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程度不断深化,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使得各国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者直接进行海外生产而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利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总之,在经济一体化的大浪潮中,各国都期望能在全球经济的紧密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来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在这种转移中,对外贸易对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随之突显出来。
改革 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2001年成为WTO成员国,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也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目前,国际贸易己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外贸依存度也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41600亿美元,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1年的5097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之高。由此看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国也正逐渐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并且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占了我国贸易总量的半壁江山,“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使得我国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发展层次偏低,粗放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即要优化出口结构,从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向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相对高端的开放型经济转变,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
.................
1.2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的相关理论做了梳理和总结,阐明了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实证分析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本文搜集了自改革开放以后1988-2012年四川省对外贸易和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结构的演变发展做了回顾与分析,并总结了其结构变化的特征;接下来,基于结构变动效应模型,从理论上确定了度量二者变动的指标,并对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然后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实证结果;最后,为四川省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研究框架如下图1.1所示:
1.2.2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现阶段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概括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本章首先对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然后简要回顾了相关理论,最后揭示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与途径;
第三章,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机构的演变发展与现状分析。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省的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分析了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的演变发展,然后对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章,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基于结构变动效应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1988-2012年四川省进出口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共同发展趋势;四川省出口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进口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随后,根据上述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四川省分类产品进出口结构变化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第四章的分析结论,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2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2.1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回顾
(一)对外贸易结构相关理论回顾
亚当斯密基于生产分工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该理论指出各个国家都应该基于本国相对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即只生产效率高的商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交换各自商品,从而使国民财富得到增加。
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认为只要两国存在比较成本差异,则拥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产品,而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世界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生产要素禀赋论提出,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是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而相对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而形成的比较成本不同决定的,所以说,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波斯纳提出的技术差距论则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创新国最先开发出新产品并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技术差距使得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垄断这一产品,获得比较利益;随着其他国家模仿能力增强,创新国的比较优势下降,便有可能转为进口该产品,开发其他新产品。该理论说明即使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技术处于领先位置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这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中常见的技术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技术密集型商品的贸易活动。
..................
2.2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机制
(一)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具体作用机制
1.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改善要素禀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遵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利益的原则下,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会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生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的倡导下,各国都将那些能够充分发挥本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产业作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比如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另一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形成的相对成本较低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在国际分工中会处于有利地位,通过“传递”效应,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升级。具体来说,对外贸易结构主要通过进口的推动作用和出口的拉动效应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1)进口的推动作用
从进口的推动作用来讲,进口作为国内总需求的一部分,其结构和规模的变动也必然会造成生产结构发生变动,所以,该国生产结构也必须相应转化以满足新形成的市场需求,以便实现国内经济总供给的平衡。具体而言,进口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发生在后发工业国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进口可以推动本国原先不存在的产业的建立和培育。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主要是通过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示范效应,创造社会对该进口产品的需求、刺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进而通过量变积累达到质变程度时,促使国内新兴产业的建立与发展。(2)进口可以进一步推动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形成、但生产能力尚且不足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可以通过进口来扩大国内市场,当市场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商品的生产成本将会降低,从而使得规模经济得到充分地发挥,最后再对外出口该商品,从而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以及比较利益,该产业也因此得以持续扩张。正如产业经济学里雁行形态发展模式所揭示的,后发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而采取的一种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模式,即“进口一进口替代(国内生产)一出口”的发展模式:第一阶段,工业发达国率先进行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后爱业国成为该产品进口国;第二阶段,后发工业国经济发展,通过引进技术或设备等途径逐步完善生产要素的供给,产品实现了国内生产代替进口;第三阶段,在国内需求结构与国内重工业化进程的相互作用下,随着对技术的引进、吸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开始具备比较成本优势,产品得以出口国外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所采用的“以进养出”政策就属于这类型,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通过进口开拓国内市场、发展新兴产业、减少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获得比较利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
3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发展与现状分析.........24
3.1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的演变发展........24
3.1.1对外贸易的总体概况.......24
4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39
4.1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39
5结论与政策建议.......55
5.1本文主要结论........55
4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在第三章中,我们对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发展做了一个历史回顾,在第二章中我们也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对四川省二者的关系和变化都有了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在本章中,笔者依据要素密集使用程度和商品附加值的由低到高,将对外贸易商品划分三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具体而言,首先,笔者将基于之前学者提出的结构效应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从动态的角度对二者的变动关系做实证研究;接着,基于以上结果,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一深入分析研究了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即各分类产品进出口比重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4.1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4.1.1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蓝庆新、田海峰在研究对外贸易结构变动与经济各组成部分增长之间关系时,用进出口贸易总量中各分类产品的增长率乘以各分类产品相较上一年在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结构变动的指标,这种指标衡量方法的好处在于,基本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数据容易获取,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所以,本章釆用该指标来度量贸易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具体计算公式和含义如下:
..............
5结论与政策建议
5.1本文主要结论
首先,本文通过之前学者究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相关文献的整理,从理论上总结了二者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然后,本文对1988-2012年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迁做了一个历史回顾;最后,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对四川省二者结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共同发展趋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产业结构与出口易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四川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对产业结构与进口贸易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化与进口贸易结构变化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与进口贸易结构变化之间还没有建立顺畅的传导机制。
(2)四川省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1)四川省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提升;2)四川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会增加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3)四川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会抑制第一产业比重的提高,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所以,四川省出口结构的优化会推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趋于高级化。
(3)四川省进口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大。具体来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有利于第一产业比重的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阻碍第一产业的发展;而三类产品进口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四川省在大量进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同时,没有很好地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来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3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