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报道研究
第 1 章 德国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报道的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
2014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这是中国领导人换届之后的首次访德,也是八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德国,出访背后的重大政治、经济意义不言而喻,各大主流报纸瞬时聚焦这一事件,《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作为德国主流的严肃性日报,对此次访问进行了大量的全方位的报道,为全面展示和具体分析德国主流报纸对“习近平访德”事件的报道,总结其报道特色,对三大主流日报的报道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报道内容。
1.1 德国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报道定量分析
《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都在习近平抵达德国后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之后的几天内对“习近平访德”事件进行了各角度的深入报道,为了直观呈现报道的数量特征与变化,分别对样本进行新闻分布的基本统计,包括报道数量及频率、报道体裁和报道涉及领域。
1.1.1 报道数量及频率统计
自习近平3月28日抵达德国首都柏林开始,三大报对习近平上任后的首次来访进行了全方位、各角度的深入报道,连续三天都对该事件进行长篇报道,访德期间,德国三大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相关报道量及频率如下:
《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在习近平访德三天内,分别发表了16篇、10篇、23篇文章进行报道,平均每天至少分别有5篇、5篇、4篇以上关于“习近平访德”的报道,在这之前这几大报纸的网络版并不会出现如此密集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
1.2 德国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报道内容分析
通过前面的统计发现《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报道涉及的领域没有太大差别,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只是在具体领域内各有不同的专注点,由于领导人访问报道的特殊性,这些领域的报道都是穿插在接待、会谈及行程报道中,在此独立一节分析其接待、会谈及行程报道。
1.2.1 接待、会谈及行程报道
习近平此次访德是中国主席八年来对德的首次访问,也是中国领导人换届后的首次出访,德国总统高克及各界人士对习近平及其夫人的到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三大主流报纸对此都进行了特别报道。
在柏林,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在总统府邸望景宫外主持了隆重仪式,欢迎习近平访德,三大主流报纸关于接待的报道,在内容上也分了多个角度进行报道,接待经过和当时情形的报道基本都是采用成组的新闻照片的形式,用新闻照片直观反映德国各个阶层和团体对习近平访德的迎接,而其新闻照片的选择中也透露出一种态度,而不仅仅是迎接整个过程的详细记叙,比如在约阿希姆·高克和习近平主席检阅联邦国防军仪仗队照片的旁边就是德国反对者游行的大幅照片。
会谈和行程报道与接待报道也多以图片消息的形式进行报道,此次习近平访德的成果丰硕,在种类繁多的会谈中,三大主流报纸多是总结性的陈述签订的各项协议,然后就受众关心的议题进行深度的解析。在28日会谈当天,德国三大主流报纸陆续发布了中德两国元首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国人民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签署谅解备忘录、两国企业签订数十项涉及各领域的经济合约,总金额达百亿欧元。除此之外,更有对会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出看法,对会谈的局限性进行阐述,对新的成果进行评论的文章。行程报道包括抵达、接待、出席会谈、北威州、杜伊斯堡之行、出席宴会等等,这几大报道多有重叠之处。
.......................
第 2 章 德国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报道的特色分析
德国三大主流报纸作为严肃性日报,较少拥护某一政党,而是对某些政党的观点表示赞同或反对。一家报纸的报道有可能是片面的,但全体报纸提供的即便不是完整的,却也是相当广泛的、多样化的观点。从前文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出,三报在“习近平访德”报道上的共性大于差异。所以在此把三报当成一个整体看待,重点探讨它们在“习近平访德”报道上的共同特色。
2.1 报道主题广泛,注重深度解读
习近平访德报道主题各有侧重,主要分三大领域,即政治、经济与外交。各领域报道主题涉猎范围广泛: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民族问题、人权问题、中德经济合作、基础建设、中德及中欧关系等等,报道的主题与当前中国国内或国际上热议的新闻事件同步报道,例如伴随中国国内的反腐动作加大,几大主流报纸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对当前国际克里米亚危机也多有报道,报道主题的多样化有利于习近平访德事件及其意义等在德国读者头脑中完整呈现。
三大主流报纸共同的办报宗旨是“引发人们的思索”,纵观三大主流报纸此次访问报道,针对各个主题的各角度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纪末,深度报道的萌芽就在报界出现,西方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理解,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的论述:“深度报道是把新闻事件放在在一个可以呈现其真正内涵的背景中,不是简单的报道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拓展和延伸,在更广阔和更深入的领域内展示新闻事实,揭示内在意义。”
习主席此次访问德国停留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行程安排的十分紧密,且都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三大主流报纸从各个层面对事件进行全程解读,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进行报道,使读者详尽的了解事件及其意义。无论是对于中德政治、经济关系的报道,还是对克里米亚危机问题的相关报道,都是在提供充分的材料和深刻的发掘中,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例如,习近平访德第一天,德国主流报纸很快做出了系列报道:中国领导访问德国的历史,对习近平及陪同代表团和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中德经济合作情况,中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等等,使受众很快对这一国事访问有深入的了解,并提高对中德关系的认识。
....................
2.2 多样化图片报道
图片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新闻报道形式,不需要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研究,能直接看在眼里,印入脑里,一目了然,对记者的表述功利和受众的接程度也没有过高的要求。
综观三报对“习近平访德”的报道,图片报道不容忽视,无论是深度报道还是消息,三大主流报都非常注重配发现场图片和运用图表进行阐释。大量运用了照片、图表和新闻漫画等各种形式的图片报道。现场照片的刊发多配以记者简短的文字报道,给读者以直观的现场感,起到记录历史的作用,经济评论性深度报道中多配以图表进行展示,另有一些漫画则充满暗示和寓意。《法兰克福汇报》网络版在其有关习近平访德的不同新闻报道中总共插入了15幅单图,另有2组专题图片报道。《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 中也有大量的图片和专题组图报道。在此把这些图片做统一分析。
最突出的一类新闻照片是专题图片组图报道,组图报道都配以简短消息,以六到八副图片组成系列专题报道,此类简单组图配以短消息的形式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系列图片报道比如:组图简单介绍习主席的访德行程。在《习近平来德进行国事访问》(“Staatsbesuch von Xi Jingping”)专题中有七副新闻图片组成:习近平夫妇抵达德国缓步走出机舱、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以军礼仪式欢迎习主席、总统夫妇与习主席夫妇在望景宫(德国总统府)前合影、抗议中国西藏政策的反对者在联邦总理府前游行、中德学生与习主席夫妇握手、中国人在望景宫前拿着中国国旗欢迎习主席访德等。这一系列组图都是围绕习近平主席抵达德国以及德国对习到来的欢迎这一主题来进行。而《南德意志报》上在《习近平访问杜伊斯堡》(“Xi Jinping macht auf Deutschland-Besuch Halt inDuisburg”)组图报道中则是以图配以言简意赅的短消息来进行习主席的行程的跟踪报道:习抵达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当地德国人舞着在中国象征着幸福的龙来迎接习近平、与北威州州长等官员合影、抵达杜伊斯堡港口“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习近平夫妇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CEO马丁·文德恩等交谈、习夫妇观看中德青年队足球友谊赛等等。有关习主席及德国领导人等人物照片多以人物的特写或中景为主,而有关行程、参观地等新闻照片,多以中景画面为主。这类新闻组图多数是配短消息发表的,不需要深度加工的短消息以组图形式报道使报道更加形象直观,而在领导人访问报道中这些珍贵的照片也即成为历史的见证。
综合三份主流报纸的图片报道,没有任何关于德国领导人与中国领导人亲切握手的图片,习近平与默克尔同时出现的图片只有4幅。第一幅图片是新闻发布会上的镜头:默克尔右手抬起,正在讲话,习主席站在另一边,闭着眼略微低头倾听,第二幅图片默克尔面带微笑将1735年的中国地图作为国礼赠送给习近平,第三幅是双方沉默对视,表情严肃,中间隔着两国的国旗,另有一幅新闻漫画:习近平拿着一个保险箱准备递给默克尔,上面写着“经济”(Wirtschaft),表情庄重,默克尔笑着指着一行字:用对话取代武力对待西藏问题!(Xi,Dialog staatGewalt in Tibet!)。这些图片的细节给人的印象是中德两国元首之间有对话、有沟通、有经济上的合作,但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人权、西藏等政治问题仍然存在。
.......................
第 3 章 影响德国主流报纸“习近平访德”报道的原因分析............. 28
3.1 媒体性质..................28
3.2 新闻理念和价值判断....................29
3.3 政府对媒体的限制和影响..........30
第 4 章 对我国主流报纸领导人访问报道的启示...........................32
4.1 我国主流报纸领导人访问报道情况................32
4.2 对我国主流报纸领导人访问报道的借鉴意义...........33
第 4 章 对我国主流报纸领导人访问报道的启示
4.1 我国主流报纸领导人访问报道情况
2014年7月6日至8日,人民网就默克尔访华所作的相关报道有35篇,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报道占据了新闻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是对全面推进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报道,着重报道两国的经济合作及德国企业在中国西部城市的发展;外交领域的报道较少,主要侧重于日德和美德之间关系,指出日本应该学习德国面对历史的态度对战争做出反思,同时对美德因为“棱镜门”而产生的嫌隙也略有涉及。人民网的报道主要还是按照默克尔的行程进行相关的延伸报道。具体统计如下。(表4.1)
在新闻稿件的处理上,着重采用了短篇幅的形式,跟随默克尔的访华脚步,以每场活动为报道对象,发布短消息报道,善于对场面进行描写,但很少有对于新闻事件深层内容的挖掘,报道的内容虽然涵盖了多项议题,但只限于简单的罗列与呈现,没有令读者印象深刻的观点出现。而在图片使用上全部100%使用新闻照片,多为典型场面的典型照片,如默克尔走出机舱,默克尔与李克强总理的握手、整排人开会的会议场面。
......................
结语
国家领导人进行的国事访问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也是媒体报道的焦点。如何提高主流报纸领导人访问报道技巧十分重要。虽然由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各种原因导致中德新闻指导思想、实践方式、效果均有不同,中国领导人访问报道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模式,但不管处于何种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都与不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着,在不同程度上受权力当局的制约,并传播着某种价值观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增大,报业传媒也在与国际接轨,报业的经营者也必须同时理解宣传工具和经济实体这两大定位,找到与之相应的运营理念和操作模式。
德国国内报纸几乎都是以商业组织形式存在和运转的,三大主流报纸的自我定位都是“超党派的大众报纸”,报道中注重客观性,避免染上党派色彩,,然而政府和财团都是不可避免以各种手段在影响和限制着大众媒介的报道,加上受传统日耳曼文化的浸润,在各种作用力下,德国主流报纸在“习近平访德”事件中的报道呈现出与人不同的特色,图片报道、深度报道、细节描写、审视与批判视角、让报道自己“说话”等令人印象深刻。在领导人访问报道上,我国媒体可以借鉴德国三大主流报纸的报道技巧和有益经验,加强对领导人访问事件的深度解读,同时可以结合访问行程进行延伸报道,扩展报道主题。在报道中要注意报道技巧和艺术性,处理好正反两面消息,突破模式化官方报道,增强领导人访问报道的可读性。
本文对德国主流报纸上的习近平访德进行具体的个例分析,是对如何改进我国领导人访问报道进行的初步探讨,囿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和资料获取的种种限制,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愿以后可以搜集更为丰富的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