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即美”:陆文夫“小巷小说”研究
第一章小人物的生存世相
陆文夫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以熟悉的苏州巷陌为着眼点,书写社会底层的平凡人带给他的感动,感慨岁月流逝中小巷的巨变,用屯、营造着自己屯、中的天地,开创了"小巷小说"的先河。陆文夫站在江南古城苏州,回望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风云与人世变幻,苏州小巷弥漫着浓厚的古典气息,飘散着挥之不去的吴地情怀。小巷,记录着普通百姓的爱恨情仇,书写着城市小人物的百味人生。陆文夫为小巷之人立传,目的就是要找到凡人琐事和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透过他们奇或不奇的百态人生来观照大千世界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重大命题,追溯历史沉淀,思考个人生存和国家命运的问题。
第一节微弱之光的呼换
陆文夫笔下一系列普通小人物来构建自己的文学园林,也生成了"小巷小说"基本内涵和美学风格。"从陆文夫把小说集命名为《小巷人物志》起,从他的许多小说出现以小巷人物志之XX'的小标题起,就意味着作者公开承认他的众多的小说人物形成了一个'小巷人物家族'……是苏州这个环境的产儿,带着苏州的地方特点。他们不仅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而且能够折射苏州文化的各种因素。"尤为关注民间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与陆文夫在解放初担任新华社苏州支社的采访员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在苏州基层采访新闻长达八年之久,走遍苏州的大街小巷甚至被人遗忘的角落,用也去发掘日常的温暖。正是长期的生活积累令陆文夫深知自己的创作优势所在,他依据真实的生活,从最了解、最熟悉的巷中人着手,准确把捏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精神面貌。陆文夫充分发挥文学创作的自觉性,扬长避短,立足于小人物的普通生活,通过凡人小事来寻求个人与时代的契合点。
从成名作《小巷深处》开始,陆文夫关注着苏州城中最平凡不过的普通百姓,以平民视角对那些身份低微甚至不起眼的小人物进行全面审视,让他们重新回到大众关注的领域。在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我们看到的是个体在历史和命运中挣扎生存的辛酸与无奈,体会到世间人情冷暖的复杂,同时也感受到陆文夫对普通人性和灵魂深处的关怀。
.......................
第二节趋利避害的谋略
美籍犹太女学者汉娜阿伦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研究了耶路撒冷法庭审判前纳粹党卫军中校阿道夫艾希曼的案例后,提出"恶的平庸"逐一术语,她在著作《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关于恶的平庸的报告》中认为艾希曼犯下滔天罪行的原因是对上级指令的绝对服从而实现晋升目的,将屠杀犹太人这一惨无人道的举动视为伟大的使命。平庸的邪恶本质上指的是完全没有思想地按照罪恶统治的法令办事,缺乏反思行为并屯、安理得地推卸责任,最终也悲剧地成为历史或国家的牺牲品。阿伦特认为"恶,正如覆盖在毒茹表面霉菌那样繁衍,常会使整个世界毁灭。涉恶的瞬间,带来思考的挫折,这就是'恶的平庸'。"长期以来,对命令的服从被视为一种义务,被当作美德被人们赞赏,以至当权威与内心、道德相惇时,多数人还是选择顺从。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安稳的人生、富足的生活似乎是竭尽全力追求的对象,为实现财富、地位、心理上的满足感,逃避思考,盲目服从,以牺牲正直、良心为代价也在所不惜,甘愿沦落为物质的工具,丧失了个体的责任和勇气,最终成为平庸之民。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几千年来国人骨子里存留的劣根性的体现。
鲁迅先生秉持唤醒麻木灵魂、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文学态度在新时期得到了延续,陆文夫发现了普通市民的人性瘤疾并予以批判,传承了晚清以来改造国民性的主题,揭示出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群体思想病症,即一种中国小农经济的文化也理状态。古老的苏州小城由于小巷、石口等自然环境因素,加之历史悠久封建伦理纲常的人文环境因素,形成了固有的群体心理状态,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恰恰彰虽了封建传统观念在人们身上的投影,并且是一种无意识的潜在浸染。尤其是面临巨大的危难时,人性中的自化、胆怯、懦弱显露无疑,盲目地随波逐流甚至不择手段,世间的正义与良知瞬间丧失殆尽。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苏州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习俗的批判也是陆文夫对狂会群体也理结构中存在奴性特质的反思,剖析着民间传统文化积淀的载体。
....................
第二章姑苏城内的别样风景
第一节古朴温情的"陆式苏州"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写作,陆文夫将落脚点放在苏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目光聚焦水城中那婉诞幽静的石路小巷,那弯曲密布的河道,那粉墙黛瓦的小巷人家。如果说十毛年中陆文夫的小说还没有脱离政治小说痕迹,仍留有革命性的烙印,那么新时期陆文夫全新的姿态在文坛上大放异彩,勾画出一幅幅动人的苏州小巷画卷,弥漫的是浓郁的世俗烟火气息,充满着令人感动的温暖味道。
一、四海之内唯苏州
陆文夫是江苏泰兴人,高中时代到苏州求学时便爱上这座城市,他曾毫不掩饰自己对苏州及苏州小巷的喜爱,"我喜爱苏州,特别喜爱它那悟静的小巷。苏州不仅用自己广阔的胸怀接纳了异乡人陆文夫,同时也给予他文学灵感和素材。正如作家张弦所说,"苏州所给予文夫的不仅是故事的素材和人物的原型,而是整个的创作思维。"陆文夫沉浸在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吴文化的精髓,一生抒发无尽的姑苏情憶。
文学是用语言表述人物和故事的虚拟世界,陆文夫用自己的文学语言创建了一座城市,对苏州的热爱让他不遗余力地把瓜中摧壤夺目的城市形象表达出来,匠屯、独运地为读者构建别具一格的"陆氏苏州"。苏州其特有的地理风貌松立于世界,也树立于文学之林,它既不像粗矿豪迈的北国边睡,也不同于神秘诡谓的热带森林,那起伏的拱桥、婉挺的水巷、秀美的园林,无一不透出婉约清新的美感,无一不彰显出历史造就的柔美秀丽的风骨。
二十世纪韦千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化小说创作热潮席卷了当代文坛,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作家学者们以全新视野重新出发,将地域的风±民俗与人物故事结合起来,描绘出诸多浸染了传统文化的日常生活场景,极具浓郁的市井气息。民俗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中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事项,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民俗与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相辅相成,不同地域的民俗会传达出不同的文化风味,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也将丰富和完善民俗的发展。
......................
第二节梦中天地的世情描绘
苏州小巷一直是陆文夫梦中的天地,在谊里他的文学世界逐渐丰富起来,巷陌变迁,岁月流逝,苏州民间社会一一这道文学风景线仍贯穿于他每一时期的创作。苏州的人情习俗,小桥流水,石板小巷,牌坊园林,特色美食,吴越遗痕等等,不仅以其地域景观赢得了苏州人的欣赏,而且被当作民俗嵌入小说之中,张开的是一个充满地域文化的怀抱。陆文夫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远离主流时代话语和政治纷争,通过苏州小巷的世态人情和民间风俗来表现小巷的诗情和内也独特感受。
一、姑苏饮食的精美
一直レッ来,陆文夫都关注苏州小巷中默默生存的普通市民,在作品中始终把自己的小人物定格在生活的层面,从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探究他们的处世之道,进而发现历史文化和个体命运的交汇点。因此,小巷承载了苏州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广大百姓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温饱问题更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时代条件还是个人因素,吃饱、吃好成为了巷中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从旧时代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到新时期以美食作为精神文明进步的标志,百姓不断发展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沉淀在历史的记忆里。
《礼记礼运》曾提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物和性的欲望是人的本能。饮食是人体从外界吸收用维持身体平衡的营养的过程,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陆文夫新时期的代表作《美食家》就描写了一位毕生致力于吃的寄生虫,朱自冶在解放前是资本家,却并不热衷攫取资本,而是专往于"吃",从早晨醒来到晚上入睡,每一刻都沉浸在吃的感官享受中。小说吃"为切入点,记录朱自冶对美食一生的执着追求及不同时期因美食所经历的坎姆人生。陆文夫在作品中既有对苏州美食丰富的描绘,又折射出中国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对苏州菜的细致描述,以及小说自身所蕴含的丰富民俗学价值,都展示了苏州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即美"的特性得充分展现。小说弥漫着来自苏州底层的温情。《美食家》书写了诸多社会各界的人物,小巷将他们连在了一起,彼此之间传递着脉脉温情。如朱自冶对"我"的母亲这样一个远房亲戚照顾甚多,付给自己长期雇佣的车夫较为丰厚的薪水;而"我"虽然厌恶朱自冶寄生虫般的品性,但在困难岁月还是竭尽所能地帮助他。姑苏世态人情、历次政治风云,由内部环境的纷繁复杂到外部环境的迅速变革,诸多相互联系的事物因食物而最终统一。姑苏城里人情的融和美与丰厚的饮含文化相辅相成,它们承载了苏州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积淀与变革,在送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卷入精美的姑苏饮食文化之中。
.......................
第兰章"小巷小说"的艺术风格.........29
第一节轻柔细腻的苏味语感.........29
一、吴语方言的运用.........29
二、评弹艺术的借鉴.......31
第三章"小巷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轻柔细腻的苏味语感
文学是用语言构成的艺术世界,语言传递着文学作品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高尔基曾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因此作家的语言风格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
一、吴语方言的运用
在高松年看来,"民风制约和影响着作家,同时也制约和影响着小说的语调、节奏和叙述方式。"陆文夫在苏州生活多年,深受吴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吴语方言来表现苏州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底蕴,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所运用的吴语方言也在文坛上独树一峡。
吴方言的代表一一苏州话是南方柔性方言的代表,语调软绵,如清泉一般清脆悦耳,给人无尽的审美享受。"苏州话是吴方言的典型,缠绵婉转,清脆悦耳、调类富于变化、词汇丰富多彩,苏州话轻灵、温婉、清丽的水磨腔调,一向被认为是最优美的方言之一,被称为吴依软语。常言道,"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宁波人说话",形容的就是苏州话柔媚软绵的恃点。"小巷小说"除了在人物和题材上落脚点小之外,于苏州方言的运用上也体现了秀气轻柔的风格,这与其叙材的日常性密不可分。
"小巷小说"讲述的是巷中小人物的普通地方生活,在市民悲欢离合的一生中细细感受送座城市的气息和脉搏。如果说"左翼"文学时期,一部分作家如赵树理、周立波等人运用当地方言土语是为了实现文学的大众化,那么陆文夫开创的"小巷小说"则是因记录平凡人物的生活点滴而有意无意地与宏大政治革命叙事保持距离,何况陆文夫也深知自己文学领域的长处,在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真实的情感态度方面得心应手,因此作品的苏州味也统一于"小"中。
.........................
结语
陆文夫立足于写小巷人物,表法着常人最真实的情感世界,探索着自成一格的城市文学,寻求着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巷小说"。他长期以来在创作的崎啦山路上坚持不懈地攀登,在年复一年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无论从创作思想还是艺术形式来看,都取得了不可小戯的成绩:一是以苏州巷内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将视角放在小人物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结合历史和时代对整个社会进斤深刻思考。事实上,"小巷小说"不仅仅是将着眼点放在苏州的寻常百姓身上,而是以此为背景,放眼全中国,纵观历史长河和时代变迁中社会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引人深思。二是通过含蓄优美的抒情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苏州悠久古老的文化美和小巷深遽宁静的古朴美。凝练抒情的语言形成了陆文夫秀逸清朗的风格,而曲径通幽的文体结构更是让"小巷小说"呈现出一种意境悠长、回环往复的美感。同时,陆文夫尝试着用中国小说的传统形式去表现现代化生活。可以说,陆文夫开创了"小巷小说"的先河,将独特的苏州情结融进文学创作中,为年轻一代苏州作家范小青、朱文颖等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陆文夫的"小巷小说"更加注重社会矛盾和历史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性,也减少了小说的魅为。小说所承载的宏大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小巷小说"秀美清逸的格局,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这也是时代在作者身上的永恒的烙印。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6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