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科书的意识形态研究
第一章 引 论
当前,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变革越来越常态化。一个社会的发展,表面上是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深层次上却是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的更新与改造。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时代的典型标识,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这样一个新知识、新思想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对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保持格外的重视和敏感。现实来看,无论是个体的思维与行为,还是集体的信仰和活动,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支配。意识形态来源于社会,也积极地作用于社会。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关注整体的社会文化,需要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而意识形态正是连接两者的桥梁。意识形态既存在于社会群体中,也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通过个体和群体实践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把社会实践、文化观念、思维方式、教育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审视和分析。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去反思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 概念考辨
一、“意识形态”概念考辨
我们看到,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没有贬义的色彩,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特拉西是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对意识形态概念加以阐释的。特拉西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与心理学有很大关系,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但是在特拉西那里,意识形态概念不仅有着理论的、哲学认识论上的意义,而且也具有实践的、政治学上的意义。他试图使意识形态成为真正的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理论基础。特拉西还试图将他从“理念的科学”所得到的知识应用于整个社会,进而改善整个人类的生活。这样的主张表面上看是一个学术性的,实际上也是政治性的。后来,人们对意识形态的理解远超出了特拉西的本意,意识形态的涵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物理教科书”概念考辨
从明代开始,就有西方的传教士来华传教。这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徐光启就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先驱之一,他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在序中,他把西学分为三种:修身事天之学、格物穷理之学和象数之学。这时,“格物”主要是指包括物理在内的自然科学。总之,在 20 世纪伊始,在中国的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很多以“物理”或以“物理学”为名的书籍。这里的“物理”已经是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了。这些物理书籍中,很多都是翻译来的物理教科书。这些对后来的物理、物理教科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而言,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意义上的 “物理”是西学东渐的结果。现代以来,“物理”概念在中国的广泛接受和传播,人们对物理的各种看法和理解,都与教科书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物理是附着在教科书之上被人们所熟悉和认识的。第三章 理论基础 .................46
一、知识社会学理论............46二、教育社会学理论.....................53
三、科学哲学理论..................60
第四章 理论阐释 ......................69
一、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物理教科书...............69
二、意识形态对物理教科书的作用机制...............................74
三、物理教科书中意识形态的表现类型...............................84
第五章 历史考察 ....................89
一、清末时期中学物理教科书考察..............89
二、民国时期中学物理教科书考察..................................106
三、建国以来中学物理教科书考察..............120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经过前面的考察,我们发现清朝晚期的物理教材主要是翻译过来的。在物理教材的引进过程中,传教士们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传教士们不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们的物理教材也不能代表官方的意识形态。物理教材中的诸多细节自不必说,但从封面上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例如,在《格物入门》的封面上鲜明地写着:“美国丁韪良著”。在清末学制颁布指出,翻译了大量的物理教科书。但是,这些物理教科书并不是由官方主导的,主要是由民间人士来完成的。这些非主流的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保持较大距离,他们的教科书不直接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干预。后来政府对教科书逐渐重视,加强了对教科书事业的管理,但是物理教科书的编写与选用仍有很大空间。换言之,政府对物理教科书控制程度的强弱决定了物理教科书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官方的意识形态。另外,即使政府对教科书实行绝对严格的控制,物理教科书也不可能完全反映官方的意识形态。这是因为,很多意识形态是以一种间接、隐蔽的方式进入到物理教科书之中的。二、相关建议
教科书主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但是教科书所涉及的要素却不限于教育教学范围。对于教科书的认识与理解,不能就教科书论教科书,应当从更大的范围内重新对教科书进行阐释和定位。教科书这个小文本之中,包含着很多大问题。包括物理教科书在内的各种教科书,都是人为主观建构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以往,我们把关注的焦点主要放在了物理教科书的知识层面。其实不然,物理教科书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简单来看,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知识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知识层面指的是物理教科书的表象信息。它们是学生学习物理必须要面对的知识系统,是教师必须要处理的物理知识。意识形态层面主要指的是附着在教科书内容之中的信息。它们不仅涉及到物理学科的意识形态,也涉及到其它各种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应当更新对物理教科书的认识,要能够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待物理教科书。.......
结 束 语
本文的意识形态研究意在做出这样一种提醒: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事物就是现在这个样子,需要保持敏感和怀疑的眼光加以看待。这样一种审慎的态度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元的认识,实现对事物的全面和深入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也许会走向“相对主义”。事实上,我们都生活在并且只能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中,我们的语言、思想、行动、思维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宏大的范式。因此,相对主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避免极端的相对主义呢?我们能够怀疑一切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一种怀疑一切的怀疑就不成其为怀疑”。③因此,在物理教科书的意识形态研究中,包含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态度。但这种怀疑不是毫无根据,而是依托我们现有的各种思想资源和现实基础。正因为如此,本研究不仅是反思与批判,也是畅想与建设。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9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