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演讲话题分析
第一章绪论
截止到2014年,该赛事己成功举办十三届,是中国汉语教育领域首次举办的世界范围内的学生比赛。比赛的规模总体上是不断扩大的,参赛人数由2002年的49人增加为2014年的126人,各国参赛者对此项赛事的重视和热情,充分体现了该比赛在汉语学习领域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参加"汉语桥"比赛的选手均为在大学就读的高级汉语学习者。他们首先通过海外预赛的选拔,其中的顶尖选手将来华继续参加复赛和决赛,历经知识问答、演讲、才艺表演、辩论和文化体验等多重难关的考验,展现了"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科学性和参赛选手较高的汉语水平,真正为汉语在全球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语桥"比赛的意义重大,其中的演讲可算是千分重要的环节。从第一届比赛开始就设置的演讲环节是考验选手汉语表达水平的重要一关。根据大赛规则,每位选手的演讲时间均为一分三十秒,在这样短的时问内选手要就自己选定的话题进行详细而清晰地阐述,难度较大,充分体现选手作为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曰语水平,因此选手所使用的演讲话题可为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虽然每一届"汉语桥"比赛,主办方都会为演讲环节设置主题,但是并不强制选手的演讲巧题必须与主题一致,选手也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自己喜欢和易于把握的话题,选手在选择话题上自由度较高。"大多数话题能引起留学生的共鸣,通过分析留学生的演讲话题的规律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正兴趣所在”。因此"汉语桥"比赛的演讲话题可以体现选手的话题兴趣点。
……
话题包括句子话题和篇章话题,本文使用的"话题"概念属于篇章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话题"的定义是:"话题指谈话的中屯、。"很多学者对"话题"的定义也有自己的阐述。刘巧认为话题是指会话的中也内容,如天气、家庭、爱好等’。赵金铭把"话题"栋为"课文内容"。周小兵等称之为"题材"。王若江将中高级口语教材中话题分为与留学生活相关的、与中国人普通生活相关的、婚恋、传统思想、中国文化等话题。上述学者虽对"话题"冠以不同名称,但本质上属于同一概念。"话题是谈话的中也,又不限于谈话的中屯、,加上形形色色的意见才是一个充实的话题,即对生活中关注的事件的概括"。这与本文中"话题"的定义一致,具体到演讲的话题,就是参赛选手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易于操作的演讲题目,并对这个题目进行阐述,通过对其演讲稿分析和概括,可定义其內容属于哪一类话题,比如谈理想、谈音乐、谈友情、谈在中国的见闻等。本文借鉴汲传波对演讲稿话题的分类方法,分为几类大话题,大话题下又分为若干小话题,比如上面所说的谈理想、谈音乐都属于小话题,它们又分别属于个人信息和中国文化两个大话题。
在本文对"汉语桥"比赛演讲稿进行漫长而艰难的收集过程中发现,"汉语桥"比赛除第六届比赛的演讲稿有出版书籍以外,其余十二届比赛都没有演讲稿的纸质材料,需要根据比赛视频进行转写整理出十二届比赛选手的演讲稿。"没语桥"比赛第一届到第五届的举办地与第七届到第十三届的并不相同,前五届比赛的情况是比赛地点有变动,而从第三届以后一直在湖南举办,由湖南电视台播出,因此第七届到第十三届比赛的视频因为比赛地点固定,比赛时间距离现在较近(第走届到第十三届比赛时间是2008年到2014年)等原因,半数以上的演讲稿都可以找到(除去第九届),而第一届到第五届由于比赛地点更换,比赛时间距离现在比较久远(第一届到第五届比赛时间是2002年到2006年)等因素,只能找到决赛视频,演讲稿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每一届比赛都能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演讲稿作为分析对象。
……
第二章"汉语桥"比赛演讲话题分析
由于演讲比赛和教材的特点不同,因此学者们针对教材话题提出的话题分类并不适用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只有汲传波的研究对象是学生的演讲稿。他将话题分为6类大话题45类小话题'。6类大话题包括中国社会、文化,中外差异,个人信息,关于本国、语言和世界话题。在6类大话题中,中国社会、文化话题是一类涵盖面较广,概念较为抽象的话题,汲传波又将这类大话题细分为13类小话题,包括留学生活经历、留学感悟、文化、中国印象、中国人、旅行、饮食、洗手间、购物、家庭、经济、交通、卫生,从中可见其对运个大话题概念的理解。其他5类大话题的概念较为清晰,中外差异主要谈到中国和日本、韩国、美国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个人信息是指与学生本人相关的话题,如个人的理想、经历和情感生活;本国话题即为学生祖国的一些情况;语言类话题是与汉语语言要素相关的话题;世界话题是一类世界各国都可能关注的话题,比如环境保护,对美的看法,对婚姻的态度,减肥,求职等。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汲传波的分析对象较为类似,因此本文在考量本文的话题分类时深受其研究成果的启发,这6类大话题为基础,结合本文所研巧的"汉语桥"演讲话题的内容和特点,经过对多位专家进行访谈,从9类大话题中选取了7类,制定了适合本文研究的话题分类。
本文根据汲传波老师的话题分类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制定了更为适合本文研究的演讲话题内容分类,所有的演讲稿都可以按照內容的不同,归入不同的大话题和小话题类别。再通过对每一话题下演讲稿数量的统计,分析出学生演讲较多和较少的话题类型,演讲较多的话题类型即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而演讲较少的话题则是学生不太关注的话题。
……
本章节内容由于涉及全部十三届比赛的演讲稿,总数达到726篇。将十三届比赛全部合在一起进行话题分析的做法并不现实,也过于笼统,不能看到每一届比赛的演讲话题的特点以及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比赛演讲话题的变化,因此本文先就每一届的演讲稿的话题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再综合全部比赛进行分析。由于每届比赛中出现的小话题数量较多且分散,因此小话题的数据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而大话题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大话题的数据统计采用更为直观的柱状图形式。
新山现的大话题是中国文化,共包括14篇演讲稿,绝对的优势占据首位,是本届比赛的一大特点,这与本届比赛的主题("文化灿烂的中国")是相关的,将在下一章节作具体论述。本届比赛涉及到的小话题也为数众多,共有21个,从表中可看出小话题分布比较分散,其中有14个小话题只包含1篇演讲稿,占到总数的一半上。从这些小话题所属的大话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话题包含的小话题数最多,有9个小话题。中国文化这一类话题可能是高级汉语学习者会接触和学习的重要课程,学汉语和学习中国文化常常紧密相连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是许多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诱因,而汉语的学习更加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其他的大话题如个人信息、语言文字、世界话题、中国社会涉及的小话题也呈现多样性,在个人信息中有选手讨论亲情友情爱情;在世界话题中,有学生谈到对古建筑如何在现代城市建设完好的保留下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3.1部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编现状…………………………45
3.1.1《高级汉语口语》话题选编现状…………………………45
3.1.2《汉语口语速成》高级篇话题选编现状……………………48
3.1.3《汉语口语教程》高级A种本话题选编情况………………50
3.2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的不足与建议…………………………53
……
第三章通过"汉语桥"演讲话题看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现状
话题是高级口语教材的中也,教材在编写课文时队话题为纲。多数的话题研究也是为教材服务,可见话题研究对教材的重大意义。高级口语教材编写的适用对象就是如"汉语桥"比赛参赛选手一般的高级汉语学习者。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话题编写要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口语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材编写之前若能掌握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便能在选编话题时适当引入学生真正喜欢的话题,这样的教材才是真正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材,也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教材。
通过上一章对"汉语桥"比赛演讲话题的研究,本文己了解选手的话题兴趣点,参加比赛的选手均为在校学习的高级汉语学习者,使用高级口语教材,因此选手的话题兴趣点在离级汉语学习者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可以将教材现有的巧题与选手的话题兴趣作比较,发现教材在话题选編上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在小话题分布上,三部教材的世界话题包含27个小话题,与上一章的分析结果不同,在演讲话题分析中,学生只谈论了10个小话题。中国文化话题,学生演讲7个小话题,教材中只涉及2个。语言文字话题,学生演讲8个小话题,教材中只涉及1个。中国社会话题,学生谈论4个小话题,教材中只有1个。中外差异话题,学生谈论3个话题,教材中只有1个。可见教材在小话题选编上,也是倾向于世界话题的,涵盖面较广,而其他话题涉及的小话题则相对较少。同时教材中也并未涉及中国文化这一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
结论
1.参赛者选择最多的话题为个人信息,占整体的37.19%。其他话题选择依次为中国社会33.33%、中国文化11.71%、语言文字9.92%、中外差异5.51%、世界话题1.93%、关于本国0.28%。
2.増强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的时效性。本文对王部具有代表性的高级口语教材进行了话题选编方面的分析发现,多数话题反复使用,话题选编应把握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3.增加高级口语教材话题选编的实用性。现存教材中话题重复率较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单一。应根据学生的话题兴趣点选择教材话题。
本文的研究是首次对"汉语桥’比赛的演讲话题进行分析,涉及的演讲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同时也建立新的话题分类体系,对高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编也进行了专口和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客观原因无法收集到每届比赛完整的演讲资料,后续研究可以在数据分析视角上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2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