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社会建构的认同度研究——《小时代》《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为例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综述
1.2.1青春剧的研究
青春影视剧,主要是指大量采用年轻演员,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或者电影,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目前国内对青春影视剧的研究尚不充分,还未形成专门的理论和相关专著,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上,并且论文集中出现在2010年之后。胡清和蔡海波的《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思考》一文中,认为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青春片已逐年増多,并具有多元化和丰富性。李丽琼的《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运用——浅析<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论证了电视剧所构建的符号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祝子媛的《奋斗,80后的人生选择——从电视剧〈奋斗〉说起》一文,从电视剧人物来参照现实中80后的选择。程畳《影像青春中的个体发现与身份认同——1990年代来大陆青春电影的文化分析》一文中,试图将影像与现实结合,探讨青年一代如何重新实现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梁雯婷的《美国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福州地区省属高校为例》,杨俊的《电视剧收视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以<裸婚时代〉为例的涵化效果分析》,都分析了影视剧对青少年团体在价值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也有一些是对受众对影视剧建构社会的研究。如杨致远的《视觉感知、影响温饱与文化身份:观众对叙事电影的认同研究》一文中,试图从叙事电影的视觉感知、形式表现、主题表达及文化政治这四个层面入手,分析探讨观众对叙事电影的认同情况,他认为电影就为观众建立起了一个既显真实、又是虚幻的时空世界,而电影通过常规性的画面话语形态和组合方式将观众"缝合"进电影,使他们成为电影中一个虚拟的主体,电影文本建构的文本主体与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社会主体遭遇,影响到了观众的对电影的认同。而潘萍的《媒介景观认同——滕华毁都市剧中的媒介景观和受众认同研究》中认为,影片中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和受众寻唤也理的呼应,使得人们在电视剧上展现的媒介景观和"拟态环境"获得了对自我和生活的审视和反思,从而形成了高度的认同。
....................
1.2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的相关理论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最先起源于认知也理学,是由皮亚杰(J.Piaget)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发现的,他关于建构主义的观点主要是,儿童在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化J.Sternberg)、卡茨)都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当代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现实,建构现实,也就是说人类不是静态地发现外在的客观世取而是经由认化发现过程本身,不断建构新的现实世界。而在人们感知认识外部世界的时候,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世界之大之复杂,人们不可能亲身走遍世界观天下,不可能直接地感受、理解整个外部世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人们就能看到媒介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从而接触到自己不能直接看到的外部世界(即使自己并不身临其中),并根据所得到的认识和经验来建构自己所理解的现实世界。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大众传播媒介也参与了建构现实的过程。
2、拟态环境理论
"拟态环境"理论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WalterLippmann)在1922年出版的传播学著作《公众舆论》—书提出的。在当时,报纸、电报、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势头旺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是觉察到了这一点,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在《舆论学》一书中,李普曼认为"由于真正的环境总体上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我们没有条件去对付那么多难以捉摸、那么多种类、那么多变换的综合体。然而我们必须在那种环境中行动,就必须先一个简单得多的模式来重构真正的环境,然后才能掌握它。要洞察世界,人们必须装有一幅世界面貌的地图"。简而言之,人们想要认识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就需要媒介报道的帮助,因为媒介的报道能够提供拟态的信息环境,呈现出一个微缩的现实世界,理论中涉及了三个"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SocialReality),媒介所反映的"符号现实"(SymbolicReality),及传媒受众主观理解和阐释的"观念现实"(PerceivedReality)。李普曼强调"我们总是把我们自己认为是真实的情况当作现实环境本身……我们坚信,根据我们事后清楚的认识,他们需要知道的世界和他们确实知道的世界,往往是十分矛盾的两回事。
...........................
第二章青春电影的兴盛
2.1当今青春电影的兴起
近几年,中国内地青春电影在巧幕上异军突起。不少导演都拍摄了以青春为主题的类型电影。如赵薇执导的《致青春》,郭敬明导演拍摄的《小时代》系列电影,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郭帆执导的《同桌的你》,刘杰导演的《青春派》,由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等。不少青春电影票房成绩糕人,青春电影成为中国目前最卖座的电影类型之一。
2.1.1当前青春电影兴起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78年至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已有兰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除了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民也开始接触并享受到了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和自由。当前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变革使得社会经济水平及社会意识都在时时更新发展,将众人带入了一个既幸福又难以幸福的时代。在当前,经济发展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我国文明的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加上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造成了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思想意识混甜,带来了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反叛。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习惯彼此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冲击磨合,我们的社会文化道德出现了新的取向。
.....................
2.2当今青春电影的母题
一般来说,青春题材电影主要反映青少年在青春时期的个人成长、梦想信仰、情感生活,及青少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接、妥协及抗争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导演执导的青春影片中,我们够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青春记忆。本小节将对近几年的青春电影中的部分母题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分析,以期看到当今青春电影的一些时代特点。
2.2.1爱情的唯美与现实
在青春电影中,主角们都经历了从少年/少女时代向青年时代过渡阶段。在这段时期内,青少年会逐渐对异性产生好奇,渴望和异性交往,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僧懂,并且开始亲历爱情的洗礼。因此,爱情是青春电影中一个最为常见的母题。爱情是青春的必修课,因此青春电影将爱情作为创作母题是十分普遍的,当前的青春电影也不例外。
在当前的青春电影中,爱情也是几乎是所有影片都涉及的创作母题。这些青春电影大多用电影的前半段来呈现主角们之间爱情的诞生和美好的相恋时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恋,在她耍尽手段锡而不舍的追求下,终巧得她对爱情的希冀变成现实美好的甜蜜。《同桌的你》中周小振和林一从初中开始认识,在高中对彼此产生好感,到大学时候两人顺理成章成为爱侣。《匆匆那年》中方茵和陈寻也是在高中时相识相恋,这份僧懂的感情为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初恋印记。而以创逝和梦想为主题的《中国合伙人》也穿插了成冬青的爱情之路。成冬青在图书馆摇曳的烛光下对苏梅一见钟情,在两个死党的出谋划策下,"土鳖"也抱得美人归。在这些青春影片中,主人公们会在校园中一起吃饭,一起林荫散步,一起去图书馆上自习,一起参加朋友们的各种活动,影片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叙述,表现了校园爱情的青涩、甜蜜、美好。
而当前这些青春电影中呈现的爱情也带有更多现实的无奈。《致青春》陈孝正为了自己前程,选择放弃和郑微之间的爱情而出国;《中国合伙人》中,苏梅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选择和成冬青分手。两对情侣之间的爱情都敌不过事业前程。《同桌的你》中,周小振送林一去美国之后,她始终没有通过考试和签证,两人之间的距离终使两人渐行渐远渐无书。《匆匆那年》中,上了大学后的陈寻遇到了美丽大方的沈晓棠,他把持不住自己,背叛了他和方茵的爱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配角黎魏娟的爱情一笔带过,却带有浓重的现实色彩,考上大学的黎魏娟为了待价而沾,为了往高处走,而与高考落榜的县城男友分手,单纯青涩的校园爱情抵不过现实的重压。
.........................
第兰章时代的建构一一小时代的描述.............13
3.1剧情概要.............13
3.2主要角色介绍..............14
第四章爱情的建构——致青春的梦幻............18
4.1剧情概要..............18
4.2主要角色介绍............19
第五章梦想的建构一一中国合伙人的呈现...........23
5.1剧情概要............23
5.2主要角色.........24
第六章青年人的认同与质疑——对青年人的调查分析
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对问卷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第二部分是对问卷中的具体选项及开放性问题进行描述总结。
6.1数据分析
6.1.1基本资料统计描述
样本中男性比例为48.8%,女性比例为51.2%,分布相对均匀;而年龄则集中分布于24—27岁,共占了77.5%;而教育程度则主要集中于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分别为53.8%和33.8%,其余为大专及下的学历,共为12.5%;而样本中学生化例为45%,工作2年及以上者为37.5%,而工作1一2年者则为17.5%。
..........................
第七章结论
本章主要将青春电影对时代、事业、爱情的建构和青年人对其建构的认同度进行总结及对比,以此来参照分析青春影视剧对现实世界反映的成败,并根据研巧结论对当下的青春电影提出。
7.1青春电影对青春社会的建构
7.1.1《小时代》中时代的建构
智能手机、繁华的城市、觀丽时尚的年轻人,《小时代》系列电影出现的种种画面,无一不提醒观众,它呈现的是一个大家正身处其中的当今时代。而《小啼代》建构的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物质奢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物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年轻人的生活被物质所包围,所有的人都在不断追求享受和成功:他们住着豪华的房子,穿着世界著名品牌服饰;随时随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派对宴会;拥有着光鲜亮丽的工作;继承家族企业成为年轻的CEO。而这个时代的物质性并不只是体现在奢华的生活,它也与人们的精神挂上了钩,人们的友谊观、爱情观也展露出物质性。在这个时化棚友之间友谊的美好是通过朋友们同住奢华公寓、共享名牌时装,一起参加各种派对来体现,朋友之间背叛的存在是因为钱的原因。在这个时代,"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爱情还应该是门当户对的,小门小户的人不应该攀上高门大户。《小时代》导演郭敬明曾说:三十年后,如果有人问起2014年的上海长什么样子,不是《致青春》,不是《那些年》,更不是《同桌的你》,一定是《小时代》,它真实地去记录了这个时代,至于有多少浮华多少勾也斗角,现实中比这残酷更多不是吗?
总而言之,《小时代》系列电影构建出了一个物质的年轻人的小时代。在送个时代中,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质和金钱的包围么中,人们始终都离不开它们,物质是世界最正常不过的一部分,人们会因物质而产生优越感,也会因物质的背叛他人。在这个美丽的物质社会里,每个人,即使他们处于社会的不同阶层之中,都拥有获取相同物质的能为和权利,所有的人几乎都拥有着同样的生活和理想:奢华的物质、精致的生活,对享受和成功的无限追求。但是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因为阶层的不平衡带来物质水平的不平等,使得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钱而趋向复杂,"门当户对"依旧是男女双方交往的重要前提。在这个物质的小时代,也使得人们的关系趋于复杂,人们依存于物质,也因物质产生困扰。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8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