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3 06:1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成为主流趋势。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以及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各国纷纷希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抢先发展,以求取得发展先机。因此各国竞相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与之伴随的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其做法一方面调整、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另一方面大规模迁出本国污染产业,规避本国环境规制,保护国家生态环境。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大力引进外资,并且利用外资外贸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1960 年,席卷英国的大烟雾事件震惊全球,时隔多年,2013 年,笼罩了全国 25 个省市的雾霾同样惊醒了中国环境保护意识,处于雾霾重度污染的京津冀三省市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京津冀城市群是由 2004 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就一体化事项达成的“廊坊共识”发展而来,现今,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普遍被业界视为将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经过多年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在中国整个沿海经济布局中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习近平于 2014 强调要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群布局以及形态同样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要积极配合,致力于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同时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现实示范和样板。然而近年来,北京、天津两市通过其与河北地区的差距,向河北地区转移了部分第二产业企业,利用产业转移,两市一方面进行产业机构升级,完善本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则快速解决本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来看,在短期内产业的迁入地和迁出地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效益,北京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有了一些改善。同时随着北京、天津两市政府相继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政策,京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变得更加困难,大批企业被迫考虑转移。
............

第二节  论文结构
本文主要参考了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依托产业转移理论、"污染避难所假说"等理论,探讨了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三省市产业转移问题。首先,利用“Moran’I”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其次,利用2004-2013 年各地区统计数据,构建产业转移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环境影响。最后,根据各省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同时结合地区不同状况,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论文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同时就论文结构做出简介。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部分首先界定了论文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分析了产业转移及环境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和环境效应研究的现状,以及产业转移机制等相关的研究并对文献进行了评述。 第三部分: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布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分析。首先,对Moran’I 用到的权重矩阵做了定义,从空间和时间上分析京津冀现阶段产业分布的变化情况。其次建立产业梯度转移模型,验证在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发生转移这一事实,同时分析所得数据,查看移出产业以及承接地主要有哪些,归纳总结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第四部分:以京津冀城市群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产业梯度系数、环境管制水平以及人均收入引入检验模型,验证城市群内部的产业转移是否加重了移入地环境污染,导致移入地沦为移出地的“污染避难所”。 第五部分:本文在总结全文研究结论基础上,力求寻找最合理的手段措施,协调京津冀产业转移,保证区域内各地区协同发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重要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2004 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就一体化事项达成了“廊坊共识”,当时三省市的合作仅仅局限在北京、天津以及唐山形成的工业基地。随着各地区经济合作的日益广泛,京津冀城市群慢慢发展起来,现在京津冀城市群主要指的是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其中,以北京、天津为区域中心,河北省环绕两市的八个地级市(石家庄、保定、廊坊、承德、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为主要建设区域。从整体上来看,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优良港口以及公路网、铁路网明显优于中国平均水平。经过多年发展,京津冀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在区域内同时存在着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的现象。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跨区域的投资,在本地区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将本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产业转移包含产业各个生产阶段的空间转移,也包含生产要素的综合流动。产业转移的结果是使得某些产品的市场供应从一些区域转向另一区域。产业转移是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以实现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也是一些企业通过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实现利润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途径。产业转移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绝对的产业转移和相对的产业转移,绝对的产业转移是指在一定产业范围内,迁出地区该产业的绝对规模数量减少,相应的迁入地区该产业的绝对规模数量增加;而相对的产业转移是指在将迁入地区与迁出地区的产业规模进行对比,尽管两地区产业规模均发生增长,但是迁入地区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快于迁出地区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从这点上可以看出,相对的产业转移属于产业转移的初期阶段,而绝对的产业转移发生在产业转移的后期阶段或者是较为成熟阶段。
...........

第二节  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相关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美国民众担心墨西哥的环境问题会伴随自由贸易进一步恶化,从而对美国本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于 1991 年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研究指出污染与人均收入水平间的关系为“环境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会随人均 GDP 的增加而上升,而在高收入水平上会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而下降”。帕纳约托(1996)通过参考库兹涅茨于 1955 年界定的人均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倒 U 型曲线,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狄布恩和海因茨(1998)以及丁达(2004)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横截面数据进行汇总全面、科学的分析得出,不仅在发达国家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都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吻合。通过“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很多学者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外直接投资(FDI)将带给各地区收入增长,但是在一定的收入水平范围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侧),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会随之加重。 运用环境库兹涅茨得出的上述结论,许多学者提出了“污染避难所”假说。迄今为止,对于“污染避难所”假说国外的学者基本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实证检验方面仍然欠缺。Esty(1995)、Levinson & Taylor(2008)从理论上证明“污染避难所”效应存在于环境管制与贸易之间。1992 年 Lucas 等人通过对美国一万多家企业考察得到的从 1976-1987 年 12 年间的面板数据发现,确实存在污染企业从美国转移到欠发达国家的情况。Leonard 和  Repertto 分在在 1988 年和 1995 年对多个跨国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同时对污染企业流出国和与他相对接的流入国进行分析,并没有发现环境污染与国际间经济贸易直接存在必然联系。
..........

第三章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布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分析.... 14
第一节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布现状.... 14
第二节  产业梯度转移模型.... 18
第三节  京津冀产业转移情况初步分析..... 20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转移下工业污染排放实证研究........ 29
第一节  京津冀各地区污染状况分析......... 29
第二节  计量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33
第三节  实证检验...... 35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对接转移的对策建议.......... 38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对接转移的对策建议

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于协作,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长期共同发展,国家以及政府的介入是国家发展总体形势的需要,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区域内发展。因此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区应积极响应政府以及市场的指导,严格执行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标准。为了更好的协调各城市协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经济政策

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流中心,目前北京市又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港口,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变迁,天津市力图成长为北方的经济中心。通过三省市的城市定位,首先就要对三地各自的产业定位进行研究,明确三地的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其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将北京打造成知识技术创新发源地,天津市作为其知识、技术外溢的承接地要做好产业创新和研发的转化,而河北地区要重点强调其作为先进生产制造战略支撑区的定位。其次积极筹划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立,明确京津保三角(北京、天津、保定)、唐山--滨海--沧州增长带的产业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空间结构组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强,经过逐步发展会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此外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抽线,其间分布建立新的园区以及合作点,结合已经建成的中关村高新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形成一条新的产业带,这条产业带将全面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的创新能力。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结论

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均有自己的短、中、长期治理目标,其中北京地区的环境治理政策较其他地区更为严格,实施速度也明显较快,北京部分地区已经彻底实现了无煤化,其排污费的收费范围逐步扩大,施工扬尘以及挥发性有机物都列入了收费范围。近年来天津加大污染惩罚力度,制定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而河北省的污染防治重点则是提倡使用清洁资源。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三省市存在政策不协调问题,导致京津冀各地区很难在环境治理中统一步伐。那么这就要求京津冀三地完善环境污染区域内的整体治理标准,打破地域行政划分以及财政体制造成的利益分割,依据国家现有的法规框架,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合理制定排污收费标准,政府要积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改善自身环保技术,同时协调区域内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及有关标准,整合区域内环保标准,完善这个区域内环保标准体系。积极弥补完善京津冀地区各政府环境政策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权威、科学、统一的京津冀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治理条例。只有形成整个区域层面污染治理的优化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统一标准、执法以及管理,有效防止污染产业投机转移。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