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官方微博研究
一、《大河报》官方微博开通的背景
(一) 微博概述
微博,即 micro-blog。其定义若从学术界来看,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统一的界定。依照现有资料,微博的定义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定义偏重于微博自身的特点。李开复著的《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给微博的定义是,“微博就是每次发布都不超过 140 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此种定义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网页、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进行信息交流、分享的平台,发布信息内容在 140 字以内,具有快捷和便利的特点,可以实现实时分享,其信息的获取通过粉丝关注这种机制来完成。
第二类定义偏重于微博同博客之间的区别。指出微博是博客的一部分,但二者又有差异,认为微博发布的信息、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内容要比传统的博客小。学者杨晓茹给微博的定义是,“微博是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是基于 Web 3. 0 平台新近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主通过手机或电脑最多只能上传 140 个字或者不大于 5M的图片,他的“跟随者”(followers)就能及时查看该信息并发表评论。微博客具备了4A 的元素(Anytime, Anywhere, Anyone, Anything)。”此类定义中对微博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第三类定义偏重于信息传播角度。参考学界对微博的定义,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认为“微博的媒体属性是基于关注机制进行信息分享的社交网络平台,这个社交网络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个虚拟平台,这里所传递和分享的信息也就是传播学中所指的社会信息,即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有公共信息也有个人交流。”此类定义中凸显了微博的传播特性以及社会交往的功能。
笔者综合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定义,对微博的内涵进行概括:微博(Weibo),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网页、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进行信息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粉丝关注机制完成互联网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其发布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字数在 140 字以内,不仅可以发布、收藏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及转发等多种形式形成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从微博的发布者来看,可以分为名人、草根、组织三类;从微博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消息类、知识类、娱乐类三种;从微博发布的形式来看,可分为纯文字的微博和文字加其他内容形式的微博。
.......................
(二)《大河报》官方微博开通的外在环境
1.传统纸媒面临的挑战
我国报业从 1978 年至 2003 年以来发展迅速,增长势头强猛,居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前列,其发行量与广告接收量持续稳步上升。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还视报业为一种“朝阳产业”,可是进入 21 世纪,传统报业也出现下滑趋势。
2005 年被很多人看成是中国传统报业的“拐点”,《京华时报》总编辑吴海民是持报业“寒冬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媒体市场结构由量变到质变,使 2005 年这个传统报业衰落的信号来的如此强烈,使得具有 400 年历史的传统报业,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将在信息化时代一步一步走向深谷。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轻松跃上了新时代的舞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各种各样的服务类网站创办使得网络上信息丰富多元,这种局面冲击着各类报业。在这一时期,大众开始在网络上寻求得到自己所需信息,服务网络的建立让人们更为便捷的找到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信息,对报纸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各地报业纷纷进入低谷期。
2.国内报纸媒体官方微博发展状况及意义
近年来,媒体微博发展迅猛,以纸媒、杂志、广播、电影、电视为主要媒介形式的媒体纷纷开设微博,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上起到一定的效果。相比微博,传统报纸媒体呈现出线性的、单向传播,自2009年微博(文中所说的微博皆指新浪微博)诞生之后,凭借其传播便捷迅速、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对传统报纸媒介产生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很多大事件和热点新闻在微博上引爆,吸引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微博上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微博成为最爆红的网络应用。微博的兴盛对报纸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从互联网兴盛时,报纸刚刚学会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又迎来了新媒体的巨大挑战,国内众多的传统媒体纷纷调整新闻理念,主动利用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研究摸索二者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加大信息的传播价值。传统媒体不仅可以从微博平台获取信息线索,反过来又通过专业性的新闻报道和成熟的信息传播手段在微博平台拓展用户,提升影响力。
在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生态概念中,生态意味着让不同的媒介能够共生共存,而不是彼此消亡。他认为一种文化需要限制某种单一媒介的使用,从而促进媒介生态的平衡。在《理解媒介》一书中,他认为媒介能够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并且在不被察觉和反抗的情况下改变他们的感知的平衡。所以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纸媒与微博融合互补,使传统纸媒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焕发活力。
.......................
二、《大河报》官方微博的基本情况
(一)运营团队
媒体微博的运营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合理有序的发布消息,《大河报》官方微博的运营团队随着微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也逐渐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2013年4月,《大河报》经历了数字媒体部、3G 运营中心之后,开始成立了新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成立时囊括了纸质《大河报》、网报《大河报》、网站《大河报》、客户端《大河报》、微博《大河报》、WAP《大河报》、微信《大河报》等六种不同形态的产品。目前,《大河报》形成了以纸质《大河报》为核心,以新媒体网络平台为重点的“《大河报》系”的全媒体集群。《大河报》成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之后,在产品布局上,《大河报》新媒体中心主要负责《大河报》微博,微信,大河报网、wap 站、APP 五大产品。
《大河报》微博人员会随着整个互联网大格局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起初成立数字部时主要由报社编辑做,从2011年6月开始,报社开始了两班倒值班(06:00—23:00),每个班次由一名老编辑和两名新人组成,最开始是一个资深编辑把关,另外两人一个负责发布,平均间隔20分钟一条微博,另一个专门负责回复私信和评论。目前来看,微博是早晚班各一人负责正常更新,当有重大新闻发生时随时调配互动编辑,组织微博发布。其中,微博值班编辑都是90后,新媒体中心值班人员基本上都是85后,九成以上是本科,也有部分研究生。
综上,从《大河报》目前官方运营团队来看,自2011年始,《大河报》官方微博实行了全天候的值班制度,人员较之前有专业化的提升,从2013年新媒体部门建立以来,整体微博的运营专业化水平趋于提高,近两年新进人员的学历也有所趋高,但是,对于微博平台的专业化运营,,部门应增加定期员工培训或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不仅熟练网络技术而且要有较强新闻专业素质,更好的扩大《大河报》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
(二)版块设计
《大河报》官方微博页面设计丰富多样,粉丝进入到官方微博界面之后,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板块进行信息的浏览。为了能够更好的和粉丝进行互动,并服务于粉丝,《大河报》根据粉丝的需求设置了活动界面、文章界面以及粉丝服务菜单三个大型活动版块。
读者可根据自身的兴趣或参加官方微博发起的活动,比如近期最新的活动(2015年3月19日)“美食快到碗里来”吸引很多热爱美食的粉丝参与,除了这些栏目之外,粉丝还可以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官方微博发表的实用性文章。而粉丝服务菜单板块,则设计了看新闻、豫百科以及胡辣档三个环节,内容涵盖了国内外重大新闻、极富地域色彩的地方性新闻以及各种杂谈,满足不同层次的粉丝需求,但是笔者注意到,豫百科与胡辣档两个板块的链接均是《大河报》的新闻中心页面。
除此之外,《大河报》官方微博还设有#早安河南#、#午间分享#、#晚安河南#等话题讨论,每天都会发此类主题与大众分享。
《大河报》官方微博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原创;第二是直接摘自母媒,《大河报》当天以及近期的新闻内容,或由《大河报》纸媒记者采写的信息加工整理后发布在微博平台;第三部分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内容或是对一些热门微博博主的博文转发。通过样本分析的方法对《大河报》官方微博信息来源做统计分析,(样本是3320条微博,具体抽样方法见第四部分内容分析之抽取样本中)得出《大河报》官方微博原创、来自母媒消息、转发的消息比例,其中官方原创微博占总体样本的87.3%,转自母媒消息的微博占总体样本的11.9%,转自其他媒体消息的微博占总体样本的0.8%,如图2-1:
.........................
三、《大河报》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 ........................ 19
(一) 研究设计 ............ 19
1. 确定总体 ....................... 19
2. 抽取样本 .............. 19
四、《大河报》官方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7
(一)存在问题 .................. 27
1. 微博内容缺少观点 ................. 27
2. 对母媒过于依赖 ........................ 28
四、《大河报》官方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大河报》官方微博作为河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官方微博,具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和较强的社会公信力。从实践效果上来看,《大河报》官方微博发展的理念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并且呈现出较佳的传播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大河报》官方微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1.微博内容缺少观点
微博是一种“观点为王”的媒体,只有拥有独特的个性和旗帜鲜明的观点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大河报》官方微博的一些内容是在微博中加入报纸电子版的网页链接,配上新闻要点,体现出多媒体融合交互使用的特征,但从内容上来看,过多的陈述新闻,或者是转载其他官博的新闻,缺乏自身媒体的观点。在第四部分内容分析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大河报》官方微博没有新闻评论内容,只有对媒体报道新闻的一个概要,或者是对一些新闻内容的简单重复。比如在报道姚贝娜去世这一消息的时候,《大河报》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而是将《中国之声》发布的微博进行转载,并附上网页链接。编辑再次转发这条微博时发布的内容,则是借鉴了《人民日报》的态度,这种依赖转发或者把问题抛向“你怎么看”的做法,虽然在有些情况下能保证自身言论的安全性,但也大大降低了《大河报》作为权威媒体的公信力。
马克思说:“报刊最适当的使命就是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形成舆论,给共同意志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微博具有消息源、舆论源和公共讨论平台的功能,微博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为无数网民发布信息和发表观点提供了便利,众多的网民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可以向不计其数的读者提供不计其数的消息和观点。网络的准入门槛低和把关人的缺失,加上每个网民的知识水平、认知角度不同,深层的动机和目的差异,这些未经核实的声音和意见呈现出碎片化,良莠不齐,这使人们很难了解新闻事件真相,这个时候,公众就希望有公信力、有权威的专业人士或者媒体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出正确的判断和立场。况且,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没有自己的观点就相当于没有特色,那么新闻就会失去魅力,报纸也会失去竞争力。《大河报》官方微博应该以一种更加独立的姿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大众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
......................
结语
我庆幸生存在一个媒介日益丰富和不断革新的时代,研究一个学界和业界谈之不竭的热点学术问题——微博传播。尽管微博用户数相较往年有所降低,但不管这个媒介平台会持续多久,我们都应该在它存在的时空里充分了解这个媒介平台的特性,以期最大化的发挥它现有的功能。而《大河报》作为中原地区都市类报纸的龙头,在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尝试中也是走在前卫,系统、全面的研究河南省都市报第一大 V 的《大河报》官微就显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必要。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介绍《大河报》官微的基本概况,并对《大河报》官微的内容表现形式、信息种类构成、主要议程设置、媒体倾向性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大河报》官微的评论性报道欠缺,有声音没观点,过于依赖母媒、营销推广不足等问题,提出《大河报》官微应该自采首发,增加评论性报道,凸显出自身特色,树立主流媒体官微形象等。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在每个人都是“记者”的今天,纸媒要想避免被边缘化的趋势,要想保持主流媒体地位赢取话语权,就应该积极适应并利用新媒体,掌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实现融合发展。
但是,在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有一点需要进一步探讨与思考: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形式,本身具有局限性,传播的裂变性不仅会使正能量大范围传播,同时也会裂变性的传播出负面能量,所以在舆论监督以及信息把关方面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9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