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三目标等级过关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和以前的试卷相比,卷面上多了一个 ABCD 或是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但学生、家长关注的仍然是分数,因为只有分数才是实实在在的班级排名和学校排名。这种生搬硬套地将等级评价移植到试卷上来,起不到任何作用,给老师、学生的感觉是换汤不换药。为取得高分,教师会增加学科的课时,加大作业量,增加考试次数,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占用音体美劳课时,集中背诵强化记忆,以期多考点分数。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力没有增长,所学知识在考完试后所剩寥寥。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将生物的学习理解为背会老师教的知识点就行。另外,这种评价对中下游的学生缺乏激励作用,难以建立自信,因为这些孩子基础薄弱,很难超越哪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生物实验的考查放在初二结业前,选定十个左右的实验,由学生抽签决定选做其中之一,本意是促进学生实验能力提高,但实际操作中并不能严格执行考查标准。即使学生从未做过实验,只要在考前稍作培训,学生都能过关。将做实验变成了背实验过程。这种走形式的实验评价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帮助学生学会了投机取巧。
........
第二章 “三目标等级过关评价机制”的构建
1“三目标等级过关评价机制” 的内涵
创新目标的落实设计了创新关,要求学生每月写出 1-2 篇生物短文,可以是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小探究、小实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注生理和心理健康,思考生活。对应评价也是 A、B、C 三个等级。方案融合了游戏中的过关思想,将生物学科的学习行为转变成了对图强关、勇士关、腾飞关、探索关、创新关的角逐。这五关不同等级的评定统一用能量卡来界定,不同关、不同等级获得的能量卡不同,这种评价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相结合,将小组内六名成员所获得的能量卡汇集总数,评价小组荣誉称号:院士组、博士组、硕士组、学士组。由此来衡量个人的进步幅度和对小组的贡献度。评价方案强调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价值。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实际获得。2 评价方案中的概念界定
这些智力彼此相互联系有独立,每种智力由不同的核心功能组成,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发挥,使得每个个体都具有特色。由于每种智力发挥的程度不同或多种智力之间的组合不同,所以学生对各科的学习状况是不同的。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引用多元理论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意味着多了几把衡量学生的尺子。[19]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这个的教育问题,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18]这正是新课程中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即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20]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或者说教育观念的更新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之所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澄清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18]第二章 “三目标等级过关评价机制”的构建..........................7
1“三目标等级过关评价机制” 的内涵..........................72 评价方案中的概念界定.....................7
3 评价方案的理论基础.................8
4 评价方案的设计原则.........................11
5 评价方案中的“三目标等级过关”设计依据.......................12
6 评价方案设计示例................................13
6.第三章 评价方案的实施和结果分析...................19
1 评价方案实施前的准备................19
2 评价方案实施结果及分析.................20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26
1 结论...............26
2 建议.........................26
3 存在问题........................27
第三章 评价方案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1 评价方案实施前的准备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立:实验组为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对照组为年级内最优秀的班级。实验前统计统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两个班级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计划:整个研究计划历时一年,中间与学校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统一,进行四次评价。实验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课的方法、模式与其他平行班相同。宣传发动,公布评价方案及量化细则:由于实验涉及到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所以事前与学校进行了沟通,取得学校的支持和信任。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前的宣传和鼓动,取得家长的认可。向学生介绍评价方案的细则。划分学习小组:实验对象限定在笔者所任一个教学班级。实验前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根据学生的先前测试成绩,由上至下双向选择。选定 1-12 名学生为组长,然后每位组长从 13-24 名同学选定副组长,自由选择的目的是让小组成员建立起和谐的组员关系,更便于他们的合作学习。两位组长接下来选择组员,第一次选择从 25-36 名选择,当然组员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然后进行适当调整。第二次选择从 37-48 名同学选择,依此类推,这样保证每个小组间是均衡的,组内是异质的。有利于组间形成竞争关系[25]。2 评价方案实施结果及分析
从以上数据分析,实验目标和创新目标的达成能很好地促进知识目标的达成,因为二目标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多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学,缺少学习的动力。探索关学习任务的设计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性,新奇、变化的任务易唤起孩子认知的好奇心,使人产生疑问、迷惑,促使孩子们产生对信息的探索行为。创新关的设计给与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主权,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控制感、独立感和责任感。小组间的竞争奖励办法,极大地促进了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相互制约。我们从小组四次获得的总能量卡来分析,小组内能量卡逐渐增多,反应出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在提升,这种奖励机制利用了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学中玩的心理,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成中必须要经历的一段心智过程。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三目标等级过关评价机制”结合了等级评价、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融合了游戏的一些思想,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心智发育特点。从组内总能量卡的变化可以看出本评价方案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加强组内同学的自律,便于教师展开课堂教学。本评价方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建立一种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又能包容群体中的弱势个体,让他们从微小的进步中看到希望。三目标都能通过“能量卡”这种可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都有所侧重,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养。这种分层、等级评价方案和不同层面的荣誉奖励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学生长远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它不忽视评价的鉴定功能,又更重视学习评价的反馈调节,从多个方面收集学生信息,重视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的功能,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实验中的学习活动,反省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2 建议
如果能配合学科特点,展开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加奖励方案,将更能提升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方案,比如有的学生从知识目标的初级关跃升到高级关,如果闯关失败,应怎样处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还有这种评价方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促进作用效果明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是否也适用,还需要不断探索。奖励方案要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