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樱花洲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特别是沿岸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均起了巨大作用。台儿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区段,于明万历年间开凿,至明万历年全线畅通,从微山湖东婉礎曲折的流经广麦的鲁南大地并汇入江苏中运河,全长42.5kra,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唯一的东西流向的一段,也是山东省境内的一个河港和物资集散地(鞠鹤宁,2009)。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除了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减灾、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之外,还具有教育、科研、观赏等价值,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游憩场所。因此,如何较好利用湿地资源来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摆在规划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李艳彩,2008)。近几年,台儿庄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新的旅游产业格局即将形成,旅游产业优势日趋明显,整体工作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07年明确了把台儿庄建成"生态旅游城"的发展目标。台儿庄当地政府认为,运河代表了中国水利文化的发展历程,开发保护运河不仅在于美化台儿庄,更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多次聘请国内著名专家相继完成了大战遗址、运河古镇、运河水上广场游乐区等旅游区的总体规划,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06年,台儿庄区委、区政府就充分认识到运河湿地对台儿庄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批复建立了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并借助城市转型良机,加快推进台儿庄区主要河道、水库和台儿庄运河城区水系、运河古城水系等水系的生态建设(潘卫兵,2013)。这些工作为台儿庄运河湿地规划工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全面建设台儿庄腰花洲运河湿地景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借助实施南水北调台儿庄粟站,东调南下二期治理和台儿庄复线船间建设工程的机遇,在新老大桥之间开运河人工湿地,建设运河湿地景观,展现现代运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姜妍,2009)。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贝幸铭曾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赵克让等,2011)。独特的城市文化造就了这个城市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态特征、文脉的延续和地域特色的发掘与表达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很多湿地景观设计项目有趋同现象,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本文之所以将运河文化"和"湿地景观"相结合进行研究,正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这两者均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台儿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上历史悠久且具有原生态风貌的一段运河,它至今风韵犹存,焕发着勃勃生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是台儿庄运河湿地的真实写照。本文的目的在于,结合台儿庄稷花洲运河湿地景观的总体规划,建立起运河湿地景观,培育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旅游业发展,同时依主要的水系发展景观构架(谢映等,2012),塑造"城外碧水环绕,城中河河相通"的城市水网格局(孟静,2014)。通过对运河湿地的规划,把如今的台儿庄建造成为集"运河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一体,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充满人文魅力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注重挖掘、展示源于运河的人文资源,让公众在认识湿地、领略湿地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大运河(台儿庄段)的文化及其在生态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使其不仅发挥特有的生态效益,也成为公众了解台儿庄运河文化的教育基地(但新球,2013)。
.......
2古运河历史文脉与湿地景观
2.1古运河的文化价值
人类文明起源于水系,作为具有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黄河和长江流域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京杭大运河起于北京,终于杭州,级贯南北,流经4省2市,沟通了五大水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运河不仅带动了频繁的濯运及商业贸易活动,同时,运河沿岸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也随着运河的流动而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既包含了北方人民的宽广大气,也具有南方人民的细致婉约,它是丰富多彩的,其沿岸城镇的建筑形式、风土民情、诗词艺术、饮食文化、传统技艺等多种多样的内涵共同描绘出一幅流传千年的运河文化理燦画卷。一条悄悄流滴的人工河流并不能构成特定的文化概念,只有当它对整个流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居民成份、民情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深度影响,造就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形态,才能构成一种动态开放的广义文化系统(韩彼捷等,2012)。古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落后,城市之间货物的运输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水运完成。这造就了华夏民族与西方海上航运相对应的大运河文化。酒运是指在古代通过水道向都城或其他辖区大规模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它也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支霞,2010)。濯运有其固定的运作体制、基础设施工具和活动主体,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而复杂的经济制度(王明德,2008)。隋代开始,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贯通,形成了W都成洛阳为主的谱运体系,将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连接一体,带动了沿岸文化的交流,开创了谱运盛世。宋元两朝时期,不断改革和完善灌运制度,为后世灌运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着重管理灌运制度,使灌运发展达到鼎盛。酒运是维系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稳定的一条生命线,它将政治与经济交织在一起,承载了华夏民族的繁荣与昌盛。
......
2.2运台儿庄段的历史概述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动态变化的人工河流,即:开捆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王世杰,2007)。这种动态变化促使台儿庄段运河的形成。大运河自公元前伯6年开凿以来,运河航线经过了多个朝代的历史变迁,运河沿岸城市的历史地位也随着运河清运的发展而改变。京杭大运河,整体呈南北走势,而途经鲁南微山湖以下的一段却是东西走向,这就是京杭大运河最大的一个弯道——台儿庄运河。台儿庄运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河道总长42.日公里。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沿线,有不少因运河的经过而兴起的城镇,台儿庄是其中之一(李海流,2013)。台儿庄运河史称测运河,因行运而得名,台儿庄运河的开凿是明代整治运河的H大工程么一,是京杭大运河至关重要的一段(向燕等,2012)。开凿历经30余年,完成了由"借黄行运"向"避黄保运"的转变,并缩短了70余里的航程(程玉海,2008)。此外,由于地势落差,台儿庄自西向东建设的船阐有8个之多,因此台儿庄运河又被人们称为"闽河"。它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为后人运河的整治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今日的台儿庄运河是安庄运河的一部分,它有效避免了黄河决口的堵塞,而作为京抗大运河总里程H十分之一的台儿庄运河,现今仍发挥着"黄金航道"的作用,将鲁南地区的煤炭、粮油、建材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城市。运河带动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台儿庄逐渐成为鲁南交通的枢纽及水旱码头。"运河是一个把沿岸城镇紧紧地联为一体的经济链接;运河是一个推动着沿岸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兴盛的动力源;运河又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通道,沿岸城镇都极力向它靠战,并力求顺利地进入到它所构建的交通网络中去(郑民德,2012)。台儿庄运河具有完整的一套古运河文化体系,在台儿庄古城里有京抗运河上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河道与古码头,有最能充分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除此之外,明清时期灌运的繁荣给台儿庄古运河沿岸留下了古街道、古民居、商业店铺等海流,2013)。这些历史遗留与沿运的渡口及两岸的田园村庄共同组成了台儿庄运河风景带。
.....
3运河湿地景观中历史文化的营造...........17
3.1运河湿地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7
3.2运河湿地景观中文化表达要素..........17
3.2.1湿地景观中地域文化的应用..........17
3.2.2湿地景观中民俗风情的展示......18
3.2.3运河湿地景观中的精神体验......18
3.3运河湿地中文化景观的应用手法......18
3.4运河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地方景观要素......21
4台儿庄花洲湿地景观设评......23
4.1项目概况......23
4.1.1项目背景......23
4.1.2区位条件......23
4.1.3基址现状......24
4.2规划原则和设计理念......25
4.2.1规划原则......26
4.2.2设计理念......28
4.3设计内容......28
5结论与展望......52
5.1研究结论......52
5.2创新点......52
5.3展望......53
4台儿庄樓花洲湿地景观设计
4.1项目概况
4.1.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形式多样的快捷交通运输方式蓬勃兴起,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对沿运河城市发展的影响也变得日趋微弱,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出现衰败趋势。为此,大运河沿线城市运河文化的保护和重建成为当前运河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运河文化与景观资源,塑造新时期的城市滨水景观、重塑运河文化生机与活力,是每一个运河城市探索的课题。台儿庄是山东省境内运河沿线历史悠久的古老城镇,随着台儿庄古城的开发建设,运河沿线景观的保护与开发重新纳入到城市大环境建设的框架之中。古城与运河相互依存,相映成辉,是台儿庄运河发展建设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006年来,台儿庄区政府依托京杭大运河,规划建设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将运河湿地景观与大运河文化相结合,重塑台儿庄运河沿线水文人文景观。本文以湿地公园中的樓花洲湿地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从传承人文历史、増加城市休闲绿地、开发城市地域特色的角度对其进行景观规划,将台儿庄稷花洲运河湿地打造成集运河文化与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城市休闲空间。
..........
结论
运河湿地应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谐的生态环境。本文以台儿庄最大的特色——大运河为着眼点,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及台儿庄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入手,选取台儿庄稷花洲运河湿地景观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台儿庄城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出了以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注重传承创新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船闽、码头以及运河大桥的景观塑造,指出了古运河文化在湿地景观设计时的应用。此外,对湿地内部水环境的规划,植物的配置,游览路线的设定等做了讨论研究,从而使整个规划更加和谐。主要取得一下研究结论:
(1)文章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系统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古运河历史文脉与湿地景观的关系,总结了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的人文历史及台儿庄的湿地资源。
(2)分析了如何在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引入运河文化,营造文化景观,为运河湿地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3)通过对台儿庄禮花洲运河湿地景观设计实践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系统阐述了以运河文化为依托的台儿庄搜花洲运河湿地景观的详细设计方案。设计重点打造了运河文化景观和运河湿地景观,对营建地域文化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8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