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目前对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及趋势等方面,对于集聚、地区专业化和结构差异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 产业集聚必然会带来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引起地区专业化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因此,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趋异的关系研究就成为本文的题中之义。现有研究对制造业集聚或扩散的测度,阐述了制造业是处于集聚或扩散阶段,而集聚与结构趋同、扩散与趋异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可能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关系是部分制造业与制造业总体的关系,专业化水平在产业结构趋异的趋势中下降或在趋同的趋势中上升,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就产业集聚而言,从什么角度衡量集聚、用什么指标衡量区域制造业集聚和专业化水平最为适当等方面有待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的角度考察集聚状况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方面的研究,厘清研究视角,给出更加清晰化的趋势判断。同时,产业集聚变动趋势的测度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诸如空间距离、地区相对规模或企业相对规模等因素,本文尝试在集聚测度指标中加入空间距离因素,仿照制造业中心值这一指标对其的处理方法。基于对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异同的变动趋势,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和理论研究。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相关指标进行梳理,在考虑空间距离因素对集聚态势的影响基础上试图改进并构建新的指标,运用各类指标分别从行业角度和地区角度衡量产业集聚趋势,同时分析我国的地区专业化状况,运用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各省市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异或趋同,并对产业结构差异度进行具体测度,解读我国区域间制造业结构差异状况。最后,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角度研究三者之间的变迁趋势有怎样的互动关系,并试图解释这种关联性。
二、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结合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现状、地区专业化水平和区域间结构差异度。 第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本文对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产业结构等理论的研究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并对产业集聚的主要测度指标进行必要的述评。同时,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各类图表法、对比法、曲线拟合和协整检验等方法直观的展现了本文的观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制造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对于经济活动集聚特征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产业集聚水平和地区专业化水平,前者主要衡量同一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度,后者指某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产业部门构成的差异性。国内外学者分别以成本最小化、规模经济、创新、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等角度对产业空间集聚进行研究,使得理论研究进一步贴近现实。 产业集聚的研究最早产生于产业区理论(Marshall,1890),他从外部经济角度对某一特定产业部门集聚在某一特定地区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这种集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之后,国外学者纷纷展开不同角度的研究探讨。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研究,Weber(1909)的著作《工业区位论》中,表明企业选择在哪个区位集聚的原因在于集聚所增加的运费并不大于其所节约的成本;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Hovver(1936)提出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集聚规模具有适度性,若集聚企业较少,则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若集聚企业太多则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导致集聚水平下降;从集群式创新的角度研究,porter(1990)、Saxenian(1994)等人在重构的竞争优势理论中,首次正式提出产业集群,由于集群内部的各个参与主体都可以互动合作,,如企业、供应商、竞争对手、协会乃至政府等机构,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扩散,而这正是在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环境中获取产业持久竞争力的关键;从规模报酬递增的角度研究,Krugman(1991)构建了三个基础模型研究区域产业集聚现象,也就是新经济地理学著名的中心—外围模型、历史和预期模型、区域专业化模型,模型研究得出,产业空间集聚的主要力量是市场规模效应、密集的劳动力市场和外部经济,而且区域初始优势推动产业空间集聚走向累积循环路径,进入自我锁定与加强.
........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早期集中在定性研究,随着产业结构理论的纵深发展,产业结构的定量测算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的测算方法和指标构造不断产生。一般指标构建有两大维度:一是从产业同构的角度来测度,二是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角度来测度。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表明各个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不同状况,前者往往使用结构相似系数,侧重于衡量不同区域间各个产业的占比是否相似,是现有研究测算产业结构相似方面的最常用的指标。后者有 Krugman 行业分工指数、产业结构差异化指数等。还有其他可以用来间接测度区域间产业结构异同的指标主要有区位熵、Hoover 专业化系数、空间基尼系数、E-G 指数等,这些指标主要适用于产业集聚及空间分布,用于衡量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异同并不合适。 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以往的研究大多主要是以主要经济区域如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行业的分类考察不同地区间行业层次与产品层次的相似程度。多数研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趋同。齐雯靖(2012)从三大产业和制造业两个层面测算东北地区各省份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
........
第三章 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的测度与变迁趋势 ...... 11
第一节 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的测度指标 ...... 11
第二节 数据说明及行业和地区划分 ....... 15
第三节 制造业集聚的变迁趋势 ..... 17
第四节 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变迁趋势 ..... 20
第四章 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趋异的关系分析 ........ 26
第一节 各省区产业结构趋异的实证研究 ......... 26
第二节 制造业结构趋异的测度 ..... 30
第三节 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趋异的关系 ..... 33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42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42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43
第四章 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趋异的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主要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其产业结构较为稳定,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市场行为作用的结果,产业趋同或趋异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行业内部。有关产业结构趋异的文献主要是以一个区域(如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全国范围的比较研究很少。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及产业结构趋异之间相互关联,集聚与结构趋同、扩散与趋异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可能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而地区专业化水平在产业结构趋异的趋势中下降或在趋同的趋势中上升,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本章综合各个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分析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差异度的趋势关系,推断出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的趋势的变动是否有可能导致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或趋异。
第一节 各省区产业结构趋异的实证研究
上一章分别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集聚和扩散状况及各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在研究三者关系之前,首先对中国制造业 2000-2013 年间各省区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该方法由 Bernardand Durlauf(1996)提出,以分析各省区产业份额稳定性情况,再通过协整检验判断各省区制造业分布是否均匀化,即区域间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同或趋异。假定有 m 个省份,若各类资源(如技术、知识、劳动力等)在每个省区均自由流动,且被无偿获得与利用,则这 m 个省区将存在均匀化或趋同现象;而若各项资源仅能在有限范围或地区内获得或利用,那么这 m 个省区趋异。如果集聚和分散的各种作用力量相互抵消,则各地区间不会趋同或趋异,此时,每个地区在所有地区中的某指标的比例,如就业人数、工业增加值等,将会保持不变。
.........
结论
本文将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的常用指标进行对比,并总结了各类指标的优缺点和构建方式,通过参考制造业中心值对空间相对距离因素的处理方法,在Krugman 集中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 K1 集中指数、K2 集中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而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结构差异度的变动趋势则主要使用Krugman修正指数和产业结构差异系数来衡量。改进后的 K1 集中指数、K2 集中指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替 Krugman 集中指数,且如何改进空间因素权重,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如何从指标的构造入手,分析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和结构异同的各个指标的优劣性和差别性也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制造业集聚变化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5 年之前先上升后逐渐趋稳,2010 年后有略微下降态势。由于制造业分工的细化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完善,各细分行业间既能共享资源又可错位竞争共同发展,行业自身的关联效应和累积循环效应加强,以致各个行业的集聚程度在 2005 年之前不断上升,之后趋稳;2010 年后由于产业集聚对区域资源产生的稀缺性压力、生产要素的拥挤及交易成本的增加都迫使区域产业向区域外转移,导致行业集聚度略微下降。 第二,我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呈现上升趋稳趋势,与行业集聚趋势基本一致,且欠发达地区的地区专业化水平高于发达地区。同时,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差异化的变动趋势一致,伴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省市制造业结构的差异化提高。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