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
一、引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活动,从满足自己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到教育、文化等精神生活需要,再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发展。站在国家的角度,就要努力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产业结构升级也是为了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产业机构升级迫在眉睫,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教育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产业结构顺利升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中国经济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中也蕴藏了一些风险和问题,如产业低端化、产能过剩、结构性失业、企业创新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 1977 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我们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从科技和教育着手。”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而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就要求生产要素与之相匹配。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这就要求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经济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顺利升级。
....................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关于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证分析。李能武(1995)对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深刻分析,他认为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经济技术结构、地区经济结构、投资结构、产品结构、经济体制结构、经济组织结构与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地区布局结构等不仅存在着单一对应和复合对应关系,而且存在着多极多元趋势及彼此适应的相对性和教育结构调整的超前性等特点,这些关系和特点反映了二者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动力的运行机制。
陈超(2001)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结构在产业结构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面临的改革,指明了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认为面对产业结构现代化,高等教育结构的普遍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综合化。
肖昊(2005)等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互动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政府和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带动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引导高等教育投资方向;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增加人均教育年限,优化劳动力知识结构,调整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加快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戴启文(2007)等以江西省为例,对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制为: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未来第三年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会提高大约 1.5 个百分点。
赵光辉(2008)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从人才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看,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符合人才资源流动的“推力——拉力”规律,,即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结果。
张国强(2011)等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显著性相关得到东部地区数据的支持,而在我国及中西部地区的效应不够明显,这主要是由我国投入导向的增长模式和劳动力质量水平不高所决定的。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及结构优化将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
二、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经济机理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
研究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对它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这样才能接着研究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下面将首先阐述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含义,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进行界定。
1、产业与产业结构
产业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有效运用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济物品(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它实质上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经济单位,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范畴。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从生产活动的性质来看,产业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从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来看,可以划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从部门来看,可以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从各产业所投入的主要资源来看,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视角就有不同的划分结构,研究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关系趋向于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实际上是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以及发展方向,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占比变动的过程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升,都会使产业结构朝着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集约化前进,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向着高级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转变的过程或趋势。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并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转变的过程或趋势。
............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生产要素投入相匹配
生产活动需要生产要素的投入,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就是一个经济体不断进行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变动都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就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匹配。
1、生产的基础——生产要素投入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的过程需要生产要素的投入,这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另外,制度因素也是影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有这些生产要素构成生产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就无从谈起。
2、生产要求相应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之相匹配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的基本模型是:Q=f(X1,X2,X3,…,Xn),其中,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Xi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i=1,2,3…,n。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KαLβ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公式中 A 代表综合技术水平,L 代表投入的劳动力,K 代表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代表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代表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技术、教育、知识、管理、制度等要素被加入到生产函数之中,产量的最大化则是由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决定的。
由于产量的多少是由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决定的,因而生产就要求相应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之相匹配。生产函数反映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技术条件改变,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现实社会中,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也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上升,因此生产函数也是在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比例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产量的最大化。
....................
三、我国教育发展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 ..................12
(一)我国教育整体发展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力人口素质要求 ....12
(二)教育资源配置结构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结构调整要求 ........15
(三)专业设置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22
四、我国教育发展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 ..................28
(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28
(二)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 .......................35
(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44
五、调整教育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46
(一)政府方面 ...................46
(二)社会方面 ..............48
(三)企业方面 ....................49
(四)学校方面 ................50
四、我国教育发展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机制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人口整体素质低、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一机制运行遇到阻碍,其中既有外部原因,如教育投入不足等;又有教育体制内部的原因,如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等。教育结构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导致教育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教育投资的来源主要有三类:政府、企业、个人。综观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是教育投资的主要主体,原因在于:社会是教育投资的主要受益者。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是教育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此外,发展教育事业,为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教育机会,从而满足其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也是政府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并且政府也具有非常强大的支付能力。我国的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下面我们用两个指标来反映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一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指标;二是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
.......................
五、调整教育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国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从全局把握入手去解决。通过前文对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经济机理分析、我国这一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分析,现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别从政府、社会、企业、个人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投入结构
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是偏低,因此,在现有的财政教育经费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拨款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还应完善投入结构。
首先,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在保证对基础教育强大的财政支持力度下,应逐步取消对重点中学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缩小校际教育差距,促进同级学校之间的平衡发展,另外,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资助范围,提高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水平;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应该倾向于科研项目,着力于高技术的研发,服务于我国高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财政投入适当向职业教育倾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加强对教育落后地区、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现阶段下,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社会中下阶层都是教育方面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推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应关注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通过政府专项拨款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扩大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的覆盖范围,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问题,提高企业家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要公平对待城市务工子女,增加进城务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