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9 08:08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作为一款瘦客户端软件,微信利用连接现实与网络社交的功能,依托庞大的QQ用户群,短时间内独占亚洲市场,成为用户最多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团队积极推出更多的功能,其中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功能更是受到众多机构、企业的追捧,而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入,可实现与读者进行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多形式沟通、互动。国内的图书馆相继开通微信平台,用于推送、分享馆内信息,实现馆员与读者的实时交流,并且通过微信平台提供图书馆各项服务。图书馆微信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为读者服务的新的交互式服务平台。

与以往任何信息系统一样,图书馆微信的成功应用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关键还在于用户的认识、接纳和持续使用等问题。只有在用户接受了图书馆微信后,图书馆微信才能有效的为读者服务。用户对图书馆微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被认为是图书馆微信开展成败的重要标准。为此本文基于技术接受理论,通过引入技术接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用户对图书馆微信的接受及使用。

……


1.2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综述
早在09年,伴随3G(ThirdGeneration)网络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流行,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有学者敏锐的意识到3G技术可以为图书馆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后便有学者以3G时代为背景,提出高校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多种方式,概略提出利用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服务方式来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许统正式提出将微信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深入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实时咨询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解决办法,并提出在Android平台上利用微信,构建图书馆实时咨询平台。这些研究表明微信出现后便引起了学者注意,研究集中于利用微信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等服务在内的图书馆传统服务,并积极开拓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新服务,微信作为一个新的服务平台进入图书馆。

随着对图书馆微信的重视,陈云等学者提出构建图书馆第三方微信新平台,并且研究了该平台的功能、构建方法、理论原理、核心技术。江波提出利用微信实现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系统构建的方案,利用PHP、ASP、JSP等多种技术构建APP,实现网络接口申请、账号绑定、书目查询、菜单建立等服务。肖秋红在研究中阐述了微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设计并构建了针对大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微信数字咨询服务的生态模型。

……


第2章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的相关理论


2.1高校图书馆微信的相关理论
自1996年首款即时通讯软件IM“ICQ”诞生,至今各类型IM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出现微信、飞信、米聊等“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对移动IM定义尚未明确,,可以确定的是移动IM并没有取代传统IM,而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对传统IM的扩展。百度百科认为移动IM是传统IM的分类之一,依据软件装载终端氛围PC即时通讯和移动即时通讯。李茜(2008)认为移动IM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结合即时通讯软件打破空间、传统互联网限制进行沟通。吴茹双(2013)总结移动IM是一种能以够入网的移动终端为载体,利用信息传输技术,覆盖各种形式信息的即使性通讯服务。
本文综合前人定义,分析移动即时通讯的新特点,新功能,认为移动即时通讯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具备以下功能:保留传统即时通讯软件的“即时性”特点;基于移动互联网,突破了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实现沟通;信息推送、游戏、公众平台等非沟通类功能的实现,使其成为提供综合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微信在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之上,开发团队于2012年8月推出面向政府机关、教育、企业、金融、媒体众多领域的微信公众平台,并广泛得到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是为机构、个人提供平台实现产品销售、服务增长、影响力强化的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信营销迅速成为时下火热的网络营销方式。

……


2.2用户接受行为的相关理论
接受行为源于国外的Acceptancebehavior,接受行为也称为用户接受行为,是指用户对某新型技术产品或服务历经认识、认同、接受的一系列接受过程。鉴于本文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微信用户,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将用户接受行为定义为:用户根据自身或组织需求,通过分析判断图书馆微信服务效用,最终认识、接受并使用图书馆微信的行为过程。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最初是社会心理学理论,是研究人类认知行为的理论。通过分析用户对新型技术的态度与行为倾向的关系,未来研究用户的态度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如图2.1)。

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研究


理性行为理论将态度与主观规范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认为态度(Attitude)以及主观规范(SubjectiveNorm)直接影响用户行为意向(BehavioralIntention),而用户的行为意向(BI)直接影响用户行为。其中行为态度(A)是用户对自身行为产生的不同感受,他是由用户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及价值估计决定的;主观规范(SN)是指用户感知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使用新技术的程度,它是由用户对外界规范的认识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主观动机决定的;行为意向(BI)是指用户产生某种行为意愿的强度;

……


第3章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模型构建研究..............25
3.1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分析..................25
3.1.1客观因素分析..........................................25
3.1.2主观因素分析..........................................27
3.2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模型构建......................28
3.3研究假设................................................29
3.3.1中介变量相关假设......................................29
3.3.2外部变量的相关假设....................................30
第4章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行为实证研究..................33
4.1实证研究思路............................................33
4.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35
4.2.1问卷结构..............................................35
4.2.2问卷发放与回收........................................35
4.3变量度量................................................35
4.3.1量表设计..............................................35
4.3.2描述性统计分析........................................37
4.3.3信度分析..............................................39
4.3.4效度分析..............................................40
4.4模型的拟合检验...........................................45
4.4.1结构方程的建立........................................45
4.4.2模型识别..............................................46
4.4.3模型参数估计..........................................46
4.4.4模型拟合评价..........................................48
4.5假设检验结果............................................49
4.6研究结果讨论............................................52
4.6.1中介变量相关假设......................................52
4.6.2外部变量的相关假设....................................53
第5章基于用户接受行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对策............57
5.1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存在的问题............................57
5.1.1高校图书馆微信推广不足................................57
5.1.2高校图书馆微信“空壳现象”............................57
5.1.3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体验不佳........................57
5.1.4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开发不规范..........................57
5.2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服务的对策............................59
5.2.1利用高校环境特点进行图书馆微信账号推广................59
5.2.2建设优质、特色高校图书馆微信信息资源..................60
5.2.3提升服务质量,延伸服务内容............................61

5.2.4利用馆内资源优势,优化平台界面........................61

……


5.1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存在的问题


5.1.1高校图书馆微信推广不足
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开通图书馆微信,但存在着用户数量少、使用率不高、推广力度不强等问题。学校图书馆微信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了用户对图书馆微信提供哪些服务、图书馆微信具备哪些功能知之甚少,甚至很多图书馆用户都不知道这个平台的存在。图书馆微信的利用率低下,知名度不高更是消弱了网络外部性对用户吸引的作用。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微信在移动服务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积极的开通了图书馆微信。但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账号在申请后,对于平台的建设、信息及服务的提供并不积极,信息更新频率低甚至不更新,形成“空壳”的微信账号。图书馆没有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来管理图书馆微信平台,导致信息滞后,功能虚设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微信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开通面向读者的实时咨询、借阅、信息查询、信息推送等各种图书馆服务,然而目前部分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很差,许多服务的开展还有待改善。这种不足首先体现在实时咨询服务方面,对于用户的提问反应过慢,其次反映在与用户的互动沟通上。微信作为即时通信软件的一大特点就是即时沟通,这也正是图书馆服务所需要的。然而许多高校图书馆微信的实时咨询服务响应速度慢,甚至有些平台是无回应的,互动少,因此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质量差,服务内容单一是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主要问题。

……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的发展、用户的使用习惯都深刻的影响着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服务模式的变革。在用户习惯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同时,高校图书馆也通过开通图书馆微信为用户提供图书馆服务。通过微信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用户即时、高效的提供信息,还可以依据用户特征个性化推送信息、服务。用户不受时间、空间约束,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与服务。尽管高校投入人力物力构建图书馆微信平台,希望能够发挥移动即时通讯的有点,但仍旧有用户拒绝使用这一平台。

事实上高校图书馆用户年轻化,更易接受也更喜欢微信平台带来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也期待丰富、个性化的信息资源以支持学习及科研。同时高校图书馆方面希望了解图书馆开通微信被用户接纳或拒绝的原因,从而优化图书馆微信平台,增加用户的接受及使用率。本研究参考大量文献和实际调研后,深入挖掘影响用户接纳图书馆微信的因素,剖析其相互作用机制,引入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了预设模型。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拟合及修正,最后得到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模型,以此模型来解释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微信的态度和实际使用行为原因,为高校图书馆开设图书馆微信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