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6-04-26 21:36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我国一直重视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其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德育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互相取代,不能彼此割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加强其对政治的认识度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思想政治的课本中去,使学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法律意识与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从而发展成为社会上所谓的“边缘人物”,出现“问题行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给家庭带来负担的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隐患。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落后以及缀学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显,这类群体的法制教育严重缺失,而这些落后地区往往是中小学生犯罪以及被侵害的高发地区,因此,对一些特殊群体的法制教育就更为刻不容缓。法制教育对建设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懂法的公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学法制教育迫在眉睫,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正好给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次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法律的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対中学生法制教育进行探究,很有必要,意义深远。此外,本人本科所学专业是法学,对研究法制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通过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与导师的沟通,确定这一选题。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期刊许多,但专门著作涉及较少,专业度不够高。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钱焕琦在其《中学法制教育的缺失及改善措施》一文中指出- “现阶段我国法制教育还存在一些的问题,中学生犯罪有增无减,形势不容乐观”。周功满在其《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一文中指出- “从思想政治课的冲突功能视角分析,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是解决中学生心理与社会冲突问题的功能性需要的体现。从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功能视角分析,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国历来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小学、初中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侧重于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日常生活关系更为紧密,实践性更强;高中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偏重于对政治的认知,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在这些课程中对法律知识的渗透均不够透彻。本人通过对人教版的教材进行查阅与分析,发现只有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是与法律有关的知识课程,其他年级中的思想政治课本中再无提及。
.........

第2章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我国"六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强调把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抓好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1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我国,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高级中学是指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旳学生,年龄一般为十二岁到十八岁,在中国大陆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I。因此,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法制教育,是指对人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教育,目的在于预防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法律成为广大公民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有力武器,从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指针对接受初中教育和高中(职高)教育(十二岁至十八岁)这一阶段的人群而进行的普法教育,旨在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之一的“法治”越来越为重要。让未成年人从小受到民主和守法意识的教育,理解并且善于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提出的要求,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

2. 2增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出年轻化特点,逐渐向中学校园蔓延。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泛指发生在青少年之间、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也包括发生在校园,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的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其中包括:打架斗殴、侮辱同学、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等行为。2同时,给同学起侮辱性掉号、拉帮结派、歧视等非典型暴力事件也大量存在。这些行为危害程度大,给受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危害极深,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坏,同时对施暴学生的人格发展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园周边出现“恶少”这样一种现象,这种在中学生周围欺负同学,劫取钱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屡被发现,一些中学生被“恶少”侵袭后担心日后继续遇上纠缠和欺负而心有余淨。很多“恶少”是一些不能完成学业的辖学生,或是厌学、逃学的在籍生,平时夫聊,以强欺弱,以大欺小,往往存在追求剌激的心理,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对法律知之甚少。由此可见,校园暴力事件是我们当今社会严重不和谐因素,杜绝这些现象的继续发生刻不容缓。
..........

第3章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12
3.1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的成效......12
3.1.1学校在中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13
3.1.2媒体在中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14
3.2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4
3.3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15
3. 3. 1教育机构重视程度不够......15
3.3.2中学生整体法律基础薄弱......16
3. 3. 3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学生法制教育观念缺失17
第4章加强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18
4.1教育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18
4. 2全社会要共同关注中学生法制教育问题......22
第五章结论......27

第4章加强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4.1教育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和加强其对政治的认识度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思想政治的课本中去,使学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所倡导和保护的精神,-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一致的。遵守法律,就恪守了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当前我国中学法制教育课堂教育主要渗透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当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例,主要集中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除此之外,课本中再没有法制教育内容,其他学科的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该门课程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德育不仅包括思想品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人们的心理健康、法治意识等方面。德育与法制这a两者之间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我们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找出二者的联结点,相互融合,加强诚信教育,培养法治理念。依靠法制教育的儆戒功能,明确法律鼓励和禁止的行为,及时有效地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此外,现在出现一些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言行不一的现象。对此,我们应当把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其行为习惯的养成、遵纪守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评判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重要依据。为了促进学生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可以将中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环节和细节方面均实行全过程教育,将法律和校规校纪融合到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适当加大法制教育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例,将法制教育纳入德育,不但能够引导人们的法治理念,提高法制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德育工作的展开,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
..........

结论

总之,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当起自己的职责,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同时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尤其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髙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普遍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一些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法制课程。但是,客观来说,我国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中学生和其他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学生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栋梁之才,更要使他们成为有法律意识、法治理念以及良好的守法习惯的合格公民。我国确立了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化进程正在提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相应地对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法治理念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中学生今后要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必将接受作为合格公民各方面的准备和挑战,而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以及履行公民义务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同时,我国法治建设对公民提出了遵纪守法的要求,对中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中学生守法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德育,对他们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就是根本途径之一。开展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法律、理解法律,运用法律,从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我国法律尊严,同样这也是实现我国法治化命基础性工程。只有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加强对那些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问题少年”以及“边缘人物”的法制教育,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法治化进程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以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才能得以实现.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