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微课程开发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6-04-25 16:14

1问题的提出

1.1化学电源科学教育意义开发的需要
对于科学教育的意义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科学,通过化学教学教予学生什么,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过程获得哪些,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而科学素养的提出,无疑为化学教育的意义找到了一扇门,但是通过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具体培养学生怎样的科学素养,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又接踵产生。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化学教育的任务不再单单的教予学生一些化学的专业性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学习过程,这样的一种途径,实现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2。由此可见,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单单的满足于对于化学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用化学育人。化学电源这部分内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比如人教版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涉及,内容学起来难度大,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原因在于没有对这部分内容形成系统的认识。当我们读化学史的时候可以发现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探索,经历了由无知到巳知的过程,而对于学习知识的单纯的个体也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历史发展过程中认知遇到的问题,形成的观念,以及经历的对已有观念的否定再到下一个观念的形成的过程是与每个个体的认知过程相一致的。因此,在课程中融入HPS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科学本质,使学生懂得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科学主要研究什么,科学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以及科学和科学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哲学素养。而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将化学史以一种情景再现或是文本资料的形式单纯的展现给学生,其强调将化学史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服务,从化学史中寻求认知方法,从化学史中寻找观念。那么,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其中有哪些发展足迹能够为学生、为现代的教学服务通过化学电源这一部分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怎样的科学素养成为本论文所要讨论问题,即对于化学电源知识的梳理,找到其中有教学价值的内容,为教学所用。
..........

1.2微课程实践的需要
目前,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广泛兴起,通过短小的碎片化的方式传播信息更为人们接受。受此启示,在教学领域中,微课程、微学习等形式也在慢慢兴起。微课程在英美国家已经火热的开发着,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提出的。我国最早由胡铁生引入这个概念,而相关的研究始于2011年,到了 2013年研究者开始大量增加,并且有一些国家级的微课程比赛幵展着,但是对于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微课程开发的研究很少,所以本论文以化学电源这部分内容为例,开发通过微课程这样的一种新形式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

2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的感觉到科学素养对于人们生活的巨大意义,尤其化学学科渗透于生活的始终,很多现实中,人们盲从于一些伪科学而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所以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提升学习者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化学史展现了人类认知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其中宝贵的信息和丰富的价值需要研究者去挖掘,并且通过微课这种新形式展现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所以,本研究的目的为:(1)通过对于化学电源发展史资料的整理,挖掘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资源并使之为化学教育服务。(2)探讨微课程开发、设计和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具体运用方式。(3)通过将HPS教育和STSE教育融入微课程中,并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者的科学素养。本研究的内容:(1)整理化学电源发展历史脉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资源包,并找出其中与教学有关的资源。(2)将有价值的资源以丰富的形式编制成微课程的脚本,并提出教学建议。(3)设计出微课程运用的实际教学设计,作为微课程开发的实例。

微课程开发与设计

........

3概念界定

3.1微课程概念界定
世界范围内普遍探寻科学教育的意义,一致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注重通过科学过程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态度的引导,理解科学本质4。HPS教育是一种融入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新型教学模式5。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贯穿于其中,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STSE教育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环境等教育充分的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教育过程。
...........

3概念界定......2
3. 1微课程概念界定......2
3.2微型学习......3
3.3 HPS教育和STSE教育......4
4综述......4
4.1微课程研究综述......4
4. 2有关化学电源教学设计综述......7
4.3关于化学电源的综述......8
5理论......9
5.1课程理论......9
5. 2结构主义......9
5.3建构主义理论......9

5理论依据

5.1课程理论
1949年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给出现代课程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个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学校教育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其中目标最为关键,所以在编制课程时应遵循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这样的过程。

5.2结构主义
在结构主义看来,任何事物都以“结构”形式存在,以“相互关联”形式存在。强调大自然和社会以至整个世界是一个结构体,以“整体”的形式存在。所以研究在微课程的开发上,是整体系统的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关联的整体微课程。

5.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更加强调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知,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社会互动性和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所以本微课在电池这一系列知识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并且将知识融入到社会中,体会发明与社会以及环境的关系。
.........

结论

通过对化学电源化学史的梳理,将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挖掘了出来,不仅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展现出来,更将化学哲学、化学与社会、环境等关系蕴含在课程的学习之中,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本质教育,将大大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脚本七中提出了化学电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作为公民应该担任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微课程使得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实现了方式灵活、时间灵活、内容趣味的学习特点,学习者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是将知识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通过这样的微课形式学习,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5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