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5 10:16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在分析选题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分析了其研究意义,归纳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做了说明。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我国的能源结构呈富煤、贫油、少气的状态,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约占 70%,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能源资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基础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煤炭工业也取得较快的发展,总体上煤炭工业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解禁产生多元经济投资体,煤炭产量大幅提升的阶段,时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到 90 年代中期。当时煤炭供给短缺,煤炭的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主要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措施是国家鼓励发展地方或乡镇煤矿,这一改革措施直接作用是促进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产量急剧飚升,跃居世界前列,煤炭供应短缺的历史结束。第二阶段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到 2000 年,这个阶段在进一步解决第一阶段煤炭供给短缺的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负面问题的阶段。第一阶段鼓励中小煤矿建设,在扩大煤炭供给总量的同时,煤炭的供需发生逆转,由短缺转为过剩。并且由于中小煤炭开采技术落后和不规范开采行为等因素,产生了很多的资源浪费问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和国内外社会日趋重视的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相悖。
2000 年以来煤炭工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这个阶段随着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产量也快速增加,生产力水平和采煤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一批大型矿井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如综采工作面年产 1000 万吨以上的矿井,年产 1500 吨的特大型露天煤矿全员工效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和煤炭相关的煤机制造业已门类齐全,能自行设计制造适合国内煤矿条件的成套设备。
经过十几年的风光后,2012 年以来煤炭行业进入寒冬,煤炭市场萧条的背后是煤炭企业的艰难求生困境,这也是煤炭企业发展的第四阶段。据 2014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四单位联合召开的煤炭行业脱困情况新闻通气会数据显示,仅 2014 年 1 月份至 8 月份,煤炭整个行业的利润同比下降达 46%,其中大中型的煤炭企业亏损面近 70%。。我国全社会总体的煤炭库存已经有连续 34 个月超过 3 亿吨,其中包括煤矿企业的库存1.1 亿吨,这两个指标的库存数都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面临十年来罕见的困境,目前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因素是进口煤炭的冲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12 年数据统计,当年我国进口 2.89 亿吨煤炭,比 2011 年增长 29.8%,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的我国煤炭进口量就达到 3.3 亿吨,比2012 年上涨 13.4%,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那么,是不是目前的困境仅仅是因为进口煤炭的冲击,事实上绝不仅如此,我国煤炭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也是一直在各种风险中艰难求索,主要风险如下:一是资源约束风险,这也是资源类企业共同面临的风险。这种约束一方面体现在煤炭资源与需求分布的差异造成运输的限制。煤炭资源分布的状况决定着煤炭企业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的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自然中西部地区也就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集聚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风险研究中包含着企业战略风险研究的内容,下面就从介绍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入手来分析国内外对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得到一致认可的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是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全面风险(ERM)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GARP(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f Orgnization)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GARP 也即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提出了 GARP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他们认为策略、程序、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模组以及模组之间的相互融合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2]。此框架主要包括六项风险管理任务:①为确保企业在预测和分散风险方面优势和能力,将企业交易策略和风险策略进行融合。②建立便于公司组织内部理解和实施的风险管理过程,这一过程能对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起到支持和支撑作用。③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合理安排风险行动的支持系统和组织人员指导之间关系。④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透明可信的风险和行为衡量系统,让个人目标融入企业目标,最终实现风险管理目标与两者目标相统一。⑤为显示与外部市场环境和公司商业策略相关的风险,合理动态理性地划分各种类型的风险。⑥风险管理的目的一是满足顾客要求二是增加股东收益,当然满足顾客要求自然会促成股东收益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重视风险管理的质量,着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COSO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是另一个全面风险的管理的代表性理论[3],它是 2004年 9 月由美国 COSO 组织正式提出的,标志性的文件是组织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是一个由目标、要素和企业层级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化视角模型。目标维度主要包括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等四类。这种分类方法注重的是全面风险管理各个目标的互相重叠和呼应;要素维度主要是指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内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等八个要素。这八个要素与各个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的管理相关,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体现,各个要素之间休戚相关,共同组成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组织层级维度,这一维度强调不仅企业的各个层级需要对风险负责,而且企业各个组织的每个人也应该都要有全面风险责任感和一定的责任。总之,这个框架体系的三个维度中可以总结为 8 个要素、4 个目标和各个层级责任,它们之间的关系为,4 个目标是 8 个要素和各相层级责任的统领,要素和各个层级为企业的目标服务。
(2)国外战略风险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战略风险的定义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战略风险是战略性的风险(strategic risk),认为这种风险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特点,是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类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风险是战略的风险(risk of the strategy),是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企业的战略[4]。Michael H.Lubatkin 认为企业的战略风险具有一种可能性隔离的功能,这种隔离的可能性可以保护其企业收益免受宏观经济及产业经济波动的影响[5]。罗伯特·西蒙认为战略风险是指一个或系列潜在的事件或行为,这些事件和行为的产生会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战略实施能力起到严重破坏的不良后果。Sidney L .BsrtonU 将战略风险定义为一种决策风险,这种决策风险存在于企业面临诸多破坏性不确定性经营后果的状况[6]。对于战略风险的基本定义很多,并且都是基于战略风险的基本涵义,对其主要解释可以统一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损失具有全面性,包括经济利益损失和非经济利益损失两个方面[7]。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战略、战略管理、风险和风险管理等与风险战略风险管理相关的概念,并针对当前对战略风险概念存在的争议,提出了本研究对于企业战略风险的理解,最后介绍了战略风险管理中需用的一些基本理论,为本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理论基础。


2.1 与企业战略风险相关的概念
2.1.1 战略及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战略思想是始 1960 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被引入国内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初期 20 世纪 80 年代,战略管理的历史的并不长,但是国内外针对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却发展迅速。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得到理论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企业实践者的普通认同。据相关数据显示,1947 年将战略规划引入企业管理的美国企业比例为 20%,到 1970 年这一比例迅速飚升至 100%,也就是说,从 1970 年以来,几乎所有企业都引入战略管理。日本有 99%的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没有制定战略的企业有近 48%的企业亏损和倒闭[18]。
(1)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
在管理学中战略是一个常见的词语,但同时对其具体概念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是中被大量使用的同时又被经常误解的概念[19]。《经济学家》杂志(1993,106)中提到,给企业咨询服务的咨询家和理论家都无法对公司战略给出一致而精确的定义[20]。战略可以从企业组织结构的角度、行业竞争的角度、企业运营统筹的角度以及企业内外多种力量博弈等角度来进行不同的解释和定义,并且由于战略的多维性和权变性等特征,所以对于战略很难形成统一的概念。
尽管战略的定义多样化,但是对于战略的理解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如一致认为,在战略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组织的不同需求以及组织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对应的战略各不相同并且同一企业战略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等。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有是学者认为战略是规避风险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把战略管理等同于风险管理[21-22]。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甚至认为解决了风险的问题,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就可实现[21]。

企业战略管理这一概念发端于 1976 年安索夫的著作《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他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决策与长期计划相结合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无独有偶,1982 年斯坦纳的著作《企业政策与战略》中也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终极使命,然后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目标,最后战略实施落实企业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终极使命。约翰逊与斯科尔斯认为,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对战略进行定位、选择适宜战略和执行战略三步骤[23]。安德鲁斯刚认为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步骤[24]。波特认为战略选择的过程也是战略管理的过程,企业通过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战略而能够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所以战略管理是以保持竞争优势为核心内容[25]。

......


2.2 战略风险的概念界定
2.2.1 战略风险的概念
对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和共识,其主要分岐在于战略风险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风险还是因战略本身带来的风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Sidney L.Bsrton 认为战略风险是当企业面临破产等不确定性经营后果时进行决策所面临的风险。Michanel H.Lubatin 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将其利益与宏观经济与产业经济波动进行隔离的可能性。
本文对于企业战略风险的理解更多是以上两者理解的融合,认为战略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战略管理过程和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或战略目标实现的因素。其中可知,战略风险的来源是战略管理和企业运营,评判标准:一是是否直接或间接消减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战略目标的实现。
2.2.2 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
在经济系统领域,风险常是指一定时间内风险因素转化为相应的风险事件 后造成必须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大小[41]。战略风险构成因素作为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是风险机理模型中的前提要素,也是企业战略风险管理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42]。也就是说企业战略的风险的产生必须要有充分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产生主要取决于风险的构成要素,所以我们研究战略风险首先需要研究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
结构主义学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其主要原因是,二战后美国为了重新设置工业格局和快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采纳了传统产业组织学派的观点实施了反垄断政策,而当时美国的许多传统技术支柱产业都是靠垄断发展和壮大,这样政策实施后对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造成较大的破坏。基于这样背景,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行为学派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学派也称芝加哥学派,标志是 1968 年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认为产业中各个不同企业的市场行为较企业形成的市场结构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更大,也就是强调要更加重视市场行为在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控制论是维纳在总结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主要观点是,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有实现自身稳定内在需求,为了实现这种稳定和实现相关功能的正常运转,系统就通过对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不断地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信息和材料。控制论包括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和大系统控制理论三类,其中经典控制论和现代控制论主要是针对线性和非线性控制系统,大系统理论研究的是诸如宏观经济、生态和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等众多因素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控制论有四个基本理论,一是最优控制理论,这也是控制理论意欲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是在系统控制时引入数学方法,以数学求解的方法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二是自动适应、自主学习和自发组织系统理论。自动适应控制系统是指系统按照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以保持系统原有的功能,是在环境条件产生影响之前系统主动地预测与控制的前馈控制系统;自主学习是适应系统的延伸和发展,指的是系统根据以往经验对现有的控制算法进行改进;自发组织是指在对系统的研究中将系统看作和人的神经网络具有相似功能的一个有机组织体系,以此来对系统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以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三是模糊理论,是在解决系统中不确定性问题时引入模糊数学求解的新型数学理论。在战略风险研究中存在许多不够明确的信息,可以尝试用模糊数学进行求解。四是大系统理论,主要针对于规模宏大、目标多元、结构复杂、因素繁多的系统。

......


第三章 煤炭企业战略风险产生机理............................27
3.1 企业战略风险产生机理分析模型.............................27
3.2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28
第四章 煤炭企业战略风险识别....................................39
4.1 战略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39
4.1.1 风险识别的特点..........................................39
4.1.2 战略风险的识别对象、步骤和衡量标准.....................40
第五章 煤炭企业战略风险评价.................................63
5.1 现有的企业战略风险评价方法...........................63
5.1.1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相结合法......................64

5.1.2 风险矩阵法.........................................67


第七章 实例分析


本章节以 2013 年度营业收入为 26.8 亿的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采用前面章节的研究成果对山东宏河矿业集团的战略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行实例分析,为企业找出战略风险潜在因素并提出控制建议对策。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属于中等规模,走的是以煤炭为主业,多元发展之路,相比较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来说,这类煤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战略风险,可以说是国内众多煤炭企业的发展缩影,更具代表性。


7.1 山东宏河矿业集团简介
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实施多元经营的集团公司,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下辖的县级市邹城市,拥有 4.88 亿元的注册资本,职工 8000 余人。集团公司以煤炭为主营业务,现拥有 7 个投产和正在筹建的矿井,这些矿井分布较广,除了山东境内邹城横河煤矿、嘉祥红旗煤矿,,还有位于内蒙古的黑岱沟煤矿、新疆的佰利矿业公司、贵州的新街煤矿和下坝煤矿。集团公司在大力建设和开发现有矿井的同时还在省内拥有德州潘店煤田、兖州小孟煤田等多处储备矿产资源,可采资源量可达到 5 亿吨以上,仅控制的资源价值就达 40 亿元。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主营业务煤炭以外还涉足了发电、有色金属开采、造纸、玻纤生产、环保餐具生产、房地产开发和包装印刷等,提出“做大主业,做强辅业,整合产业,打造百亿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立足于全力抓好矿产主业扩张的基础上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整合非煤产业,加大对辅业的发展力度,集企业的整体实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7.2 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战略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分析
按照前面章节的研究成果,对宏河矿业集团进行战略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战略风险识别,也即继续运用动态分析法中第二步,利用战略风险个体性特点,在共性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的基础上筛选宏河矿业集团的战略风险因素。

对于宏河矿业集团战略风险指标的选取是在前面章节构建的二级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集团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进行了指标的筛选。为了体现筛选的科学性,邀请了集团专家组 9 人从战略风险指标在本企业产生的影响力和发生概率两个方面对战略风险的 21 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评分,其中专家组包括集团领导 4 人,部门负责人 5 人。评分具体要求为,按照等级标识打分区间为 0 至 5,打分保留一位小数点。下面表 7.1 就是专家给出的评价分数。

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列出了主要创新点,并对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展望。


8.1 结论
目前国内外专家还没有给出企业战略风险较为统一明晰的定义,其主要分岐在于战略分险是战略性的风险(strategic risk)还是战略的风险(risk of the strategy),也就是说战略风险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风险还是因战略本身带来的风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本文对于企业战略风险的理解更多是以上两者理解的融合,认为战略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战略管理过程和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或战略目标实现的因素。
本文根据企业战略风险定义可以推出企业战略性风险有三个来源:企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和战略管理。风险产生的直接考量标准:一是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认为这一过程也是企业战略风险产生机理过程。然后从企业运行和战略管理两个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企业战略风险产生的机理,在对煤炭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中也对外部环境中引致的战略风险作了分析。

以战略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及决策理论等为理念基础,结合前期对煤炭企业战略风险评价结果和应对措施的分析,建立煤炭企业战略风险决策模型。该模型中,决策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煤炭企业的战略风险评价结果和战略风险的四项应对方法,决策过程受到主观因素决策者风险偏好、个人对风险的把握能力和客观因素处理风险的动机、决策方式及决策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决策是基于两个基本条件下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最终确定对应措施方案的过程本研究认为煤炭企业的战略风险控制应按预警、应对和决策三步骤实施,三个步骤具有先后的逻辑关系,预警管理是基础,风险应对是针对预警管理提供的可行的应对措施,风险决策是从几种备选方案中选择适宜本企业的方案的过程,最终实现适时适宜地控制企业战略风险。主要结论:我国的煤炭企业应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依据本企业的实际状况选取适宜的战略风险指标,科学有效地评价企业的面临的战略风险并采取策略和方法及时控制战略风险,以确保企业能顺利高效地实现战略目标。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5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