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的IPD项目参与方选择

发布时间:2016-04-19 23:37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是近年工程领新兴起的一种项目交付模式。该模式下,业主与其他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交易表现为一种关系契约,即不仅仅依赖法规、制度、合约等正式措施,还需要加入信任、合作等非正式的治理手段,实现利益的共享和风险的公担。IPD 模式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各参与方在项目早期介入项目,合作贯穿项目全周期。相比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下风险转移、利益相争的成员关系,IPD 模式更需要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互相信任、紧密合作,形成一个公开、诚信的沟通氛围,进而促进各参与方相关经验和知识的整合,实现项目目标、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可以说 IPD 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各参与方间的信任和协作,项目参与方的选择对于 IPD 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1]。然而,目前传统的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 IPD 模式下协同团队的组建问题。传统的工程项目参与方(或承包商)的选择,往往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结合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等进行评标,从而确定中标人作为项目参与方。通过招投标选择项目参与方(或承包商)的方法,主要基于价格、质量、承包商的能力或实力做出决定,这样独立地选择出的承包商、设计师、工程师等项目参与方,往往缺乏对彼此的认知和信任,无法保障融洽的合作氛围。而已有IPD 模式的研究多是探讨团队或项目的管理问题,很少涉及初期的项目参与方的选择问题。因此,为保证 IPD 团队融洽的合作氛围和显著的合作成果,需要结合IPD 模式的特征和要求,提出一个有效的 IPD 项目参与方选择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整合方法,交互记忆系统强调组织或成员间知识的专门化、可信度和协调性,以组织或成员间差异和互补的专业性知识为基础,对彼此专长胜任力相互信任,进而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互助、协作。由此,交互记忆系统的理念与 IPD 模式需要的协同团队拟合,理论上能够合理解决 IPD 项目参与方的选择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基于组织间的交互记忆,研究 IPD 项目参与方的选择问题。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交互记忆(Transactive memory, TM)理论起源于 1985 年,由 Wegner 首次提出。Wegner 及其工作伙伴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生活中关系亲密的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关系为纽带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利用他人作为记忆辅助,从而使每个人的思维过程逐渐发生变化,掌握的信息容量也极大增加。Wegner将这样一种相互依赖的认知性记忆称为交互记忆,并将其定义为两个关系亲近的个体间各自所拥有知识的结合以及关于知道对方知道哪些知识的意识共享[2]。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TMS)是解决团队知识分布和协调问题的一种机制,是一种团队层面的认知过程,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赖的,用以获得、储存、运用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的合作性认知分工系统[3],这一机制基于团队中每位成员对彼此专长的认知,形成知识分布和协调系统,进而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合作以完成任务。相比于广为应用的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交互记忆系统更注重知识分工,不需要实现共享心智模型所提倡的“共享”,而是明确“谁知道什么”,因此比仅依赖成员心智模型的“共享”更能增加团队中知识的交换,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柔性[4]。组织中交互记忆系统的存在,要求不同领域的知识由各自的专家负责,当团队成员遇到某方面的问题时,可以求助于其他专家成员,或者直接将该任务交给对方解决,从而减少成员间的信息重复,使团队获得来自不同领域的更多信息。因此,TMS 能够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更有效地安排任务,使组织更准确、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效率[5]。团队中完整的交互记忆系统的运作离不开团队成员对彼此任务相关能力的相互信任,也就是说,信任是交互记忆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因素[6~7]。国内外学者从信任的不同角度,通过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指出信任与交互记忆系统的重要关系。如:Ashleigh and Prichard 通过提出交互记忆的编码循环模型,验证了可信度(包括善良和正直)直接影响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并进一步指出信任影响交互记忆过程中知识结构和交互过程两方面[8]。Huang对技术开发团队中团队信任、交互记忆系统、知识共享以及团队凝聚力等变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证明了团队层面的信任对交互记忆系统的积极影响,进而作用与团队知识共享[9]。张志学依据列维斯对信任的分类,将团队成员间信任分为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两层面,进而建立了成员间信任与交互记忆系统及其他团队特征变量间的假设模型,通过从高技术企业中选取 190 个工作团队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交互记忆系统与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 和 0.57,ρ <0.001)[10]。Prichard and Ashleigh 从情感信任、认知信任、行为信任的角度对团队成员间信任进行了分析,认为成员间对彼此任务知识的信任是交互记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11]。
........


第二章 IPD 项目参与方选择基本理论


2.1 传统工程项目参与方选择方法
工程项目具有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性等特点,需要短时间内协调和整合大量的人员,处理大量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团队具有高效的协同合作能力。组织间的协作关系被认为是决定工程项目效率和创新性的关键[33],因而,项目参与方的选择方式(即采购方式)为传统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的协同合作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对项目交付模型一体化程度要求的提高,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协同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需要更多的项目参与方相互信任、协同合作,进而保证一体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项目参与方的选择对项目团队的协同合作水平,乃至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36]。传统的工程项目参与方选择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主要基于价格、质量、承包商的能力或实力做出决定,结合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等方法进行评标,从而确定中标人作为项目参与方。然而,在实际评标过程中,价格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以最低价确定项目参与方的方法往往给工程项目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影响了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等其他目标的实现[37]。由此,部分专家鼓励将评标的重点转移到雇主满意的项目绩效、完成项目的质量,及项目成本、质量、工期等综合目标的实现上。在应用招投标方法选择项目参与方的过程中,业主方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选择项目参与方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较少考虑其他项目参与方的利益。因此,这种采购方式(项目参与方选择方式)往往具有竞争性,易产生冲突和敌对关系。
......


2.2 IPD 项目参与方选择
IPD 是近年工程领新兴起的一种项目交付模式。由于这一模式的对项目基本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IPD 模式自提出起就受到项目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各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和协作关系对 IPD 的实施至关重要,项目参与方的选择对于 IPD 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已有 IPD 模式的研究多是探讨团队或项目的管理问题,目前还没有针对 IPD 项目交付模式的项目参与方选择方法的研究。然而,上述传统的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 IPD 模式下协同团队的组建问题。传统方法均独立地选择的承包商、设计师、工程师等项目参与方往往缺乏对彼此的认知和信任,无法保障融洽的合作氛围。因此,本文基于交互记忆系统的理念,提出一种针对 IPD 模式的项目参与方选择方法。
......


第三章 基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的指标体系构建.........20
3.1 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20
3.2 初始评分表构建....24
3.2.1 评分表设计..........24
3.2.2 评分表检验..........25
3.3 评分表检验结果....27
3.3.1 量表的效度检验..........27
3.3.2 量表的信度检验..........28
3.4 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的最终指标体系........28
第四章 IPD 项目参与方比选方法.....29
4.1 社会网络分析概述.........29
4.1.1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29
4.1.2 应用 SNA 分析交互记忆系统的可行性....30
4.2 应用 SNA 进行 IPD 项目参与方比选 ..........31
第五章 案例分析.........37
5.1 案例基本概况.........37
5.2 IPD 项目参与方选择过程 .....37
5.3 结论及建议.....42


第五章 案例分析


本章给出了 IPD 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案例,从知识整合(具体为组织间交互记忆)的角度,应用 SNA 方法,经初选(选择组织间交互记忆关联较高的所有组合)、终选(各个组合间交互记忆水平比选)两个阶段,选择出最终 IPD 项目参与方组合,并给出相关建议。


5.1 案例基本概况
IPD 项目参与方一般包括业主(Owner)、设计方(Architect)、承包商(Contractor)、工程师(Engineer)、供应商(Supplier)五方。其中,业主、设计方和承包商为主要参与方,且项目参与方选择过程中一般仅有一个业主,故本案例邀请 1 个业主方(用 O1 表示)、3 个设计方(分别用 A1、A2、A3 表示)、3 个承包商(分别用 C1、C2、C3 表示);工程师和供应商为关键辅助参与者,故邀请 2 个供应商(分别表示为 S1、S2)、2 个工程师(分别表示为 E1、E2)参与 IPD 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案例研究。本案例中共邀请 11 个备选项目参与方,其中不同类别的项目参与方之间均有先前合作经验(记忆),同时符合 IPD 项目对参与方的要求和交互记忆系统对成员的要求。11 个备选项目参与方在数量上较为适宜,因此本研究中不再事先借助资格预审的方法对备选参与方进行筛选。

基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的IPD项目参与方选择


.....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IPD交付模式下项目参与方的选择问题,主要完成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交互记忆系统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量表,进而设计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评分表,实现备选项目参与方间交互记忆系统的量化;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评分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并修正,进而保证了评分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针对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的测度研究较少,无法找到适用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的已有量表,而常用交互记忆系统量表的问项是针对组织内部成员而设置,无法用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构建的组织间交互记忆系统量表,为后续组织间层面交互记忆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量化方法。其次,本章基于备选参与方间交互记忆系统的互评分值,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具体选用UCINET 6.216软件),经过初选(选择组织间交互记忆关联较高的所有组合)、终选(各个组合间交互记忆水平比选)两个阶段,选出交互记忆水平较高的最优项目参与方组合。选择的结果是项目参与方组合,而非各个项目参与方,可以使选择结果具有整体性。此外,选择出最终的IPD项目参与方组合后,本文还对选择的最终项目参与方组合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以提供相关建议。最后,本研究给出了IPD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案例分析过程,案例中共邀请11个备选项目参与方(其中包括1个业主方、3个设计方、3个承包商、2个供应商和2个工程师,且不同类别的项目参与方之间均有先前合作经验),保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组织间交互记忆选择IPD项目参与方方法的可行性。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