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北京精神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1 06:37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北京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


一、  北京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

(一)北京精神的提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

1.培育北京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必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题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北京精神培育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面向民族文化的活力和新思想的创造力。当前,从社会上的流行思想、日常话语和时尚来看,相当一部分都来自欧美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自身似乎患上了失语症。在国际上,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多仍然是《论语》《道德经》等古代的东西,对现代国际社会却缺乏话语权,似乎中国元素只是文化和思想的活化石。西方基本上控制着舆论的导向和话语权,我们有时被迫按照西方的话语逻辑与西方世界周旋。鉴于此,人们意识到,中国应该重视国家核心利益的价值观层面。既然人们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那么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激发我们民族的思想生产力,要有就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创设观点或话语的能力。培育北京精神,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和生动实践。

 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成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对于我国来说,构建主流价值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探索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的有效载体和表述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设更加凸显感召力、传播形式更加富有亲和力,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浸润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体现在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北京精神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规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北京精神的提出和培育,使北京人民能够在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大背景下,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通过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有针对性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本土情境和实践内涵,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象化、大众化和生活化。

.......................


二、 北京精神培育与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北京精神培育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利契机

1.熔铸北京精神成为首都市民共有的道德规范  北京精神培育不仅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而且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公民基本的道德范畴。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应努力将其培育成为首都市民共有的道德规范,凝聚成为全体市民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在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人们目标取向的多元化。只有在崇高精神引领下的物质和文化的繁荣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这种崇高精神将生成一种以思想、精神、道德和信仰为支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由此外化为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景和高尚的行为自觉。 

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思想基石和道德引领作用。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在历史发展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公德是透视社会文明的窗口,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弘扬和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应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思想基石和道德引领作用,让全体首都市民认识到爱国爱市、尊重创新、开放包容、厚德载物是新时代首都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公德,让每个社会成员认识到应该用北京精神培育社会公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这样有利于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发挥其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职场净化和行业规范作用。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人们的道德风貌。首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必须依靠每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从业者,特别是要具备爱国爱岗、敬业创新、奉献包容、诚信厚德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职场精神力量,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应努力发挥其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职场净化和行业规范作用。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的内容和培育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的内容诠释

(一)弘扬与培育“爱国”精神 ——北京精神的核心

1.“爱国”在北京城市发展和文化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北京精神的概括中,“爱国”被提到了首要位置。爱国是创新、包容、厚德的基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来都是贯穿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之中,爱国的血液和精神从来都是流淌在北京人民的身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北京作为首都不仅需要发扬爱国精神,而且更要把这种爱国精神转化为建设、推动首都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首都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上,它更需要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能够整合社会的相关因素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精神力量,爱国的民族精神就是这种力量的源泉之一。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爱国的传统。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特殊规定和基本内涵呢?对此,我们可以从北京的历史中找到答案、得到启发。

(1)古代北京爱国精神的体现。北京以召公封于燕为标志,建城已有三千多年。从元代算起,北京作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自元朝以来,除明朝前期和民国后期各有一段较短的时间外,几百年间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早在五千年前,黄帝及其后裔就生活在蓟城一带。20 世纪 60 年代,考古学家发现董家林古城遗址(位于房山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它是北京地区建立的早期城市,是西周初年燕国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燕国是北京地区较早形成的国家之一。燕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对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公元前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反映了燕赵大地上人们忠勇爱国的情怀。

元、明、清三个统一王朝都选择北京作为国都,标志着北京已经取代长安、洛阳等古都的地位,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个时期,北京地区的传统爱国精神又得到了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各民族通过矛盾冲突和文化交流,在全方位、多层次上实现了多民族的大融合,真正形成以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北京人民丰富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和相应的历史智慧。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民族的压迫和侵略,使北京人民维护和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保家卫国意识不断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有增无减,使“天下”人文社会观得到长足的发展,北京出现了一大批爱国的杰出人物。在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坐落着文天祥祠堂,正是北京人民对爱国先贤缅怀的场所。南宋时期,文天祥坚持抗击南下的元朝铁骑,兵败后身陷囹圄。在牢中,他丝毫不动摇个人信念,写下了不朽的爱国诗篇《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以他在北京的不屈举动,成为爱国、正义和正气的化身。位于东城区的于谦祠堂,记载着明代爱国者于谦的一生,他两袖清风,在“土木之变”时率领军民勇敢保卫北京城,表现出爱国志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


二、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积极效应

1.北京精神培育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和人的道德素质

北京精神培育能够对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起到引领作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认同的道德规范,就会失去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无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当前,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人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有助于促进人际和谐,引导人们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社会层面看,,北京精神培育将有力地推进整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道德建设。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社会主义整体文明建设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极大地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有一个极大的发展。从个体层面看,北京精神培育是现代社会人的自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大千世界,唯有人以生活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其余都仅仅是存在着或者是生存着。北京精神培育以对人生规律性的科学把握指导人们明确人生方向,确定人生态度和方法,帮助人们处理好人生旅程中的种种关系,做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力,而不浪费光阴。在这个发展和创新的时代,人生应是道德的人生。北京精神培育帮助人们面对各种道德现象和道德观念作出合理的选择,帮助人们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要求,帮助人们将他律转化为自律。道德生活乃是个人生活的重要层面、并与其他层面的生活彼此渗透、交融互摄,构成个人生活的重要方面。当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与对祖国的责任无法兼顾时,自己该作何选择?当遇到处于危难中的人,是伸出援助之手还是无动于衷?当遇到歹徒逞凶,是挺身而出还是溜之大吉?人们在作出选择过程中反映出不同的道德境界和情操。当然,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式,将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灌输给个人,个人才能逐步成为“社会人”。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 89

一、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应遵循的指导思想...............107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重要论述............107

(二)毛泽东思想的相关重要论述................110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学科基础和基本要求 ......... 101

一、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学科基础.............119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原理............119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方法..............120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 137

一、 将北京精神有效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155

(一)学校教育是推进北京精神培育的主渠道.........155

(二)首都高校在弘扬北京精神中的重要作用..............155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北京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 将北京精神有效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一)学校教育是推进北京精神培育的主渠道

学校是北京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是北京精神培育的起点,社会则是北京精神培育的大课堂。我们党一直把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养成的主要渠道,学校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一代的重要任务。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20条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不仅开设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也注意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从学校教育来看,北京精神培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就是要在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各阶段,在职业技术教育和特殊教育多种形式之中,均要体现北京精神要义和基本内容,将北京精神的基本内容渗透到教材编写、课堂设计、主题团日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学校的受教育者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特点,更易于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心灵好像一张白纸,抹黑则黑,涂红则红。这个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所学会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极为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的道德思想启蒙、知识启蒙和身体成长的初始阶段,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个性心理基本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可塑性、模仿性比较强,信任教师,模仿教师,把教师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指导者和效法榜样。许多青年回忆学生时代的生活,都认为给自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班主任。大学时期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时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当然,学校教育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多样、多变特点,易于引起价值观念的混乱,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仅具有一般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和不稳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独生子女在社会转型期独有的复杂身心特点,从而对学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


结语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作为建城 3000 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6 处,对外开放的旅游景观 200 多处,其中包括号称世界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之一。北京,人文荟萃,文化鼎盛。作为建都长达 850 多年历史的文物冠裳之地,它记录了元、明、清三朝宫廷、贵族及平民文化的递嬗轨迹,见证了中华民国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文化一幕幕重要的历史场景。北京,政行令出,关乎社稷民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首都城市和迈进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它 16807.8 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聚集了 56 个民族的 1400 多万常住人口。在文博设施、科技研发实力、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诸方面皆是全国翘楚。从周代的封国都城蓟,到秦汉隋唐的北方军事重镇幽州,从辽金时代的南京(燕京)、中都,到元代的大都和明、清的北京,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连续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漫长的建城史积淀了它独具魅力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自古以来,北京就处在一个多民族交会、混居、融合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对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从而形成自己多元化的风格和包容的气度。北京精神是北京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练,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北京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深刻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动员和凝聚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国家中,爱祖国和爱国家才能真正统一起来。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整合民族精神资源,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创新作为北京精神的精髓,反映着首善之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凝聚着北京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知识才华,体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北京城市发展的真谛,展现了北京人民敢为人先的气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创新的实质是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自我突破和超越,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新中国的首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背后的重要支撑正是创新精神。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需要全面认识和保持高度的创新意识,遵循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实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包容是北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累中孕育形成的重要精神特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体现了北京城市品质、人文传统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也展示了北京精神的基本特征和独特魅力。厚德是北京立德扬善的首善品质和崇文尚礼的文化品位的典型反映,包含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也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中“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是融现代美德和传统美德于一体,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道德体系,可谓承前启后、覆盖内外。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3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3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