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17 07:54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语虚词中,由于介词功用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广,汉语学习者经常会在使用时出现各种偏误,所以介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介词是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是介词有很重要的语法功能,在句法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数量有限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是我们深入介词研究的一个有效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把类别名称教授给汉语学习者并不难,但是对于理性意义近似、同一功能类的介词,就需要在教学的时候多下功夫,否则往往会造成汉语学习者的误用、混用。对于介词的研究,以往大多停留在单个介词的分析、描写与应用方面,而对于易混介词的异同缺少系统的辨析。本文的研究就在于弥补以往著作和作品中对于易混介词研究的不足,不仅对每个介词的意义、用法都进行条理性的解释,还注重它们用法的不同,并对留学生出现的介词混淆进行合理的解释,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方法提供新的启示。二、选题目的
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韩国学生人数一直是最多的,韩国国内也出现“汉语热”,目前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而且即将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对韩汉语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感觉最难把握的往往是虚词,所以虚词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介词及介词短语作为虚词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我们考察外国人汉语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汉语介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语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却十分突出。韩语属于黏着语,在韩语里,词在句中的关系是由各种各样的词尾来表示的,汉语介词表示的语法关系几乎都可以对译成韩国语的格助词或动词。几个介词可以译成一个格助词或动词,一个介词也可以译成几个格助词或动词。因而容易混淆.特别是那些意义相似或相近的介词更是令人头痛。韩语没有汉语介词的概念,因此在韩国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介词偏误。介词成为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对韩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弄清二语习得的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
四、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1]. 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李泉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3].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2004
[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 陆俭明著.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黄冰编著.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陈昌来著.介词与介引功能[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8].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2001
[9].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1
[10]. 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11].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 1980
[12]. 周文华. 介词“对”不同义项的中介语使用情况考察[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1)
[13]. 王笑艳. 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4]. 周小兵,刘瑜. 汉语语法点学习发展难度[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01)
[15].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课题组.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正式开通[J].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16]. 高亚云.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不”和“没(有)”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17]. 何薇. 汉语常用对象类介词的分析与教学[D]. 苏州大学 2004
[18]. 高霞. 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19]. 吴漪萍. 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扬州大学 2013
[20]. 胡颖.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和“于”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1]. 钟芳杰.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对”和“给”的对比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2]. 刘乐乐.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介词习得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3]. 李彩凤.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与“从”的对比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24]. 张会兰. “从”类介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5]. 欧慧英. 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8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