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未完成”的钢琴奏鸣曲D840探究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十九世纪初,维也纳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他作为 “歌曲之王”而享誉世界。十九世纪中后期,钢琴作品被世人挖掘,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广为流传。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钢琴作品的一个重要的体裁形式,他共创作了 23 首奏鸣曲,其中有两首乐曲的篇幅太短,不构成一个呈示部,所以,值得演奏和探究的奏鸣曲有 21 首。在这 21 部乐曲中,舒伯特创作完成的有 11 首,大家对此毫无争议,“未完成”的有 10 首,今天我们将分析的《C 大调奏鸣曲》(D840)是一首倾向未完成的作品,而其余 9 首是否定性为“未完成”,一直存在争议。 舒伯特《C 大调奏鸣曲》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未完成作品。笔者在演奏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其非凡的含义,本文通过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了解以及对《C 大调奏鸣曲》(D840)的演奏分析,去深刻理解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以期能够为诠释此首作品提供些许帮助。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笔者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查找以及对中国知网的查询,发现国内并没有专门研究舒伯特奏鸣曲的著作,而关于舒伯特钢琴作品的研究,国内硕士论文 36 篇、期刊 51 篇,同样对舒伯特“未完成”作品的研究也相对薄弱,论文仅有 1 篇: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未完成问题”》;图书仅有 1 本: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未完成问题”研究》,这对广大音乐学习者对舒伯特“未完成”钢琴奏鸣曲 D840 的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国外对于舒伯特奏鸣曲及“未完成”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由于语言问题这类著作在国内图书与期刊中却少有发现:Schiff,Andras,Schubert's piano sonatas:thoughts about interpretation and performance ; Schmid , Angeline , Schubert's Early Sonata',Clavier(1997.12),20;Harold Truscott:Schubert's unfinished piano sonata in C major,MR,xviii(1957),114;Edward J.Dent:Schubert's Style,Selected Essays;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具有非常伟大的艺术价值,但研究奏鸣曲“未完成”问题在国内相对薄弱,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对舒伯特“未完成”钢琴奏鸣D840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将此方式运用到其他作品的研究中去。
.......
第一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概述
第一节 舒伯特生平及创作
十九世纪初,在维也纳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舒伯特出生于 1797 年 1 月 31 日,卒于 1828 年 11 月 19 日。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音乐是舒伯特最大的爱好,喜欢音乐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演奏室内乐,使得枯燥乏味的生活充满生趣。舒伯特自幼跟随父兄学习钢琴小提琴,在担任唱诗班歌手期间,他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并开始自己写作。1814—1817 年,他从事教学工作,但他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1817 年他辞去枯燥的教学工作,成为了一名“自由艺术家”。舒伯特的后半生一直被病魔缠身,生活也饥寒交迫,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阻碍他的创作,依然为我们写下了 1500 首作品,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共包括“600 多首艺术歌曲、交响曲 9 部、室内乐和钢琴奏鸣曲约 50 首、宗教音乐作品 30 多首、几部歌剧以及大量钢琴小品。”① 他由于病痛的折磨,在 31 岁就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他贫穷的生活与身体的折磨并没有阻挡他创作奏鸣曲的脚步,并一直孜孜不倦,为我们留下了 21 首伟大的钢琴奏鸣曲。
.........
第二节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分期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已经被各具特色的钢琴特性小品所取代,作曲家们的创作受到文学、诗歌、绘画的启发,注重对个人情感及民族特色的表达。舒伯特作为开浪漫主义先河的第一位作曲家,他充满浪漫主义特色的钢琴小品即兴曲与音乐瞬间,成为这一时期钢琴特性小品中的精品之作。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他的一生,他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中以奏鸣曲体裁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他的创作既遵循了古典主义的创作传统,又充分体现了独具个性的浪漫主义情感。舒伯特的奏鸣曲以抒情性的风格为主,他的抒情性开始个人化,不断注入自己的情感,并逐渐充满了戏剧性与英雄性,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古典主义为主。 舒伯特共写过 21 首奏鸣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 早期的 7 首作品创作于1815 年—1818 年,它们是:E 大调(D.157)、C 大调(D.279)、降 A 大调(D.557)、e 小调(D.566)、B 大调(D.575 或 op.147)、a 小调(D537 或 op.164)、降 E 大调(D.568 或 op.122)。这一时期的作品受到海顿、莫扎特以及早期贝多芬的影响较深,大多呈现古典主义的形式与风格,,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舒伯特在刻意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 中期的五首作品的创作于 1823 年—1826 年,它们是:a 小调(D.845 或op.42)、a 小调(D784 或 op.143)、A 大调(D。664 或 op.120)、G 大调(D894或 op.78)、D 大调(D850 或 op.53)。中期作品同样受到到海顿、莫扎特以及早期贝多芬的影响,但逐渐成熟,形式逐渐扩张,由优美的歌唱性和浓郁的抒情性逐渐具有了戏剧性。 晚期的三首作品创作于 1828 年,它们是:c 小调(D958)、A 大调(D959)、降 B 大调(D960)。“舒伯特的晚期奏鸣曲受贝多芬中期作品的影响较深。”①已经将个人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作品充满英雄性与戏剧性,贯穿他最后伟大的三首奏鸣曲。
.........
第二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840 音乐本体分析........7
第一节 曲式结构........7
一、第一乐章........7
二、第二、三、四乐章........12
第二节 和声特征........15
第三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840 演奏分析........18
第三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840 演奏分析
一、歌唱性的连奏
舒伯特有着“歌曲之王”的美誉,他将艺术歌曲中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同样运用到了钢琴奏鸣曲中。 奏鸣曲 D840 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副题都非常具有歌唱性。在主部主题的开始部分,舒伯特运用了左右手平行八度的写法,旋律十分轻柔,而且抒情歌唱。副部主题标记为“legato”,意为连奏。各声部旋律都十分的明确,右手的高声部突出了歌唱性的旋律特征,而左手的伴奏织体是连续的切分音,不断推动音乐情绪的递进,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在演奏时,我们内心要富有想象并歌唱,通过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将手指放平,扩大指肚与琴键的接触面积,做到一个音平稳的转向另一个音的连贯性。 第二乐章的主题同样充满了歌唱性。主旋律平稳而深情,在演奏时,我们一定要内心充满想象,注入个人的心理描写,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梦境中。通过手腕的“滚落” 以及延缓下键速度将旋律演奏连贯。 力度是音乐表演中音响强弱的程度,通过对力度的处理,我们可以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舒伯特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期,这一时期古钢琴替代了羽管键琴。舒伯特喜欢圆滑、悦耳的音色,反对夸张的演奏技巧,因此在演奏舒伯特作品时,我们要注意对力度的控制。奏鸣曲 D840 中的力度记号非常的丰富。例如谱例 19,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的力度以 p 和 pp 为主,在演奏时,我们要将手指放平,扩大指肚与琴键的接触面积,延缓下键速度同时深且缓慢地触键,这样即使是弱,也不会有声音飘起来的感觉。
.........
结语
舒伯特在古典钢琴的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他一生创作的 21 首钢琴奏鸣曲,无论是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而 D840 作为“未完成”奏鸣曲中内容最完满的一首,非常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 本文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进行了简要概述,使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有了整体的把握。通过探究“未完成问题”,我们对 D840“未完成”的原因有了大概的认识。笔者对奏鸣曲 D840 的曲式、和声、演奏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我们学习与探究这部作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使得众多钢琴音乐爱好者能对舒伯特“未完成”钢琴奏鸣 D840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对舒伯特其他音乐作品的学习有所帮助。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