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对农村后进生的英语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6-05-08 19:51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政府的各种文件己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据教育信息化网的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74%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其中实现10M宽带接入学校的比例达35%,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225万间,占普通教室的59%,73%的学校己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有23.89%的学校建有校本资源,有36.02%的学校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己有30.27%的学校开通了空间,师生实名空间开通数量增加到3600多万个,比年初增长了 6倍,有35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25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幵展课堂教学。”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之一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2。“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国家义务教育任务之一的一个方面被明确提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近几年来义务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点。针对“后进生”的学习者,作者对中部地区安徽省某市的初中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后进生集中的班级即C类群体的学习现状,在走访的两个县的五个学校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关于C类群体的反映最多的是其学习兴趣很低,学习基础很差。
.......


1.2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与身为中学教师的友人的聊天过程中,友人提到了其所在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特别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面对这样的情境友人觉得很无力。作者由此便产生了探究农村后进生学习兴趣问题的想法尽管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动机仍然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Clayton,Blumberg,&Auld,2010;Lim&Morris,2009;L6pez-Perez,Perez-L6pez,&Rodnguez-Ariza,2011;Mendez&Gonzalez, 2011)。与外部动机相比,内部学习动机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内在动机,本质在于注意力对特定事物的指向,代表着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学习兴趣的学习者能够更加关注课堂、关心书本内容或学习活动,并给予积极响应。我国学者李洪玉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又称认识兴趣。Edelson & Joseph (2004)认为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最大动力,因为学习兴趣能够为学习者带来对学习的1)自然的吸引力;2)以掌握为目标定向;3)毅力和努力;4)知识之间的关联。因此,综合以上,尤其是对于兴趣较低的后进生来说,学习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
........


第2章研究概述


2.1相关概念
本研究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研究,面向对象为农村后进生群体,目的在于解决农村中学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概念有后进生、激趣教学模式,因此,本节主要对后进生、和激趣教学模式进行概念界定。关于后进生的概念,国内没有统一的定义。“后进生”有时又被称之为“差生”、“低水平学习者”、“学困生”等。国内对“后进生”、“差生’’等概念的界定,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方面不良(教育大辞典,1989;)、学业不良(钟启泉,2003;)、学习能力缺失(Kirk,1963;俞国良,1999;)智力缺损(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1996;)。
........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结果,从国内来看,目前没有发现有研究者面向后进生群体提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本研究主要综合了两个方面: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兴趣培养策略以及探索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兴趣培养教学策略在后进生群体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因此,作者在本节主要是对研究者在这两个方向上的研究做了一定的文献梳理。除此之外,,作者还对本研究的应用对象,后进生,的特点及其问题作了一定文献梳理与概括。关于后进生的特点与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有很多,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性研究,专家学者的理论推断性研究以及采用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的数据分析结果。在经验性研究方面,如王亚丽(2013) 认为英语后进生存在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断层、疲于应付,方法不当、惧怕考试,信心不足等方面的特点。即后进生的形成因素主要与学习兴趣缺乏,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运用不当,学习动机不明确或较低等有关。肖承志(2004)认为后进生的特点在于学习动机不明、自卑感较强、自制力较差、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9颜士新(2012)认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1)学生的教育者对待数学没有正确的态度2)无法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3)得不到成就感,无法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


第3章设计基础........18
3.1信息技术应用及学生学习现状调査........18
3.1.1信息技术应用现状........18
3.1.2学习者学习状况问卷调查........20
3.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31
3.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1
3.2.1最近发展区理论........32
3.2.2相关动机理论........32
3.2.3 ARCS动机模型........34
第4章第一轮的初步设计与实施........43
4.1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设计........43
4.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实践........45
4.3实验反总结........53
第5章第二轮的修订与实施........55
5.1A类、C类、B类群体分析........55
5.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修订........68
5.3基于ARCS模式的激趣教学设计过程及相应策略........75
5.4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实践........87


第5章第二轮的修订与实施


在第一阶段的实验教学中发现,第一阶段的实验教学虽然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上获得了有效的认可,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局限于课堂,学习者缺乏对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后进生群体的认识不确定。因此,决定扩大学校范围,选取了四所学校进行学习者学习状况和课程学习兴趣的情况调査,其中第二阶段实施的关于学习者的学习状况的问卷设计是来自于对第一阶段教学实验中产生的困惑及对于经验的认识的验证,从而希望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加以改进。以下对四所学校的情况做以下简单的介绍:这四所学校假设分别以M、H、D、B,均属于农村学校,其中一所学校H采取平行班制度的学校,学习者生源质量较差,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班级的整体成绩水平与其他学校的C类相似。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两种制度下的不同班级即A类、C类、B类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注:此次选取的B类群体与C类群体在学业表现水平上相当。基于第一次教学实验的结果,拟对第二次的教学实验计划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对农村后进生的英语教学为例


..........


总结


本研究的工作主要在于面向农村学习者中以C类群体为代表的后进生群体,将ARCS动机模型中的四因素相应地与日常的教学程序有步骤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激趣教学设计的理论性指导模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希望通过此次对后进生教学的探索,能够使后进生群体的兴趣教学问题得到解决,并希望本研究能够抛砖引玉,使后进生群体的学习兴趣问题获得更多教育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在研究开始阶段,首先对中部地区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城市即安徽省阜阳市的2个学校进行了调研,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以及其学习状况的相关方面如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态度、学习偏好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其中2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面向C类学习者的激趣教学设计探索的预实验,并使用摄录机全程记录了预实验的过程。根据教学实验效果,分析教学实验视频,结合课堂观察,研究进一步推进,扩大了调查范围,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再次的问卷调查,修正了研究方向。并在调查的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建议,对第一阶段探究中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框架进行了扩充与完善,形成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框架。再次结合所选实验对象教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根据CIS问卷结果,C类学习者ARCS动模型的四个方面都有所改变,尤其是前后测中“注意”项的差异显著,课程兴趣相对实验之前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本研宄实验结果在前后测结果上的显著差异,肯定了本研宄中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宄中的激趣教学模式的特点,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ARCS动机四要素分别与教学过程中相应环节的明确匹配,方便教师,为了系统化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在教学相应环节中重点使用的策略类型;其次,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激趣教学模式的设计中,采用了任务教学的方式,任务或情境中产生的归属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持续性的学习兴趣(Bergin,1999);第三,该激趣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在于认可后进生自身的优点,帮助打破后进生对自我认识较低的认识局限。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3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3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