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现状研究
第一章 前言
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能力、发展大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与高尚的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大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的由学校或其他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又包括大学生自行发起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能够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活跃校园气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多数学生参加锻炼的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锻炼能力,对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颇有助益。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广播电视乃至所有媒体人才的摇篮,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健身性、时代性、实用性、文化性和需要性,有效地增强了体育课程的活力,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依托,以“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促进体育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为根本切入点,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中。
……
(1)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状况,寻找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为其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相关课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研究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架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以竞赛制度为主)、课外体育活动的运作方式(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等方面对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就现行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对在校大学生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从侧面对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估。
在德国,俱乐部是德国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形式。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学校的俱乐部和社会体育俱乐部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德国学生的课余体育由此纳入了整个社会体育的体系中。在德国三个公民中就有一个参加某一专项的体育俱乐部。在德国学生具有自由的成员资格,俱乐部以成员利益为准则,成员义务参与工作。“团结合作、角色分配,民主决策、协调自治”是德国高校俱乐部的教育理念。学校既有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俱乐部,又有基层的大众运动俱乐部,这使德国学校的高水平运动训练与一般性的群众体育活动融为一体。这与我国把运动训练与群众体育两项工作截然分开的组织途径截然不同。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二体育必修课学生以及大三大四体育选修课学生。为了保证问卷回收答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抽样数量为 30 名,调查 3 周后对问卷进行二次填写,然后检验两次答案的一致性。两次的统计结果相同率达到 0.86,说明两者高度相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判别差异的依据。
本人亲自拜访了首都体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相关领域的 10 位教授,通过专家对问卷的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检验。检验过程中向每位专家各发放一份效度检验表,共 10 份,回收 10 份。回收率 100%。
我校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校级运动会及各单项赛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整体上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尤其是竞赛制度过多的注重竞技性,缺少对趣味性、参与性的注重。一些赛事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校级运动代表队成员的预选赛。如何提升赛事的关注度?如何吸引学生的踊跃参与?这都成为竞赛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方面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我们从以下方面着重对中国传媒大学竞赛类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了优化。
体育竞赛是促使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法。我们在举办各种竞赛活动时,既要体现出运动水平,又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我们的实践表明,在竞赛活动中使教学内容与课外竞赛相结合、兴趣项目与竞技项目相结合、小型竞赛与大型竞赛相结合、大众项目与正规项目相结合的竞赛方法,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更多的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等多种途径,查阅国内外关于研究高校课外体育组织管理与运行方式的相关文献,并基于文献对相关主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从而把握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任务设计调查表,通过座谈或函件的形式向选定的专家组成员开展征询调查,通过咨询与反馈,最后获得具有参考意义的专家集体判定结果。
针对中国传媒大学在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的调查,本研究设计调查提纲,采取口头提问的方法对在校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具体方法为:2014 年三月至四月每个周三 17 时至 19 时,调查人员于校食堂门口对在校生进行随机访问,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并完成后续分析,样本量为 520(N=520)。
针对现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课外体育活动对在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本研究设置了问卷调查表。在问卷设计之前,对问卷设计相关知识进行了了解和研究,查阅了有关调查方面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并遵循问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在校学生问卷、专家的问卷。通过对专家走访、学生发放问卷并回收,整理分析获得论文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
3.1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的分析 ..................................... 10
3.1.1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架构 ....................................... 10
3.1.2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架构有待改进之处 ............................. 11
3.2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分析 .............................. 12
3.2.1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的概况 ........................... 12
3.2.2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的优化发展——以竞赛制度为例 ....... 12
3.2.3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有待改进之处 ....................... 14
3.3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分析 ..................................... 14
3.3.1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概况 ................................ 14
3.3.2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的优化发展 ............................... 17
3.3.3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方式有待改进之处 ........................... 18
3.4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的分析 ................................. 18
3.4.1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况 .............................. 18
3.4.2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发展 ........................ 18
3.4.3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有待改进之处 ......................... 19
3.5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分析 .................................... 20
3.5.1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概况 ................................... 20
3.5.2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的优化发展 ............................ 20
3.5.3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传播渠道有待改进之处 ............................ 21
3.6 现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对在校大学生的作用 ........................... 21
3.6.1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提高 ............................................... 21
3.6.2 大学生的体育知识的掌握有所增强 ...................................... 22
3.6.3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有所增强 ........................................... 22
3.6.4 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高 ............................................... 22
3.6.5 大学生的体育爱好有所提升 ............................................... 23
3.6.6 大学生的运动合作与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 23
3.6.7 大学生体育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23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涉及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校体育部、群体竞赛中心、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以及各个体育社团组织。其中,校体育部(包括群体竞赛中心)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校体委)领导,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由各二级学院负责管理,体育社团组织归校团委负责管理。
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人员的年龄构成与知识结构均较为合理,且多为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运动施教者、管理者,具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在整个组织体系中,校体育部的核心作用体现的还不够鲜明,且缺乏与校团委(对上)、二级学院(对下)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面的协作。
为求有效地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效能,发挥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管理及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展示学生管理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由体育部牵头、学生管理机构(团委、学部、学生会)支持、体育部教师辅导、各学生团体协会自我管理为主的网络化格局(见图1)。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院大型活动(体育节)由校体育部组织协调,学生团体协会参与管理,小型活动及单项竞赛由各学生团体协会及体育俱乐部组织实施,教师协助完成。如此一来,在自我管理的体制下,学生逐渐萌发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并产生良性循环,养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
结论
(2)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制度在完备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尤其体现在竞赛类课外体育活动制度方面。改革了竞赛方法,创新了课外体育竞赛内容、规则、形式、奖惩制度,开展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课外体育竞赛。
(3)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运作主要涉及校级运动会、校新生运动会、院(系)级运动会、部分单项体育竞赛以及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与比赛等。目前由学校体育部牵头,成立了课外体育工作指导组;由学校体育部指导,成立了多元化管理的体育协会与单项体育俱乐部;群体竞赛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化的课外体育活动、竞赛。
(4)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开展了创造性辅导式课外体育教学;开展了参与式课外体育教学;开展了竞赛式课外体育教学;实施了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5)中国传媒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传播借助了各类媒体工具,同时结合了本校特色的学科与专业资源,全方位打造了课外体育工作传播渠道,推动了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现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对于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以及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