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05-15 19:1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选题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我国的政策要求

首先是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改善公共服务,《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 号)提出了到 2020 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推行电子政务中明确提出:“改善公共服务。首先,中央和地方相互统筹,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政府的政务以电子化的方式建立一套体系并逐步改进。在此基础上,借鉴已经成熟的电子政务模式,将电子政务逐步拓展到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改进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战略》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这一阶段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上。

随后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则主要注重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促进社会各主体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加深对信息的开发利用。尤其是诸如社区医疗、社区家政、社区保安等信息的共享与利用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并且今后也将在政策上继续推动信息化的建设,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对于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不可或缺。

在互联网时代,社区信息化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社区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细胞和载体。社区的信息化自然而然会形成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形成。对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以及研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区管理以及社区经济。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为安徽省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响应国家政策,安徽省积极倡导社区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合肥、宿州、六安、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等 7 市分别开展了各自的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些先进经验,比如由统一的信息化企业科大讯飞的统一推进,黄山市打造特色旅游城市信息化建设等。同时,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顶层设计不合理、体制改革不同步等相应的问题,对于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的研究,汲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加以改进,更好的促进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的建设。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专著以及相关国内社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梳理相关概念和理论上、实践上成果,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概况的了解。

归纳分析法:通过对个别实例的分析,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其一般性的规律,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谓之归纳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的关键在于分析对象个例的选择,个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本文通过选取安徽省三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特征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个案,分析比较它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求得对于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的整体概况的认知以及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内容

文章的理论涉及业务流程再造、善治以及信息不对称三方面理论,实际个案则是安徽省的三个城市芜湖、铜陵、马鞍山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践,本文的核心在于用三种理论来对安徽省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合意性检测,发现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至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框架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本课题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罗列社区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理论基础,对社区信息化的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简单的综述,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指出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社区与社区信息化。解析社区与社区信息化的内涵与范围,指明社区信息化的研究离不开社区这个基层载体,明确本题社区信息化的研究大致囿于城市社区的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较少或并不涉及农村社区信息化以及较小区域的小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

第三章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典型城市个例分析,主要任务在于剖析安徽省芜湖、铜陵、黄山市三座城市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做法、成效、特征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总结三座城市此类建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此折射安徽省全省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状况。

第四章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集中分析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下文提供建议作好铺垫。

第五章,针对问题所在,从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数据共享、人才建设、安全保障五个方面提出理念上或操作上的对策,进一步促进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最后总结全文的主要思路与论点,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缺陷之处,注明社区信息化的关键还在于技术上和组织管理上的统一、协调并对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出展望。

............................


第二章  社区信息化的内涵与范围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信息化

一、社区

社区的含义:“社区”的概念源自国外,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  F,  1855-1936)于 1887 年提出 Community 的概念,于 1932 年底传入中国。1933 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人将其译作 “社区”,当然这里的社区并非传统的以地缘和血缘为形成基础的农业社会的社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同时,当时的社区也并不包括现在的网络社区或者虚拟社区,简单来说,费孝通认为它是又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会学认为,一个社区应包括六个基本构成要素:一定数量的社区成员;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形式的社区组织与相互配合的生活制度: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一定程度的归属感。社区概念极具弹性,根据不同的分析需要,其范围可以做不同层次的划分,但更多的强调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或者以另一种方式来说,它更多的是承载社会功能而非经济功能。另外,虽然社区是建立在一定的地域基础上,但并不仅仅限于地域划分的意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应该还兼具文化、经济、社会功能。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是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因此要重建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社区应有的功能。本题所研究的社区是指城市社区。

二、社区信息化

社区信息化的含义,对于社区信息化理解国内外学者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的定义,有的则是包含的范围不同,国外较早对社区信息化的通俗理解是社区信息化是通过信息和通讯手段的应用,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由于每个人具有的价值取向不同,而人作为主观客体又不能完全摆脱自己的主观意向,因而对社区信息化定义的界定呈现出“百家齐放”的特征。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以不断接近客观的方式来得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含义。通过归纳总结各个学者对于信息化定义的理解,可以初步总结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明显的特征。第一,互联网通信技术是社区信息化的技术承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相互交流互动,通过访问网页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社区信息化;从小的层面的说社区信息化承接的其实即使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例如互联网和政府结合就变成了电子政务,互联网跟医疗结合到一起就催生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跟销售结合到一起就变成了电子商务,类比还有互联网警务、互联网物业等。第二,社区信息化价值取向应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离此种取向的社区信息化建设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所以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既要考虑到各地区信息化建设经济优势,也要考虑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三,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或者是采取政府占主导地位,企业参与合作的方式,政府主导是社区信息化的一大特征。第四,除电子政务外,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城市服务热线以及各类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与管理。第五,社区信息化建设往往配备有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其体制保障。归纳总结上述特征,符合本文主题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可以初步归纳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其技术承载,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其体制保障,由政府部门主导,采用电子政务、开发服务热线,建设系统平台等方式服务于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的过程。

......................


第二节 本文对社区信息化的理解

一、对城市社区的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是由规模大小不一的小社区构成的“大社区”。城市与社区之间除了空间大小不一外,其本质基本相同,所以对于社区信息化的研究不仅仅是着眼于小社区的信息化,还应该包括对于城市社区这个大社区的研究。两者不是大小的关系也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居民生活的小社区信息化的研究可以以小见大,帮助理解大社区的研究,对于大的城市社区的研究可以统筹对于小社区的研究,同时也方便我们对不同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比较研究。

二、对社区信息化范围的理解

比较成熟的社区信息化理论认为,社区信息化应该包含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小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五个方面的内容。社区政务信息化,主要是电子政务。社区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基层政府单位(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非盈利组织等)或社区居民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对象的过程。社区服务信息化,主要是将各种生活服务信息整合到一起,通过电话热线或者信息化平台向小区居民或组织提供有偿或者无偿的服务。小区信息化,主要是现代性的城市居民生活小区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实现小区范围内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主要集中于小区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如综合布线系统、防盗系统局域网的建设,使小区成为信息无障碍沟通的一个整体。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区内的居民以及物业公司等。家庭信息化,主要指智能家居,主要是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庭环境集成,让居民能够超越空间时间对家庭环境进行管理,让居民家庭生活更加舒适、便利。但从目前来看,政府集中建设的主要是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以及小区信息化三个层面,因此,本文研究范围仅是对社区信息化的偏重于社区这个层面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兼顾到信息化建设的全部五个方面。

..................



第三章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践演进及典型案例分析 ....... 18 

第一节: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推进情况描述..................... 18

第二节 社区信息化的先锋──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 18

第四章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特征与问题分析 ............... 28

第一节 省信息化建设特征分析............... 28

一、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8 

二、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性和技术性。..................... 28

第五章 提升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及结论 ..... 32

第一节 对策建议............. 32


第四章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特征与问题分析


结合上述对安徽芜湖、铜陵、黄山市等地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状况的分析,可以初步总结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管理性和技术性,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所在。


第一节 省信息化建设特征分析

一、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综上所述,在安徽省的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目前仍然处于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步阶段,政府仍然在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安徽省的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由原先的社区工作人员转化而来,,外部招聘较少;平台建设层面,主要由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与电话热线组成,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色,比如铜陵市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区直管社区”改革进行的比较彻底的背景下展开的,这就为信息化的建设减轻了阻力,一是社区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是社区行政任务减少使得社区可以倾向于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信息化管理服务。黄山市的定位在于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所以其城市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注重与旅游城市特色结合,注重打造精品社区。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


结论

信息化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主题,在国家重要规划以及战略性文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为我国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因为信息化能够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能够较大幅度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安徽省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是符合国家重要政策的一项举措,也是有效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转变治理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建设社区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达到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初衷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本文选取安徽省芜湖、铜陵以及黄山市三个较有典型性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践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分析法,通过分析三座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对我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认识,并大胆提出对策建议,从顶层设计、资金筹集、数据集成、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为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在安徽省的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笔者认为尚有以下几点需要明确的价值认可。一是全省要做好统一协调规划,防止标准混乱、“各自为政”;二是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明确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城市管理与服务;三是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防护也要同步跟进,不容忽视。

文章试图对社区信息化建设做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文献材料与实践探索的不足,难免有所纰漏,文中的对策建议是根据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关社区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而提出的,其可行性仍然需要实践的进一步证明。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5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5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