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内隐态度对薯片消耗量的预测-自我损耗和反应抑制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6-04-20 13:18

引言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明确识别的过去经验对当前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评价倾向性,是自动激活的,不需要动机和认知成分的参与。传统的态度观点主要关注于态度的外显方面,认为态度是一种建立在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基础上的对特定目标的评价倾向性。之后逐渐有学者将态度的研究目光转向了态度的内隐方面,态度由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共同组成的观点在学界己经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对于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如何影响个体外部行为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态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起初的研究者所持的观点是人们的外显态度决定着外部的行为表现,随后发展出的新的态度模型则强调态度内隐过程的重要决定作用,与此同时兴起了大量关于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直到2008年,Hofinann等人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双过程理论,即认为内隐的自动过程和外显的控制过程同时决定着人们的外部行为,对于一个特定的行为来说,个体能够控制行为的机会和动机会影响到自动过程和控制过程影响行为的相对权重,原因是控制过程是较困难的,只有个体有机会参与到控制过程中以及当个体有参与控制行为的动机时,控制过程才能指导个体的行为,否则自动过程将对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内隐态度对外部行为的决定作用中,个体自身的一些因素可能也会影响到内隐态度对外部行为的准确预测,如自我损耗状态和反应抑制等的影响作用。
......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内隐态度

基于人们在态度体系中所使用的不同认知操作过程,以及是否有动机参与,态度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外显态度(ExplicitAttitudes)和内隐态度(Implicit Attitudes),外显态度需要意识控制,以及认知能力和动机的参与,反映的是人们的知识或信念。而内隐态度则是由态度客体自动激活的,既不需要认知能力也不需要动机的参与,反映的是人们的联想框架。内隐态度可定义为是一系列自动激活的、没有明确来由的评估体系,即人们无法意识到他们所做出的评价所包含的原理,但是却能够影响个体内在的反应,而这些内在的反应是个体不能控制以及并不把它作为自身态度的表达因此不去有意识控制的反应(Wilsonetal.,2000)。态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古老旳主题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对于人们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的社会生活的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进步,近年来,对于态度的研究,许多心理学家已将目光从外显态度转向了内隐态度。

1.2态度对进食行为的预测
关于内隐态度对进食行为的预测,也在学界发展出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通过给被试呈现诸多食品让被试进行选择,从而探究了内隐态度对被试食品选择行为的预测,使用间接测量法获得了一些客观的证据,揭示了当被试在一系列可供选择的食物之前时,内隐态度可以预测被试的选择,特别是当被试在实验中获得报酬时,另外,也有学者通过给被试提供不同的购买选择,研究了内隐态度对健康-不健康食品的购买行为的预测,研究使用一种网购范式,探讨了水果和巧克力的购买行为,结果显示内隐态度预测了购买行为,这个研究揭示了一种原始的测试方法,即内隐态度是否能预测健康的消费行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内隐态度在预测健康食品的购买行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研究者还提出如需对健康行为做一个综合性的模型,那么就应该要考虑到内隐态度的作用。

第三章实验研究......19

3.1被试........19
3.2实验材料和设备.......19
3.3实验程序.......20
3.4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2
第四章结果.........24
4.1损耗组与控制组的各变量差异检验.......24
4.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24
4.3损耗组别和内隐态度对薯片消耗量的预测.....26
4.4反应抑制和内隐态度对薯片消耗量的预测.......28
第五章讨论.....30
5.1各变量与薯片消耗量之间的关系.....30
5.2自我损耗调节内隐态度对食物消耗的预测效应.....31
5.3反应抑制在内隐态度对食物消耗的预测中的作用探讨......32
5.4理论和应用意义.......33
5.5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33

第四章结果


4.1损耗组与控制组的各变量差异检验

对损耗组与控制组各变量进行差异T检验,详见表4.1。损耗组与控制组除损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变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4.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

根据自变量内隐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可得出:损耗组中,内隐态度的标准化系数Beta=0.291,显著性P=0.076>0.05,接近于边缘显著性水平,及内隐态度的主效应边缘显著,说明在自我损耗状态下自变量内隐态度对因变量薯片消耗量具有边缘显著的预测作用;控制组中,标准化系数Beta=0.094,显著性P=0.592>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内隐态度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在未损耗的状态下自变量内隐态度对因变量薯片消耗量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内隐态度对薯片消耗量的预测-自我损耗和反应抑制的调节作用

......


第五章讨论


5.1各变量与薯片消耗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将自我损耗的组与无损耗的控制组进行对比研究,在自我损耗操作条件下,损耗组和控制组之间的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内隐态度、BMI指数、饥饿程度、控制高热量食物的重要程度、反应抑制能力、薯片消耗量等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它们之间的损耗程度是有显著差异的,即损耗组的被试明显比控制组的被试损耗程度更严重,说明情绪影片的损耗操作是有效的,损耗组和控制组之间除了损耗状态出现差异之外,其它的都没有显著差异,很好的控制了无关变量的影响。在损耗组中,个体的内隐态度与薯片消耗量之间出现了显著的正相关,而控制高热量的食物的重要程度则与薯片消耗量之间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而控制组中则没有这样的情况。说明在损耗状态下,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了,从而使得内隐态度对于进食行为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这与Bamndster等人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控制高热量的食物对个体越重要,吃得也越少的结论也是符合一般认识的。

5.2自我损耗调节内隐态度对食物消耗的预测效应

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由Baumeister等人提出的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即当个体处于自我控制资源降低的状态即自我损耗的状态时,会做出更多的冲动行为,这种冲动行为往往是个体自身内部真正偏爱和喜欢的,在自我控制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是能够被很好的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的。因此,当个体面临对自己充满诱惑的事物之时,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自我控制的能力受损,冲动行为就会不被束缚而基本由个体内在的偏好所驱动。结合本研究,在内隐态度对薯片的消耗量的预测中,对于喜欢薯片的被试而言,薯片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食物,但是由于健康和体重方面的考虑,被试会控制薯片的进食量,一旦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受损,即人为的使被试处于损耗的状态,那么与那些没有损耗的被试相比,损耗的被试就会更容易受到内在对薯片偏好的影响,而出现更大的薯片消耗量,即自我损耗能够调节内隐态度对薯片消耗的预测效应。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