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贵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后发赶超”的背景

发布时间:2016-04-20 13:33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自 1999 年 3 月 22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以来,贵州的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且改革开放得到了深入的推进。2012 年国发〔2012〕2 号文件的出台,,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一百多项支持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政策(这七个方面分别是:金融、财税、投资、土地、产业、对口支援、人才等),而且明确了对我省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允许以质抵量实行耕地占补平衡、进行电力直供等措施。国发〔2012〕2 号文件在对贵州经济的发展中使用的“加快”,“加强”,“加大”等等这些词达数十次以上,这表现了对我省在“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后发赶超希望。同时还在《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扩大贵州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充分的希望贵州省能够利用泛珠三角地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这些平台作为跳板,来积极的参与到南亚同东南亚等这些国际区域的全面合作,从而使贵州经济对外开放的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些措施都加快了贵州经济与贵州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自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在不断的出台很多促进其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且我省的经济社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民生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由于历史、自然以及地理等这些方面的原因,使得贵州省到现在为止还仍然是中国西部的一个欠发达省份,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贵州省迄今还仍然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因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外贸产业在贵州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外贸企业对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要实现贵州省“每年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平均,甚至是高于我省以往的水平。完成到 2016 年贵州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 80%以上,达到西部的平均水平。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比 2011 年翻一番以上。即: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这样一个后发赶超的新目标,那么对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意义

本文为了提高贵州省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自主性地位,建立企业自主营销网络,减轻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从而达到做强贵州外贸企业,实现贵州后发赶超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这些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如果贵州省外贸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就可以使贵州向外贸强省发展,稳定贵州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从而达到贵州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因此在贵州“后发赶超”的背景下开展对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的研究是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的。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文在选取贵州省外贸企业作业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检索资料、查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在后发赶超的背景下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专注于研究贵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它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理论还比较缺乏。所以通过本研究既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在理论上的空缺又可以丰富已有研究的内容,更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所以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部门查找到相应可靠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具体各个因素对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所以该研究不仅给贵州省的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同时也对贵州省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经贸策略与促进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的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该研究对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贵州省的后发赶超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后发赶超概念

贵州的后发赶超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为:贵州的后发赶超是指由于贵州省在技术水平与收入水平以及产业的发展水平等这些方面与其他先进国家或者是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且贵州省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去利用这些差距,比如它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或者是先进的管理方式等来加快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赶上甚至是超越这些发达国家与沿海的发达地区。

2.1.2 转型概念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转型,具体来说是指事物在结构形态以及运转模型同人们观念在根本性上的一个转变过程。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转型主体同他们客观环境相互适应的程度与状态,最终决定了他们所转型的方向与内容的多样性。同时,转型还是一个主动的求变求新这样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一个企业要实现成功的转型,决策层就必须要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对其该企业相应的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以及发展战略来进行大范围地动态调整与创新,用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来代替旧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上面分析了转型的概念,那么经济转型则是指一个地区或者是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更具体的来说经济转型是一种经济体制的更新;也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转变;且是对经济结构的一次提升;还是对支柱产业的一次替换;更是国民经济体制同结构所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所以,我们说转型不只是传统产业的经营目标,也是贵州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标。

2.1.3 升级概念

升级是指从较低的级别升到较高的级别。指规模扩大、程度加深、活动加剧等。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其中产业结构的改善主要是表现在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协调发展;而产业素质同效率的提高则主要是表现在技术水平同管理水平,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上。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升级是指 1986 年 7 月 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在全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素质”的企业上等级工作。通过企业升级引导企业瞄准不同等级目标,一步一步地努力攀登,使企业管理水平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


2.2 理论基础

2.2.1 要素禀赋理论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是它们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然而,一个国家所进口的产品则是它们在生产上需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且昂贵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简单的来说就是,资本比较丰富的国家就出口他们的资本密集型商品,然后进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反之,如果劳动比较丰富的国家就出口他们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相对稀缺的资本密集型商品。俄林还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也是进行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然而价格差异则主要是由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使得要素相对价格不同所决定的,所以说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2.2.2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首先提出来的,又被称之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而是其相对差别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与出口本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本国所具有的“比较劣势”产品,并且要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这一原则来进行。因此,我们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来看,就是如果一个国家在自己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会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这一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一种产品上就拥有其比较优势。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比较优势这一原理所表明的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劳动生产率不相同的国家,在通过进行国际商品交换后,都能够在社会劳动上得到不同程度上的节约。从而最终使得给相互交换的双方带来在经济上的利益。而且尽管是对那些在各个生产领域上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来说都是这样,它们在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他们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再来换取相对来说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这样的结果他们仍然可以实现他们国家社会劳动的节约。因些,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世界各国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发挥自身经济的比较优势,最终获得通过国际贸易而带来的比较利益。

......................


3 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外贸企业现状与模式......................17

3.1 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现状................17

3.1.1 贵州省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量分析................17

3.1.2 贵州省外贸企业商品进出口市场结构分析................18

4 基于后发赶超目标的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30

4.1 基于后发赶超目标的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30

4.1.1 外生因素比较优势分析...............30

4.1.2 内生因素比较优势分析..................33

5 基于后发赶超战略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5.1 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41

5.2 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1


6 基于后发赶超战略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了许多影响贵州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所以,如果希望对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显著的成效的话,不管是从市场的角度、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都应该通过创造条件以及去改变这些影响因素朝着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有利的方向去发展,引导与支持这些外贸企业不断的努力去提升他们自己的外贸竞争力。


6.1 基于市场角度的转型升级策略

6.1.1 利用良好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

从前面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我们知道,贵州的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然后要加快发展贵州的外贸企业,促进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要扩大贵州的对外开放水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贵州省的对外开放水平,我省就应该充分的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其是 2014 年 6 月 30 日中印签署产业园区合作协议这一契机,积极的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国发〔2012〕2 号文件中提出了全面推进贵州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其中更明确的指出了要“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因此,贵州省要提高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外贸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度,实现贵州的后发赶超战略,就必须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相对区位优势条件以及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在贵州省的开放平台建设上有重大的突破。而且,贵州省在强力的推进工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建设的同时,要以无水港与保税区建设为核心,努力提升贵州省的口岸开放力以及承载力,从而助推贵州省外贸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本篇文章首先对基本的概念进行界定与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并总结与疏理了国内外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理论,并对贵州省外贸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现几点结论:(1)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总量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2)外贸企业的商品进出口市场集中;(3)外贸企业的进出口商品以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为主;(4)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也就是对外开放水平较低;(5)外贸带动度与贡献率较低,但是近两年来得到快速的提升。

其次,对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的总体模式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贵州省从外贸企业的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从外贸企业的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生产为主,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为辅助。

再次,对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劣势分别从内外两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相应影响贵州省外贸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对推动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作用最明显的是外商投资。交通因素的发展与劳动力的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推动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作用比较显著。技术的进步对推动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作用不是很明显。而企业的发展规模对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应有的推动作用没能得到发挥,且对贵州省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的结论。

最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从市场角度、企业角度、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升级策略,即:(1)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后发赶超战略;(2)发展对外贸易的新兴市场,分散对外贸易风险;(3)加大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4)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投资力度,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5)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6)创造科技平台以及提升企业技术能力;(7)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发展优势与特色产业,优化贸易产业结构;(8)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实施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