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之王程小青电影观念研究
第一章 绪论
本论文选题的选定,始于对鸳鸯蝴蝶派电影深入探究的愿望。研究鸳鸯蝴蝶派电影,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还原中国早期电影的真实史貌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最近十数年来,所谓“鸳鸯蝴蝶派”作为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亮点,也移向电影研究领域中,使急剧变动的早期电影史的风景线上添加新的景观。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重写电影史”的呼声中,“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创作开始引起研究者关注,虽然数量不多,但毕竟显现出一种更开放的史学视野,预示着试图重新还原和建构完整的中国电影史图景的趋势。
本文研究的对象程小青。众所周知,程小青作为一位活跃于 20 世纪 20 至 40 年代中国文坛的翻译家和著名侦探小说作家,鸳鸯派文人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是“东方的柯南道尔”,他笔下的霍桑,是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不但从事文学写作,也投身于电影事业。在开始从事电影创作活动时受到了具体历史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建构理想的影响,他创作的电影体现了他独特的剧作观。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对程小青的电影生涯做通盘的全面系统研究。在对史料文献的搜集与考据的基础上,对程小青不同电影活动的重要案例个体进行深度的挖掘,来探析程小青的整个从影活动的历程、程小青的电影观念、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等。具体探索的问题是:首先是程小青的文学观念是什么?他是如何将文学观念融入到他的电影创作之中。第二作为“旧派文人”“鸳鸯蝴蝶派文人”的重要代表,他的传统的观念是什么?程小青又是如何将他的传统观念融入到他的电影创作之中来回应现代社会?又如何通过他的电影活动将本土、民族的电影文化与观念与世界相接轨?如何将娱乐与启蒙大众结合在一起?最后,讨论程小青的电影观念是什么?他的电影创作是否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学范式?以及他的电影活动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与价值。
……
对于程小青创作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程小青小说创作的研究,尚未有学者对程小青的从影活动进行深入的全盘的梳理,对他的小说创作,尤其是侦探小说的创作,当年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地轰动,而时至今日,学界才慢慢开始对以他为代表的侦探小说界提升研究的兴趣,但是研究的学者和作品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这与《霍桑探案集》本身所取得的成就是极不匹配的。且目前对于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主要侧重在通俗层面上对其进行流派和文体研究,这一研究思路更侧重把侦探小说与正统文学的区别分界作为研究的前提条件。第二,在比较文学的层面上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思路更侧重于《霍桑探案集》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模仿和改进。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海和苏州两地的学者,如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剑龙教授比较系统地考察了二十世纪初鸳鸯蝴蝶派作家所创作的侦探小说,从叙事角度、模式与写作姿态等方面,比较了这些创作对于传统公案小说的突破与创新,认为鸳蝴派侦探小说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滥觞。他在论文中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等对以程小青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的侦探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范伯群先生曾在他的著作《礼拜六的蝴蝶梦》1中指出程小青的侦探小说在艺术上也有相当的缺陷,在构思和写作方面所提意见的确切中要领。文中指出实际上从 1917 年创刊的小说画报已经显现了通俗小说叙事向现代化过渡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由倒装叙述和交错叙述取代传统的连贯叙述;由人物视角取代传统的全知视角;由性格中心和背景中心取代传统的情节中心。虽然其在 1920 年停刊,但对通俗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经常在此刊物发表作品的程小青也有着精益求精的自觉追求,他做了许多切实的努力,在侦探小说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在 1930 年代前期发表的侦探小说的多方面一文中,他对侦探小说的历史、自叙体的利用、取材与命名、结束与开端作了一系列探讨;在世界书局出版的侦探世界第一期上刊登的《侦探小说作法管见》一文中,他将侦探小说的结构分为动静两种。栾梅健先生认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作家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赢得的小市民读者群与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是两个不同境界的社会存在。对此程小青多次表达了他的遗憾之情。并在 20 世纪 40 年代着手对已出版的作品进行修改,也正是对当时通俗文学领域具体发展变化背景的回应。尽管五四作家群并没有把程小青视为新文学的一分子,但据此并不能对其创作做出否定的价值判断,他的追求和努力实际上是建构具有民族主体定位的现代性文化的大局的一部分。那由此就将引发我对程小青电影活动的思考,他是否也受到相应的时代的洗礼,将这些新旧观念定格在他的电影创作中。
……
第二章 程小青生平及电影活动研究
他在 1911 年开始尝试着投稿,受到了当时《小说月报》编辑恽铁樵的赏识,这对程小青是个莫大的鼓舞。程小青以霍桑为主角的侦探小说的创作开始是在 1914 年《新闻报》的一次征稿中,他的《灯光人影》被选中,而且在当时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好评。1915 年,受聘为外籍教师教吴语,于是全家都迁往苏州,在此期间,他的外语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这也为他后来和周瘦鹃一起为中华书局翻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打下了基础。同时,这一次的翻译活动,也成就了程小青后来大量的侦探小说创作,1919年,他发表了首次以霍桑为私家侦探的侦探小说《江南燕》,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他的创作热情异常高涨,创作了一系列的以霍桑为主角的侦探小说,共 73 部,后来都结集为《霍桑探案》。程小青作为侦探小说的巨匠,让他的作品风靡了整个中国,也让霍桑这一人物形象家喻户晓。迁往苏州之后,他与鸳鸯蝴蝶派的文人的关系也更加亲密,,经常在一起聚会,同时,他也先后加了星社和青社,参加这两个社团,对程小青的创作肯定起了一定的影响,星社成立于 1922 年,由范烟桥、郑逸梅等人在苏州留园成立,后来将发展的中心转移至上海,星社总共发展了 105 名成员。星社以雅集为主,又诗词唱和,同时创办了《星》和《星报》。但因为后来星社中有人被军阀买通,为他们办报纸出刊物,于是,程小青和郑逸梅便登报进行了申明,退出了星社,他们的申明表明“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举动,也显示了他们崇高的气节和坚定的立场。正如范烟桥所说的:“论起星社诞生的日子,在七夕,今年的七夕,正是大热不道的当儿,虎烈拉和楼奴一般的狰狞着,因此我们便该在九一八"九一八时中华民国受着巨创的几年,我们要努力于文化救国,去雪此奇耻大辱》”关于这点,范伯群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评价的:“这个团体的确是个继承派的自发组织,在他们活动的形式中,民族、民俗风味非常浓郁,也是很人性化的、很具有生活情趣的自由组合,他们真是一批善于娱乐,也大概很可以助人休闲的作家。”
随着程小青侦探小说的日渐火爆,以及社会活动的增加,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1923 年,他被聘为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教员,同时也开始了和人合办《橄榄》杂志。但也正是这样的一位侦探小说巨匠,在文革期间,和范烟桥、周瘦鹃等人一起,受尽了迫害,到 1975 年,终因生病抢救无效,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
二十年代的上海,处于当时中国文化的前沿,电影事业也蓬勃发展,但当时的电影院,基本都被外国人控制,放映的电影也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影片,中国人自己尝试制作的电影,与外国影片相比,显得情节生硬,内容匮乏,正在电影公司为找不到好的、生动的剧本而焦虑的时候,有的有眼光的电影人把眼光投向了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小说创作,鸳鸯派文人创作的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紧贴人生悲欢离合的素材选择,同时他们本身就拥有一大批书迷,如果把他们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一定可以让当时的中国电影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于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就在这样的一个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文人的身份进入了电影界。他们创作的电影,也和他们的文学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主题基本也都是以爱情、家庭、人生哲理为主,切合了广大市民的审美情趣,出现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鸳鸯蝴蝶派作家,是指一群活跃在上海或苏州等地的作家,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范伯群老师在他的文章里如是说:“鸳鸯蝴蝶派这一文学流派,又称“民国旧派文学”或“礼拜六派”。我们得先把它的这三个名称,略加论述。鲁迅在《_L海文艺之一瞥》中谈及:“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在这里鲁迅点出了鸳鸯蝴蝶派名称的起因。当时人们常常引用“三十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这两句诗,来概括当时流行的言情小说,渐渐地就习惯于称这类言情小说的作者为“鸳鸯蝴蝶派”。但是,这一派中的有些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鸳鸯蝴蝶派,他们辩解道,只有注意词藻与典故的,用华丽的四六句骄俪文写成的言情小说,才是从内容到形式,称得上是真正的“鸳鸯蝴蝶派”,作品应以《玉梨魂》为代表,作者应以徐枕亚为代表。有些作者否认自己是鸳鸯蝴蝶派,他们以别的名目自称。例如周瘦鹃说:“我是编辑过《礼拜六》的,并经常创作小说和散文,也经常翻译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在《礼拜六》上发表的。所以我年青时和《礼拜六》有血肉不可分开的关系,是十十足足、不折不扣的《礼拜六》派。”据说美国曾有一本周刊,名《礼拜六晚邮报》,创于富兰克林之手,历史最长,销数最广,是欧美读者最喜爱的刊物之一。周瘦鹃、王钝根他们就将自己所编的周刊亦定名为《礼拜六》。”这一派文人,他们的文学创作紧贴市民文化的气息,重视最传统的伦理道德,同时他们又受时代潮流的影响,作品中掺杂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受众也多为广大的市井民众,他们作品数量可观,同时他们也活跃在各大报刊和杂志上,这一切,使得他们的作品受到大多数市民的拥戴,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
程小青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电影界,1926 年其创作的小说《母之心》被国光影片公司改编成电影。之后他便开始了为多家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合作较多的有明星影片公司、海岩影片公司、快活林电影公司、上海国泰电影公司、上海国华电影公司。从改编自己的小说,到改编他人的小说,以及为电影公司量身打量剧本,他都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切都激发了他对电影事业的热情。关于这一时期他创作的剧本,我在本次论文的写作中,主要翻阅了程小青从事电影活动的主要时期(1931-1941)与电影相关的报刊、杂志、电影特刊等,现将他主要创作的剧本统计如下:
……
第一节 剧作理论的摸索 .............................................................. 12
第二节 电影类型的初探 .............................................................. 13
第三节 创作经验的总结 .............................................................. 15
第四章:从小说到电影:程小青电影中的侦探元素 ........................................ 18
第一节 电影叙事与文学叙事 .......................................................... 18
第二节 程小青电影中的侦探元素 ...................................................... 20
一、叙事主题:犯罪与调查 ........................................................ 20
二、叙事技巧:诡计与悬疑 ........................................................ 21
……
第四章:从小说到电影:程小青电影中的侦探元素
在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文学对电影的影响可谓异常深远,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方法上,还是在表述方式上,抑或是在叙事方式以及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以及思想倾向上,都和文学作品一脉相承。早期的中国电影,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会十分注重影片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这一出发点,也正符合当时通俗小说的艺术追求,这也成就了很大一部分鸳鸯蝴蝶派文人转战电影界,并取得不错的成就。当然,从文学转型到电影,中间肯定要经历一个适应期,虽然他们在创作小说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面对电影这一个全新的事物,他们还是要在摸索中前进的。于是,在早期鸳鸯蝴蝶派电影的创作中,很大一部分都改编自小说,如郑正秋的《小朋友》改编自《苦儿流浪记》,《挂名的夫妻》改编自《一缕麻》;程小青的《夜深沉》和《金粉世家》都改编自张恨水的小说;严独鹤的《啼笑因缘》也改编自张恨水的小说;朱瘦菊的《古宮魔影》改编自《西游记》;顾明道的《荒江女侠》一拍就是十来集,在当时掀起了一阵阵热潮,这也是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些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之所以也和小说一样,在当时那么受欢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作品符合大众的审美。同时,这些作品的情节设置,也自然延续着通俗小说固有的模式。在情感的宣泄上,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也就是说,鸳鸯蝴蝶派电影和鸳鸯蝴蝶派小说一样,都是以情动人,不管是小说读者还是电影观众,都试图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寻着自己的故事,这就是说小说和电影在揣摩读者或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态上是一致的。在主题的探求上,一致也都是把家庭、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这些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关注的永远应该是常人普通的生活,而这生活,自然就离不开这些。不管是鸳鸯蝴蝶小说还是鸳鸯蝴蝶派电影,他们在人物的设置上也都遵循着市民阶层的接受习惯,像很多的爱情片里,一直遵循着才子佳人的组合,才子佳人为了追求爱情,走到一起,必然经历了各种悲欢离合,这中间阻碍他们在一起的,也许是封建礼教的束缚,也许是伦理道德的捆绑,但最终,大多都还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电影有着和文学一样的取舍,就是遵循接受者的欣赏心理。同时,又有着向传统的封建礼数宣战的意味,只是这种意味,在鸳鸯蝴蝶派的作品里,是含蓄的。从这点上来说,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承担着宣传教化的功能。所以说在以通俗小说为主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对鸳鸯蝴蝶派电影的创作是功不可没的,它对电影的创作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它给电影创作的丰富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渗透到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这种渗透,除了很多的电影的改编自小说,也更由于很多的电影的创作,是由小说的创作者所来创造的。
……
结论
程小青作为鸳鸯蝴蝶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进入电影界的各种活动,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肯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将他写侦探小说的热情用在剧本创作中,创作了一个个经典的电影剧本,他在编写剧本的同时,也开始电影理论的探索,会写相关的理论文章来总结自己的编剧观念,他甚至会自己出资,和友人在苏州开设第一家电影院,让苏州这个离上海不远的城市,最先最全面接触到各个电影公司的电影,因为他的电影院里,总会放映极具时代气息的国产电影。他的一切的电影活动,无疑会给中国早期电影的蓬勃发展添柴助火。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5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