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1 06:42

1  利率市场化改革文献综述


1.1 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外研究现状

利率决定理论的争论一直都是很多学派争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学派、新古典利率理论学派、凯恩斯以及新古典综合派在内的诸多学派,都对于利率决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争论。各派虽然在利率决定理论上没有形成统一,但是承认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这一事实却是他们的一个共识。对于指导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追根溯源我们发现“金融自由化”理论是世界各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石。“金融自由化”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l·麦金农(Ronald l.Mckinnon)和爱德华·S·肖(E.S.Shaw)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这一理论是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由于存在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政府对金融干预这些情况而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来的。他们论证了金融自由化与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支出“金融抑制”的危害,认为存在金融压抑现象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欠发达后果的主要原因,因此主张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金融自由化改革来完成金融深化。如果要实现金融深化改革,并从根本上消除金融抑制,就必须要取消信贷配给,实现利率市场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国外的一些学者用了实证方法进行了研究。大多数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发展,而这一理论是通过各学者进行的各种有关金融发展理论的实证验证结果证实的。

Maria  S.  Gochoco(1991)为了探究在金融自由化实现以后,利率是如何被决定的。他们采用菲律宾 1981-1985 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关于利率决定与金融自由化的实证研究,指出金融自由化以后利率将通过联动效应由国内的货币环境和外部因素决定。

Takao  Fukuchi(1995)在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基础上指出,,金融自由化的效果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制度框架不同而不同。他选用了 1982-1990 年印尼的数据,尝试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来描述政策效应,并且去衡量金融抑制与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

.........................


1.2 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内研究现状

不仅仅由于国际的影响,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使中国在 20 世纪末开始探索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理论界从二十世纪,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支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各理论基础、需要在什么前提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哪些问题可能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出现。这些研究和探讨作为理论指导,在我国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对利率市场化的认识,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景学成(1999)认为,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利率形成机制上,即借贷双方的利率确定是经过管理当局的决定反应出,还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来确定;是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还是由借贷双方之外的机构来确定。而实际意义上的市场利率就应该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由借贷双方自主决定的利率。李社环(2000)认为随着利率自由化的推进,在利率体系中管制利率的占比会不断的减少,而同时自主定价的利率占比会逐渐增大,直到最终达到全部由市场力量决定利率水平这一状态,也就是说利率利率自由化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王敬(2002)  认为货币当局从逐渐推行放松利率管制开始,到利率管制完全被取消这个过程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他按照利率管制程度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三个层次,主要是完全的市场利率、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和完全的管制利率。刘义圣(2002)认为,在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上,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是由金融机构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及资金稀缺来自主决定,而不是再由货币当局决定。他主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或者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贷款率、再贴现率等调控的手段来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利率定价和传导机制,这样可以减少货币当局或者政府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和调控。刘轶、李久学(2003)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放开管制,由金融交易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及金融机构收取的各种费率。王文平(2005)认为,相比货币当局测算并制定的利率结构,金融交易双方自主协商决定的利率期限结构、利率风险水平、利率种类要更加合理。并指出,适当程度的窗口指导以及道义规劝等货币当局的调控行为可以在出现市场机制失灵状况时,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指导。张桥云(2010)认为,利率市场化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具体的市场因素自主调节的利率水平,而中央银行仅负责调控基准利率。这就意味着利率体系由目前的一级体系转变为二级体系。

.........................


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必要性与可行性


理论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以及后续学者对它的发展和修正,都是在强调放开对利率的管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举措,也就是实行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深化改革来完成经济的发展。受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影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为更好地发展经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探索利率市场化改革。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将资金等金融资源通过金融市场的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而管制的利率会使金融市场缺乏活力,因此放开利率管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重要的一步。1996 年伴随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我国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化这一总体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如下五步,如表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研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研究

概括来说,十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依据“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进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目前放开了境内外币利率、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的管制,对于人民币存款只管上限,并实现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利率管制,为下一步放开人民币存款上限,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好准备。

.........................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浪潮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相比别的国家缓慢一些。如今,我国已经在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在2014年12月1日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了放开存款利率的攻坚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想要更好更稳地发展经济,就需要进行金融改革,而实现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显得极其重要。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到的相关利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但同时也是必行之举。

2.2.1  国际环境的要求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了 WTO,目前已经超过十三个年头。放开金融市场是最初加入 WTO 的一个承诺,过去的十几年中国也在不断的努力。放开金融市场虽然会给中国带来较为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等,但同时也会给国内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带来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进行。其一,是因为 WTO相关的规则会约束其成员国的很多经济行为。依据《市场准入和金融服务自由化原则》的内容要求,中国必须要放开利率管制,因此,中国有计划的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仅符合入世要求,更可以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安排合理的缓冲。其二,是因为利率市场化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也提上日程,但是只有先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才可以为建立一个稳定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做好准备。只有保证了境内外市场上的人民币利率水平不存在利差,才能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流动,才可以避免造成动荡的套利机会的产生,避免大规模的资金流出或者流入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其三,是因为只有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才可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得到我国市场经济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可。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市场经济尝试,不断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地步已经开始受国际的关注,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特殊性,政府存在对资源分配和价格决策的控制,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依旧遭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只有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才可以更深入的融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


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2

3.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3.1.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进展缓慢 ............... 22

3.1.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风险 ................ 22

4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 27

4.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各利益主体 ................ 27

4.1.1政府 ................ 27

4.1.2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 ................. 27

5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34

5.1  宏观方面 ...................... 34

5.1.1  宏观经济的稳定的环境下放开存款利率 ................. 34

5.1.2  健全金融体系,为各相关利益主体提供保障体系 ........... 34


4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4.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各利益主体

任何一场改革都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因为改革首先触动的是现有的利益格局。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这里将相关的主体分为政府、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群众力量这几部分。其中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属于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群众力量属于资金的供给者,而政府属于一种干预力量。

4.1.1  政府

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风险的,它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比如由于缺乏健全的法治体系而大量违约的出现,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了投资不足或过度,亦或是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问题等等。这些风险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大,甚至造成货币币值的动荡,威胁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如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采取的货币政策一部分是通过影响利率体系而达到目的的,利率市场化要求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转变,由数量型、直接型向价格型、间接型转变,这些都给中央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4.1.2  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

金融深化理论指出,金融深化对于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有利。如此,优胜略汰会将效率低下的企业或则项目淘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国家的信贷政策的倾斜、利率优惠等政策使得我国的国企和一些大企业可以比较容易的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取得资金,最终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在利率市场化中他们的原有利益就会受到冲击:首先是实际利率上升后他们需要为贷款支付更高的利息,其次是他们取得资金流也将银行的风险溢价管理而受到影响。

.......................


 5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我国近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存大额长期,后存小额短期”的基本思路,已取得重大成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在下一步放开存款利率如果一步到位风险较大,依旧应该采取渐进式措施,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5.1 宏观方面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以宏观方面的条件的具备为前提,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市场基础制度这些要素上来。同时为了兼顾市场各方主体,这几个方面也是保障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

5.1.1  宏观经济的稳定的环境下放开存款利率

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条件下,不管是过热还是衰退,实施利率市场化都可能加大经济的波动,阻碍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因为在过热期,一旦放开利率,利率就会因上升产生泡沫经济,而泡沫一旦破裂就可能带来银行和企业的破产,造成经济崩溃。韩国的第一次利率市场化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而在衰退期,银行和企业的盈利能力都比较弱,此时强制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使银行经营环境恶化,中小企业可能会破产。智利在宏观环境不稳定下改革最终带来银行和企业的倒闭,改革以失败告终。因此,稳定的宏观环境是各市场主体应对利率变动的重要环境保障,有利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

5.1.2  健全金融体系,为各相关利益主体提供保障体系

放开存款利率以后,利率水平会产生波动,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丰富,有利于形成有效的金融联动机制,同时,利用金融产品融资、分散风险等都是形成有效金融市场的必备条件。对于央行和银监会而言,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放松了对银行定价的管制,利率的变动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各个相关主体面临的风险会增加,如何重新构建一个新的风险管理体系极其重要。在建立发达的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金融安全网、强化宏观审视制度、引入一些不受利率管制的新的金融产品、深入落实存款保险制度等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来规避风险。如美国和日本不断创新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改革的成功就至关重要。而韩国、智利当时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制度,不能保障银行、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因此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3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3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