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17 07:59

论文题目:土地流转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经济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是
您的国家:上海
您的学校背景:211
要求字数:3W正文+1000开题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需要建模  需要至少2篇英文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 引用率10% 加急!!!!!!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实质上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就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或者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转让给他方。跟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并不是选择了一条由工业化、到城镇化最后到农业现代化的轨迹,而是走了一条工业化然后再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轨迹。而为了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素,土地资源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土地流转成了土地资源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改变形式。城镇化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农村人口、土地等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调整,其利用现状也会受到相应的改变。
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我国农村土地具有规模狭小,田地细碎,位置零落,人多地少,依然保持传统小农经济结构等特点,而根据他国的发展经验,为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在有能力的农业生产者手中,提高农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进一步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稳定经营,实现小农经济向农村规模经济的转变,并且解决各个地区不同程度上的抛荒现象。同时,土地流转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土地流转,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第二、三产业,提高农民整体经济收益,为我国城镇化作出卓越贡献。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土地流转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关于城镇化与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城镇化“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与“聚集—扩散”理论;另外,分别从流转作用、流转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等层面阐述土地流转。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流程程序、合同问题、流转用途有出入、再流转土地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这五个方面去论述。
第三部分,论述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建设的意义。本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
第四部分,从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分析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笔者先对我国土地流转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简单叙述,再者,介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参与主体及其价格影响因素,从微观角度出发,即从土地供给方与土地需求方的角度出发,建立起土地流转价格模型,得出三者变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一结论。
第五部分,是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若干建议。笔者分别从政府、农民本身、流转市场体系、中介服务机构和监管机制五个层面出发,提出如何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相关措施。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系统分析的方法
1.3.2规范分析的方法
1.3.3 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城镇化
1.4.2 土地流转
2.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流转程序不规范
2.2 合同问题
2.3 土地流转用途有出入
2.4 再流转土地
2.5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3.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建设的意义
3.1 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3.2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
4. 从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分析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
4.1 我国土地流转现状(摘自中国农业部数据)
4.2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参与主体及其价格影响因素
4.3土地流转价格影响因素
4.4模型框架
5.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若干建议
5.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2 提高现代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城镇化建设
5.3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体系
5.4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
5.5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机制,保证农地流转的合法合规性


6. 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连接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跟西方国家不同,没有选择遵循的道路实现先工业化,城镇化,然后农业现代化的最终路径,但考虑第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平行发展。我国人多地少,人均不到10亩特点决定了需要的土地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化和城市化,农业最终实现转移。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和研究方向作用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把握土地出让的法律,土地流转来解决问题,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进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过程,同时,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战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城镇化需要深入发展:要实现“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实现劳动力转移释放和质量提升,让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土地,是工业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深度链接,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一定需要按照发达的工业国家,城市化,最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社会环境,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但同时,这需要大规模的土地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之后,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更迈进一步。我国人多地少,而且土地零散,因此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农村土地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流通,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农村土地流转也面临着很多制度,政策,法律的约束,所以找了农村城镇化面对的共同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计划,在农村城市化进程顺利的希望,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帮助。基于对土地流转的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分析:
农村土地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连,两者之间的重要桥梁。中国的城市化是西方国家不同,没有选择追随实现首重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最后的路径,但首先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农业并行路径的现代化,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超过10亩的土地需要确定的广泛使用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最终特性。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和定位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把握土地出让的法律,土地流转来解决问题,对农业和城市化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问题,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中国是在党的十八大的新时代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报告:实现“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机会,接受劳动力,农业的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土地流转的物质基础为深度链接,实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债券发展的决定。中国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发达工业国家,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厌恶,最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但在同一时间,这需要大规模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后效率。我国人多地少零散土地流转的土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农村土地扩大我们的分销,快速的城市化,农村土地流转也面临着很多的政策,法律和约束,所以找到所面临的农村城市化的共同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的计划,希望到农村地区在全国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和灵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帮助的。在土地流转问题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下结论可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
城市化在我国农村的土地转让过程中发挥,中国现在的土地流转条件,土地流转和农村地区有很强的相关性的城市化进程。根据现行国民迁移的背景下,土地流转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土地流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满足人口城市化的需要。通过土地流转,会严重分散的土地一起,以满足现代农业集约用地要求的规模。土地出让价格,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介服务体系,都会对农村土地流转效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农村土地将是第二和第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满足的前提下,一定的外部条件,顺利实现土地出让,目前农村土地中国已经具备了外部条件大规模流动。土地流转选择的重要依据主要来源于在区域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证实了我们的选择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路。因为中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确,严重地碎片,和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不匹配的技术要求。土地流转作为重要的桥梁,转移资金,以解决土地所有权连接到农业现代化和桥梁,农村土地管理的小型和不连续问题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流转是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加快农民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地流转,使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和非农业劳动收入的转移。对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措施,确保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机制脸扭曲了收入不平等,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分配,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的争端解决机制,如农村土地打扰规模的问题的性质,集中流转,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高小规模土地出让市场定价水平,供需,收入分配机制的机制;在大面积,,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耕地保护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建设。只有双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维护土地出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如昌编著.农村发展社会学[M]. 蓝天出版社, 1989 

[2]. 靳相木著.中国乡村地权变迁的法经济学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 廖小军著.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 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5]. 孙宪忠著.中国物权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2003
[6]. 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7]. 王克强,刘红梅著.中国农村地产市场研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初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1]. 靳相木.中国乡村地权的法经济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2]. 李明秋,王宝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
[13].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 商务印书馆, 2002 
[14]. 张红宇著.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杜鹰等主编.中国农村人口变动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15]. (日)田山辉明著,陆庆胜译.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2001 
[16]. 吴萍.  农村土地流转: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重庆大学 2010 
[17]. 谢文.  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18]. 唐文金.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19]. 周金衢.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大户与国家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0]. 段力誌.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重庆大学 2011 
[21]. 李淑妍.  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辽宁大学 2013 
[22]. 周亚越,姚蕾,俞凯骅,谷文威.  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意愿与政策建议——基于江浙沪6个乡村的调查[J]. 农村经济. 2009(07) 
[23]. 魏君英.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07) 
[24]. 严永.  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05) 
[25]. 蔡继明,惠江.  农地流转与土地法规修订[J]. 理论前沿. 2009(07) 
[26]. 吴百花.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博弈分析——关于义乌市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02) 
[27]. 宋山梅,王晓娟,张瑞萍.  贵州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 农业经济. 2009(03) 
[28]. 张斌,唐家锦,陶小培.  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现代金融. 2009(03) 
[29]. 安珊.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问题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30]. 来君君.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1]. 邵娇娇.  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引导研究[D]. 安徽大学 2014 
[32]. 王丽华.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14 
[33]. 曾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4]. 杜珊.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35]. 张佳莉.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6]. 廖娟.  安陆市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7]. 娄亚鹏.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长江大学 2013 
[38]. 乐章.  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2) 
[39]. 林善浪,王健,张锋.  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2) 
[40]. 贺雪峰.  土地流转意愿与后果简析[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41]. 何乐为.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2]. 何乐为.  浙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调研[J]. 浙江统计. 2009(07) 
[43]. 周亚越,姚蕾,俞凯骅,谷文威.  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意愿与政策建议——基于江浙沪6个乡村的调查[J]. 农村经济. 2009(07)
[44]. 何国俊,徐冲.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J]. 经济科学. 2007(05) 
[45]. 曹建华,王红英,黄小梅.  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转效率的评价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07(05)  
[46]. 焦玉良.  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7]. James Kai-sing Kung.  Off-Farm Labor Markets and the Emergence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Rural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02 (2) 
[48]. Theo Bogaerts,Ian P. Williamson,Elfriede M. Fendel.  The role of l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accession of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to the European Union[J]. Land Use Policy . 2002 (1)
[49]. Yang Yao.  Rural industry and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in eastern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999 (2) 
[50]. JUSTIN YIFULIN,GUANZHONG JAMESWEN.  China’s Regional Grain Self-Sufficiency Policy and Its Effect on Land Productivity[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1995 (2)




本文编号:38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