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3 08:33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都会对孩子以后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传入,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以及现代价值观念的理解。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价值观冲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理论课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家庭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是理论教育,社会是大众的,反自然化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注重情感性。

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最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人在婴幼儿时期,不管是在身体还是心智的成熟上,家中的长辈尤其是父母对他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敏感而又特殊的时期。他们身心正在快速长成,青春期的叛逆,情绪的不稳定,来自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等等一些特殊情况,使得对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柯尔曼等人在对美国一项全国性的有关学生家庭环境和学习成绩的调查中,发现各学校之间学生成绩的差异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就好,相反的,不良家庭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就差点。很明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

价值观萌芽于少年时期,成熟于青年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理、生理都不成熟,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家人又是这个阶段青少年最亲近的人,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无论从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来看,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一些特殊的家庭,如弱势群体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离异家庭等,其对子女的教育更是令人堪忧的。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开展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在家庭教育的领域,国内学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而在青少年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则较为滞后,不过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日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从家庭教育角度关注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虽然相关研究较少,但也不乏一些有益的尝试。以下试着对改革开放以来相关领域内的重要成果做一梳理。

(1)从家庭教育角度 总体而言,在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诸多因素中,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较多地吸引着研究者们的关注,相对而言对家庭因素的研究则较少,而在家庭教育的研究方面,我国历来不乏对思想道德的研究与实践,但在价值观方面则要欠缺一些了。

较早对家庭教育做理论、系统研究的是赵忠心的《家庭教育学》,这实际上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理论的著作,他采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领域进行理论架构和系统阐发。此后关于“家庭教育学”,还有研究者谈及相关论题,较为重要的有李天燕《家庭教育学》,该书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原则、内容和方法等进行阐述,提出了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具体的行动方针和办法,对不同的家庭教育类型作了有区别的指导。

有学者以整个教育系统为背景来立论,杨宝忠《审视大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就是一例,他认为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奠定了个人发展的基础,而且它具有针对性,是一种效果最为显著的教育。

还有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审视家庭教育,例如从哲学所做的研究有刘云林、钱焕琦编著的《中国教育伦理学》,他们着重从伦理学的视角探讨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而关颖编写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则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出发,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有权威性的著作还有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卢勤的《卢勤谈如何爱孩子》、《好父母好孩子--卢勤 30 年家教精华》、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等。

......................


2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


2.1 家庭教育

2.1.1 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是一个孩子诞生的地方,也是教育发生的第一个场所,了解家庭的概念是了解家庭教育的基石。《说文解字》认为“家”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而在西方的许多概念里,“家庭”甚至包含了“奴隶”的含义。到了近代,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家庭进行了重新阐释。例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概念里,家庭仅仅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它“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与社会集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则把家庭看作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团体。总之,有关家庭的概念,可能存在一些不同角度的解读,但是总体来看,大家也有一些共识,即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人类社会生活基本单位。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故而相关的解释有很多,《辞海》的定义简单明了,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各种不同的界定和阐发,例如台湾学者王连生将家庭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即父母对幼儿所施之情感生活之指导,与道德观念之养成”,广义的家庭教育则是“一个人从生到死,受家庭环境、成员、气氛的直接熏陶或间接影响在情感生活的学习上、伦理观念的养成上、道德行为的建立上,获得身心健全发展的指导效益”。

王先生对家庭教育的定义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在本文中所采用的“家庭教育”的概念便是上文广义上的家庭为界定的。在笔者看来,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即便在学校教育很发达的今天,家庭教育仍然起着基础作用,并且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存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包括学习、生活、情感、性格等等,父母对孩子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故而研究家庭教育,不能单单局限在“家”的空间范围之内,也不能单单局限在“青少年”的时间范围之内,而应在人的一生中对其进行观察。

.........................


2.2 青少年价值观

2.2.1 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是基于感官、思维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是“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价值、意义、作用的观点、看法和态度”,“是关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乐与苦、用与废和是与非的取向和选择”。它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与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有不同的类型,例如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等等,同时也有一些固定的特点,按照学者的总结大概有稳定性、社会历史性、发展性、导向性、系统性等。每个个体都有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价值观也有它们的相似之处。

青少年是人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青少年价值观具有价值观的一般特性,同时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其群体特性也是很明显的。

(1)当代青少年主流价值观 上海师范大学岑国桢教授曾以“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为主题做过一项调查,主要内容是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及取向。所谓主流价值观,是指各种价值观中获得大众认可的,甚至被用作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主流价值观。岑国桢教授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以1285名各类学校的学生为对象,将主流价值观细分为14项,包括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对各项价值观的定义采用语义定义法,在中学生中以命题句的方式来反应语句含义,如“自我观”指实现自我价值,明确自身人生定位,具备独立、自尊、自信、自强等个人素质,具备足够的理性,去除个人中心主义,有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法制观”指能够遵守文明、信用、道德、正义、廉洁、守法、遵纪、秩序等价值。“审美观”指崇尚自然美,时尚美,社会美,具有正确的审美取向等等。“亲情观”指热爱家庭,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等等。不同的价值观可以分为不同的取向,例如国家观、法制观有明显的社会取向,健康观、自我观有明显的个体性取向,人权观、友情观则两者兼而有之。通过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含义认同率还是很高的,但也不乏对消极价值观的认同。例如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集体荣誉表现地比较冷漠等等。从这项研究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一点认识是,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未定型,还难以对同一价值观表现出群体认同,即便是个体对某一价值观的认同也时有反复,这是青少年价值观异于其他群体的主要特点之一。

(2)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偏向 我国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催生出了许多新的价值观,总体来说新时代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性。青少年作为新生代,对于新观念更容易接受,但往往表现地盲从与不加选择。当代青少年对于西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逐渐提升,主要表现是尊重自我、尊重个性,但也往往误入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陷阱。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精华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价值观是需要抛弃的,例如对于关系、人情的过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肃清这些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但在未达到这一目标之前,青少年还是很容易陷入传统误区的。

..........................


3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关系...............15

3.1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起点................15

3.1.1 家庭教育奠定了个体价值观的基础.....................15

4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21

4.1 家庭教育目标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21

4.1.1 光宗耀祖型的影响...........................21

4.1.2 职业定位型的影响..........................21

5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积极影响的对策................25

5.1 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25

5.1.1 家长观念的转变.............................25


5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积极影响的对策


5.1 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中国教育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籍,也有许多教育方面的大家。但是对于家庭教育来说,虽然有许多著名、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例子,但是由于受到家庭教育者文化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家庭教育者把教育完全推给学校,完全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正面作用。

5.1.1 家长观念的转变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各种家训、族规也大部分是关于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者普遍把物质上的丰盈当作衡量个体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家庭教育也出现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非智力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有其大的社会背景的,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阶段,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西方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也随之传入我国,这样的状况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西方重视竞争、创新、知识产权的思想观念激发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西方的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影响着国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家庭教育者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一些家庭教育者也会将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到受教育者,虽然并非其主观上的意愿。有些家长过分看重学校教育,将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从而影响了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是润物无声式的教育,有些家庭教育者并未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的重要性,所以当家庭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传达的是消极、错误的价值观念时,作为青少年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然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者,子女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者,家长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子女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应该重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


6 结论

本文是针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所做的一项研究。家庭是人们出生以来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伴随始终。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并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青少年的价值观处于萌芽与成型时期,学校教育能够塑造人的价值观,但实际上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且往往不具有针对性,社会教育则不具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功能,因而家庭教育在这一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领域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国家一直在努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及本项研究的意义和思路,接下来本文是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的。首先从概念入手,阐发了家庭教育和青少年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接下来厘清了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始分析家庭教育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各个方面,最后提出积极的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家庭教育有其突出的特点,概而言之,有权威性、全面性、针对性、灵活性、广泛性、长期性、渗透性、复杂性、和继承性等,第二章分为五个方面予以了说明。青少年是人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青少年价值观具有价值观的一般特性,同时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其群体特性也是很明显的。青少年在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主流价值观还是表现地较为认同的,但因为特殊的年龄时期,加上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某些误区或缺失,青少年很有可能对某些非主流价值观表现出认同,或者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对抗,这就是逆反心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价值观不断输入,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新旧交替之际价值观多元与复杂化是前所未有的,而青少年处于心智不成熟时期,价值观摇摆不定,极易受影响。这是当下青少年问题频发的症结之一,如何在理论上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是教育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起着基础的作用,尤其是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责任与优势。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关系方面,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起点,价值观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无疑奠定了个体价值观的基础,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施加影响,往往会持续一生,在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下一代之后还会延续下去,持续性和继承性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价值观教育上具有互补性,它们各有侧重点,在教育方法上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家庭与学校之间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应该形成一个长效的沟通互动机制,如此在才能使家庭与学校价值观教育实现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4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4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