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担负着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虽趋于成型,但他们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鉴别能力明显不足。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就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进一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特别是专题研究大学生这一群体价值取向,实现这一群体核心价值观的输入和培育路径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
1.2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大指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是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科学反映,是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基本观点。现阶段尤其需要把握和处理好意识与当下存在的关系,主导与多样性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赵甲明);有研究者认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分工过程(马永庆);还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限阈(任思奇)等。
其次,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体制机制和途径,而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践行。有研究者认为,民众对核心价值观践行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执政党必须坚持人民本位,而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存在应该做到客观评价、兼容并蓄,同时,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制度建设中去,注重制度化体现本位制度改革与创新(覃世艳、苏志宏)。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主体和引领对象等主客体问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整体与部分折中等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成因(周晓敏)。还有人认为,在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它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引领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陈洁)等。
再次,关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依托“三路径”,即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路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引领示范路径,需要实现“三融合”,即与校园文化融合,与国家重大事件融合,与学校特色融合,需要遵循“三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和以情动人的原则,客观真实性原则,体现时代性原则,实现新的超越,取得新的成果和成就。还有学者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切实有效的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胡开杰)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实为依据,坚持的是实事求是,拿事实来说话。坚持以主体发展、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为主体价值尺度;坚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重视功利与真、善、美的统一理解哲学价值。它是对西方价值哲学把哲学价值混同于功利价值,只重视其功利性而忽视真、善、美的西方价值哲学的超越,是对庸俗价值哲学的超越。
......................
第 2 章 核心价值观
2.1 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
2.1.1 价值
关于人的价值可以分为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两个方面,个人需要的价值是满足个人主体的需要,也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为社会贡献的价值是指个人满足社会的需要所做出的付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是相互统一的、相互影响的,个人贡献和满足也是统一的。人对于价值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主观因素方面的情感、道德、功利等的影响,也要受到现实中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个人所选择的价值和导向必须符合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时的基本价值立场,以及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方向。个体进行价值选择也要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价值,通过主体对客体社会实践的创造和改造,并挖掘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
2.1.2 价值观
“价值观”则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层面的反映。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客体,而是主、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它渗透在所有社会意识形式中,通过各种社会意识形式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价值意识,同时它不与道德、法律、政治等这些社会意识形式并列存在。价值观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价值观无论在实践中自发形成还是经过人脑进一步加工上升为理论形态,都有正确与不正确、先进与落后等性质上的区分,但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评判一种价值观先进与否,说到底要以它反映或如何反映什么样的主体需要和主体利益,看它是否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人类主体利益相一致。构成价值观的要素主要有价值目标、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而活动目的和主要内容就是价值目标,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的价值指向,其实质就是实现主体利益需要的转换。价值追求则是主体在社会活动中探索和寻找有意义的准则。主体在价值选择过程中所产生的倾向性就是指价值取向,它影响着人的价值追求评价标准的形成,决定人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对主体、主客体之间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表现出主体对价值追求的评价、选择的态度,换而言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选择和追求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每个人的价值观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意义联系在一起的,它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以一定的系统或结构、层次而存在。价值观是人们行为最基本的内部指导,它指导着行为主体做出行为决策,主体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会保持相对稳定和持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对事物的好坏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是不会改变的。但同时价值观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也处于发展的变化中,随着社会环境等其他条件的改变,人的三观也会发生变化,,而价值体系不断自我修正和不断构建也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价值观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而一般价值观从属于核心价值观并受它的决定和支配。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1 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理论的区别
当代西方社会是资本主义,它的价值观长期受到主观主义的价值论主导,深受当代西方文化影响,这种文化是以个人为核心的。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个性的解放,人们冲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缚,个人的作用大大增强。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化。人们就以自我为中心去观摩问题,以个人利益,自我情感、欲望、需要、兴趣为基础去理解价值。
英国哲学家彼得·罗素在《意识革命-跨越大西洋的对话》一书中深刻的分析,他说:在西方学者看来,“我们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我们认为宝贵的东西,我们认为是生活中重要内容的东西”。什么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呢?彼得·罗素说:“在西方社会,许多价值都有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因素,在他的后面就是自顾自。他人怎么看我?我是否将得到我所需要的东西?我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我是否拥有金钱?是否拥有物品?是否拥有能使我愉快的经历?我是否是以控制我自己的世界?这些就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认为的先决条件”②。显然,彼得·罗素的论述表明,他认为价值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即价值是评价的产物,是纯主观的东西。这就造成西方主观主义价值论中的欲望论者认为,价值是人们欲望决定的,能满足人们欲望就算价值。但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有高尚的、健康的欲望,也有卑劣的甚至罪恶的欲望,所以认为满足欲望就是价值,这种理论在逻辑上必然陷于混乱。当代西方居主导的价值哲学在理论上限于混乱的原因在于是由唯主体论的单级思维决定的。因此,它必然表现在人的价值观上是崇尚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价值上追求工具理性之上的特点,就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一般就是指以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即詹姆士,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当今世界上居于统治位置的价值哲学是西方的理论价值哲学,而实践价值哲学是新兴的价值哲学。实践表明,理论价值哲学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根源,对当今社会,特别是青年人的影响极大。
我们坚持的是实践价值哲学理论。它的特点是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以民为价值本位,以人的发展为主体进行衡量,从实践和实践的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价值是功利与真、善、美的统一。
......................
第 3 章 大学生价值观 ....................... 13
3.1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 13
3.2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因素 ............. 19
第 4 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 24
4.1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 24
4.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反映 ........... 26
4.3 高校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 26
第 4 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4.1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我国核心价值观“24 字”的提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正面导向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完全消除他们之间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而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去协调他们的行为和利益关系,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他们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精髓和灵魂是我国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它是联系四个方面,实现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自身追求、价值规范、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它们都是我国主导的核心价值观不同功能的体现。
第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对理想人生意义的诠释
现实中核心价值观是客体的具体的表现为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理想对人生(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他们提供了人生方向和人生的动力,它源于大学生的需要,而作为个体人的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一般表现为社会理想(爱国),道德理想(诚信),职业理想(敬业),生活理想(友善)。
第二、应当是大学生“自为”的需要,是使命、任务的要求
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理想信念,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三、应当是大学生的理想中精神追求的最终归属
大学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理想的一种更亲切、更浪漫、更包容、更富感情的梦追求。理想来源并产生于现实,但又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大学生只有在心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最终归属才能实现个人理想,追求自己中国梦的实现。
..........................
结论
本文通过十六大、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以及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研究,通过对价值观等相关概念的阐释以此分析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继承人这一角色。
通过调查问卷来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分析他们这一群体价值观现状形成的原因,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形成原因分析,以此说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同时,也要发挥专业课、大学实践活动等对他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作用。
以上说明,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过后将不断成长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对社会的价值导向具有引领作用。而大学时期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毋庸置疑,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系到我国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能否成功,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西方社会思潮对他们这一群体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尽可能避免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心中树立起国家主导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他们这一群体的价值认同是由直接利益认同逐步上升到理想信念层面的过程,而价值观的基础构成就是直接利益,而理想层面的认同就是价值观的核心构成。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对事物、事件的判断能力不足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我国主导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产生了片面性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在理论功底上相对薄弱,因而对我国主导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由于理论上的欠缺,使得他们这一群体对于国家主导的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出现了一定的偏移。然而,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全面的系统价值体系,在理论上的不足和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树立的价值观就会根基不牢,容易受到错误的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在国家主导的价值观践行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我们所主导的核心价值观知与行分离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承担起对他们这一群体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责任,发挥思政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时代的步伐,实现这一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引路径,使大学生这一群体形成正确的、符合时代、国家、社会要求的价值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4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