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思潮下亚文化群体的文化建构——国内网络字幕组为例
第一章亚文化群体——国内网络字幕组概述
1.1字幕与网络字幕组
内地网民对字幕组的初步了解,多是从接触海外影视作品的中文字幕开始的。字幕泛指一种影像内容的说明性文字,一般为人工添加,与影像内容同时出现,其作用是以文字形式显示说明,进而帮助人们理解影像内容。在以电视、电影、话剧为主的立体式影音类符号产品中,文本对白通常会加入字幕,电视和电影字幕多在字幕下方显示,舞台剧字幕在舞台两侧显示。进入互联网时代,字幕也泛指网络影视作品后期加工的说明性文字,一般在作品后期制作环节添加,为对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存在问题的观众提供说明,成为互联网影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说明形式。
目前,字幕这一说明形式在互联网中的使用频率达到了让人膛目的普遍程度。但由于翻译量的加大和汉化工作的繁杂,以—人之力难以完成,于是,基于相同兴趣的相当数量的网友自发合作形式应运而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结成兴趣小组,如游戏汉化组成员会接触自己偏爱的游戏,并通过汉化满足需求,软件汉化组也具有类似行为,影视汉化组亦然,其分类不同、语种各异。
网络字幕组是因兴趣集结的民间网络团体,他们自发形成了有组织、有规范、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网络社区",文务为外来影视资源添加字幕,帮助其他网络视频用户克服语言障碍,同等接触海外优秀影视文化产品。如果将网络字幕组置于"后现代亚文化情境"下考查,我们不难发现,与其他以互联网为主耍交流平台的新的文化类型相比,字幕组具有更明显的后现代色彩和亚文化风格,在内容和形式及传输方式上,在海量信息爆炸与小众评论的构成下,突显了"去中心化"和"讲求个性"的亚文化特点。中国当下正值文化格局的动荡期,多元文化共存的现状在传播技术与渠道的发展下主要表现为网络平民话语权诉求的扩大,其影响延至全国各阶层的熟悉网络技术、接收并传播网络讯息的网络草根,他们寻求着能与主流平等对话并宣传自身文化理念的机会,字幕组正是他们通往独立宣言的重要渠道。
...........................
1.2国内网络字幕组的发展历程
网络字幕组从诞生到现在已逾越10多年,期间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阶段。用阶段划分的方式对字幕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让字幕组的发展轨迹更清晰明朗:
1.2.1萌芽期——海外影视翻译小组的兴趣集结
网络字幕组的产生与发展倚靠"网络"这一载体的发展。我国普通民众对互联网的运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海外文化产品,这一时期也就成为字幕组的萌芽期。严格来说,初具维形的字幕组还不是以"组"自居,那时的字幕汉化大多是属于个人行为,翻译速度缓慢,翻译质量粗糖,但是内地网民对海外影视作品的早期加工制作,最先验证了通过互联网实现海外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激发了部分网民的兴趣。
"字幕组"这一名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是在本世纪初,随着动漫作品在网民间的传播而受到部分网民的热捧,初具规模的"字幕组"这时才崭露头角,但准确地说,这一阶段的字幕组充其量算是兴趣集结小组,短期而不稳定,分散而不系统,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幕组。初期的网络字幕组织凌甜,责权不明,成员在短暂的翻译结束后又会很快分散各处,很少会结成稳定合作关系,因此这些小组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其他互联网用户的普遍重视。
1.2.2发展期——团队专业分工的真正"字幕组"出现
随着2001年宽带在内地的普及,我国网民眼中的网络世界得到拓展。真正意义上的字幕组是伴随这一时期的日韩剧等海外影视剧集传播的开始而出现的。影视字幕翻译的超时长与庞大工作量迫使爱好者们走向合作与分工。送一时期不同语种不同种类的字幕组不断涌现,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发展仍不成熟,分工仅限于字幕组类型的不同,资源发布也相对迟缓,但是这一阶段为海外影视作品在我国互联网上鳥密度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
第二章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环境建构
2.1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转向
文化环境的变迁以其自身内涵作用于当下主流文化的建构,以外延孕育和傕生着亚文化。新的文化元素产生后,主流文化也会经受再一次的考验并积极争取下一步可发展的行隙。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权力博弈初期,新生的力量总是以抵抗和叛逆的姿态呈现。正是在这种不和谐的情境下,文化环境改写着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前期解构关系。
随着后现代文化元素的逐渐丰富,文化理论的逐渐成熟,文化融合势不可挡。文化间虽有矛盾干扰,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关系的缓和有目共睹,虽仍独立于主流文化,但其存在形式却更显温和。在新的文化环境和媒介环境下,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博弈过程中呈现出在主体范围、表达风格和文化类型三方面的转向:
首先,亚文化实现了文化主体由"小众群体"向"大众群体"的转向。电子媒介的兴起为精英文化之外的平民文化搭建了话语平台,身份差异的消解与使用门槛的降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亚文化对大众文化所呈现的带有精英主义和男权色彩的反思,扩展了文化主体的可能性,正从传统媒介形式的小团体模式中突围而出,转身进入多种媒介形式的大团体模式。网络字幕组成员就是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参与文化培养的热也网友,为众网民义务分享和交流外来文化作品。
其次,亚文化实现了表达风格由传统单调向自如多样的转向。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善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单调现状,网络字幕组在文本翻译过程中,不受制于"学院派"的主流翻译规范,融入本±网络热语和甄媛体、淘宝体、凡客体等时毫词汇,在保留原文符号的基础上进行能动性注解,通过文化意象本±化、语言本±化等方式让文本尽可能的更浅白,更"接地气"。同时,符号互动理论描述下的象征性现实,在以资讯复制和图像传播为基础的社会再生产秩序下,呈现出有别于客观现实的仿真特征,,符号与影像的大量运用使文化的培养在"象征性环境"中极易形成。
........................
2.2网络字幕组的亚文化特征
来自世界上各个角落的影视资源正通过非官方的渠道,经由组织化的"再生产"流程,已经或正在成为众人的可选择对象。在与官方权威的文化资源进行分配与争夺的过程中,这种暗涌的文化行为已然温和而低调地举起了一面书写着草根也语的抵抗旗峡。"如果为字幕组进行一次关于亚文化内涵的评估,我们可以说,字幕组是一种关于抵抗与建构的文化,是一种关于生产与创造的文化,同时,字幕组也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粉丝文化。"从群体构成,到文本再生产,再到跨文化传播模式,均体现出字幕组的亚文化风格,这是网络草根表达自身文化体验的风格,也是对主流文化能动抵抗的风格,同时还是亚文化群体追求身份认同的风格。
关于抵抗与建构,生产与创造,字幕组的实践行为让我们认识到文化联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可培养性。通过文化培养过程中体验——表达——理解的循环经历,网络字幕组充当了"培养文化"的"训练人"角色,搭建了多元文化传播中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和精神空间,提供了中国网民接触外来文化的渠道,也加快了亚文化的传播进程。
2.2.1字幕组的群体构成
互联提供了亚文化的传播平台,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网友借助互联网创建起一个个海外文化迷群,字幕组便是其中一种。字幕组成员多是在校学生、海外留学生、白领、业界精英为主的中青年知识群体,具备一定外语基础和计算机水平,对海外文化有一定了解,最重要的是对国外文化作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网络的开放与互动特性赋予了字幕组独有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以人际互动为特征的网络虚拟平台,字幕组建构行为的第一步就是获得具有高度归属感的网络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建构是字幕组形成族群文化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培养"的基础保障,以虚拟空间的建立完成与主流文化的博弈进程。虚拟空间为字幕组提供了生存及网络运营的场所。字幕組的虚拟身份认同机制解构了传统的实体运转模式,建构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组织文化形成机制。在这里,网民通过字幕组的准入及认同考核,加入到文化传播中介的网络群体队伍中,通过自我贡献和与他人互动,形成群体内长期稳定的身份认同和组织规范,由此打开亚文化传播的窗口。
........................
第三章亚文化群体的身份建构.............20
3.1虚拟空间中的"身份建构".............20
3.2字幕组自我身份认同建构.............21
第四章亚文化群体的文本建构.............26
4.1字幕组工作流程与传统译制程序比较.............26
4.1.1官方字幕译制流程..........26
第五章亚文化群体的传播建构............34
5.1传播范围全球化............34
5.2传播路径多元化.............35
第六章亚文化群体的发展困境及策略
6.1字幕组的发展困境
由字幕组制作的翻译剧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包含了从下载片源到翻译字幕,再到实现网络共享的全过程。尽管字幕组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都责权明确、分工协调,但还是暴露了请多问题。
6.1.1版权问题
消费者对数字化的文化内容进行未被授权的复制和传播,是伴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发展而普及的。起初的跨文化信息传播在地域和语言上均不受限,却受限于时间,这一阶段的文化传播依赖于录像带或光碟这种物质媒介,盗版传播现象十分猖獗。直到字幕组的出现,盗版行为才有所减少。字幕组对外国文化产品的复制和分享行为满足了国内网民的观影需求,却落下了版权问题的困扰。名义上来讲,我国法律只承认经官方途径引进的作品才具有传播合法性,境外影视剧必须经过广电总局审批合格后才能进入正规传播渠道,其他任何以个人或群体名义进行的传播行为一律被视为非法传播。在这样的逻辑下字幕组存在追究版权的责难,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学习、研究、欣赏为目的使用他人己经发表的作品,不算侵权。"如果将字幕组的传播行为定性为学术研究是不是可免此一劫。但是无论如何法律并没有赋予字幕组传播行为的合法性依据,版权问题依然摆在字幕组面前,字幕组将以何种方式自我维权并改善法律边缘状态的现状,是字幕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面对商业收编的宿命,字幕组还在为免费分享而奔劳。根据笔者的汇总调查表可知,各大字幕组的奖励形式多是虚拟励章、威望、流量、内部积分等精神象征奖励。但对于字幕组的后方阵地——视频网站而言,精神报酬背后的营销成本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无论是团队成员的知识成本还是网络传播中的物质成本,仅靠团队成员的一味付出与捐助,字幕組不可能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
........................
结语
亚文化群体在文化版图的变迁与文化建构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异彩纷呈的篇章留给了字幕组,一个表达了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渐进式抵抗历程的群体,送种抵抗是字幕组作为亚文化群体获得身份认同、文本输出和多级传播的能动性建构。即使是发展到后来,字幕组所面临的尴尬生存困境也是作为亚文化群体对抗权威、改变从属的体现,无论他们最终能否改变商业收编的宿命,消解政治化招安与整肃的种种危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培养"后现代语境下亚文化传播的文化环境,建构起崭新的文化形态。
字幕组的文化生态为我国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文化产品的亚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当下,寻找帮助字幕组摆脱困境、实现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迫在眉睫,面对商业力量的渗入、主导意识形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字幕组要想继续获得生存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4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