下宣传的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然后是对不同框架效应下宣传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实验经济学给我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本文主要根据搭便车理论和框架效应理论和社会信息理论,结合现实中环保车购买的情况对搭便车行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着宣传力度、社会信息和框架效应三个维度的变化研究不同宣传条件下环保车购买中的搭便车行为的比较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力求做到实验设计的针对性、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设计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的宣传条件下搭便车的程度。文中引用搭便车系数这一定义,用搭便车系数作为衡量搭便车行为程度的指标。图 1-1为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不同宣传条件下环保车购买中的搭便车行为的比较研究

...........................


第 2 章  搭便车实验的理论基础


2.1  搭便车实验的主要概念界定

2.1.1  搭便车

所谓搭便车就是不劳而获,自己不付出劳动或者付出的劳动较别人少却获得和劳动人相同的收益。例如,老师布置一个小团体作业,让大家分工共同来完成作业,而有些人却不愿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团队中的其他人来帮助,却来共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这部分人就搭了别人的便车。农民生产合作社是历史中比较典型的搭便车案例之一,农民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中的一方面,人民公社就是平均分配,不按劳分配,严重挫伤了被搭便车者的积极性,助长了搭便车者的惰性。农村生产合作社是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错误,最终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这类搭便车问题可以通过私有化的方式予以解决,比如第一类搭便车老师可以通过独立布置作业并提问检验的方式解决,第二类搭便车问题可以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间接划归个人问题,但是这种解决方式只适用于部分公共物品。因此,探寻搭便车问题的其他解决方式非常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们搭便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从搭便车的心理进行研究,不仅是对搭便车理论的深化、完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  搭便车系数

传统的研究方法局限于从定性地角度研究搭便车,而本文沿用 Leuthold 提出搭便车系数。搭便车是从定量地角度准确地测量搭便车的程度。目前所进行的绝大多数公共物品的实验都是以自愿供给为基础的,给定每个参赛者相同数额的初始值,让他们分别对公共账户和私人账户进行投资,并设定公共账户和私人账户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 R1和 R2且 R1<r2,对于每个参赛者来说,投入公共账户的数额会给团体中的每个人带来相等的收益,投入私人账户的数额归个人所有,leuthold 提出搭便车系数="" fri,这一开创性的将搭便车水平量化的提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fri="投入私人账户的金额/总金额。搭便车系数这一概念在搭便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搭便车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编号:38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