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人对于森林,总是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古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中就曾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来描写森林景观;而李白在《菩萨蛮》中“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诗句更是借森林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森林,对于人们来说,既是一种资源、景色,使人们在物质和生活上得以享受,更多的时候则是以人们精神家园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森林旅游,对于人们来说,更多是寻求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而对于从事森林公园开发和管理的工作者来说,在进行森林公园规划时,不仅要考虑物质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程。1982 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从那以后,我国掀起了建设森林公园的热潮,并形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等三级。这三十年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林业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使我们总结出建设森林公园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是我们今后取得更大成果的保证[1]。 目前,在对郁山森林公园进行规划时,如何使景观区的规划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森林公园的建设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对于森林公园的建设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好森林公园同城市的关系,二是,如何突破森林公园自身发展受限制的问题。在森林公园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保护是森林公园发展的基础,保护森林的资源就是保护了森林公园的吸引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在生活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利用森林的资源,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是森林公园发展的动力[2]。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文试图从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分和景观区规划两方面的分析,指导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区的规划与建设,为郁山森林公园的功能区的划分和景观区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在郁山森林公园景观区的规划研究上提出新的思路。 具体说来,本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以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讨近郊型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分理论。 抓住近郊型森林公园既是同城市联系紧密的特点,从理论上探讨近郊型森林公园功能区建设定位。为合理设置吸引力强,景观反差大,游客容量大,景观特色突出,地域性特点明显的功能区提供指导。 (2)以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我国宜与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提供近郊型森林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可操作性个案,丰富我国近郊森林公园地域性特色景观区设计方法。 (3)分析森林公园功能区和景观区规划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以此为依据对郁山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 (4)通过对郁山国家森林公园现状资源、区位特点、资源概括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景观区规划理论与方法提供依据。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森林公园的概念是森林公园建设的理论基础,然而对于森林公园的理解,世界各地在名称和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西方多称为“国家公园”,日本叫“自然公园”或“国立公园”。西方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广义上定义为:由国家通过法规的形式予以批准建立的一种具有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恢复和保护、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具有生态效益的自然综合体。国家公园相对于我的公园分类标准来说,可以看作是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总称。因此,国外的国家公园包含着我国森林公园的类型。地域性景观是指某一地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人类活动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其具有独特的特色与表现,能够相对明确的体现当地的地理及文化特征。 地域性景观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色、建筑风格、生活方式、文化形式等。对于地域性景观的体验形式一般为视觉印象和精神印象,通过对地域性景观的营造,能够更加紧密人们同地域的感情联系[17]。功能区(Functional areas)是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和服务范围而划分的区域。 基地的定位需求决定了基地的功能性,基地的需求越多,对功能区的要求也就越高。功能区是实现基地职能的载体,是基地功能细分的结果。各功能区之间可能存在着包含、交叉、并列的关系。 每个功能区都有直接的目标(如居住、办公、生产、购物、游览度假、生态保护等),相互之间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基地的可持续发展[18]。
..........
2.2 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理论主张将小至具体场所,大至区域的空间都视为具有一定“环境特征”的整体,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考虑整体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在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同时,更加要考虑个体同其他个体,个体同整体的关系。 具体的表现为: (1)同自然因素的关系 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是对景观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它们对景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与自然相适应就是在景观设计时应当与这两方面因素及自然要素相适应。 (2)同文化因素的关系 因为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模式的影响,就会形成同这个文化模式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地域主义景观所要反映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面貌,还必须是对该地区的民俗和文化的反映[21]。 (3)同经济因素的关系 地域主义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地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创造适应当地技术的景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根本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将技术水平回归于过去的水平,而是应该用适当的手段创造适宜的景观[22]。
..........
3 相关案例分析 .......... 14
3.1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 14
3.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 15
3.3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 16
3.4 上海青西郊野公园 ......... 17
3.5 郑州国家森林公园 ......... 18
3.6 本章小结 ....... 19
4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及现状分析 .......... 19
4.1 郁山森林公园概述 .......... 19
4.2 上位分析 ....... 21
4.3 项目现状分析 ........ 21
4.4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28
5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及功能区规划 ....... 31
5.1 功能区划分理论 .... 31
5.1.1 功能区划分理论模型 ............ 31
5.1.2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分模型 ...... 35
5.2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及功能区划分 ..... 36
5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及功能区规划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布局依照分区的模式是一种实用的管理导向方法,通过制定分区管理目标和方案,从而有助于执行管理目标,将工作具体化。在进行总体布局时,应首先考虑分区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根据功能区划分的理论,结合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具体的情况进行布局。
5.1 功能区划分理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对该组织主要管理目标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不同保护级别的保护地,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分区理论模型[25]。IUCN的自然保护地三圈层同心圆分区理论模型是按照区域受保护程度的重要性对保护地区域进行功能的划分,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并根据不同的分区采取不用程度的保护及管理措施。这种分区模式有利于在一个保护地内分解和落实不同的管理目标,效果显著,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核心区是该理论模型的主要区域,以生态保育为主,面积占比是三圈层中最大的,通常占总体面积的 50%以上。同时无特殊情况下,该区域是不允许公众进入的,人为活动受到严格的控制,只允许少量的科研活动;缓冲区可以看作是核心区的延伸,目的是为了降低外界环境对核心区的不利影响而设立的。此区域对公众是限制性进入,可以进行科研教育活动以及少量的游憩活动;过渡区是三圈层中最外围的一层,该区域允许公众的进入并存在居住区和生产区,但是居住区和生产区内只能进行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的活动[26]。 我国早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采取的两区分区模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4 年提出的核心/缓冲区(core/buffer zone)模式[27]。1994 年我国颁布了《自然保护区条例》,在原有两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区,这种分区模式与 IUCN 自然保护地三圈层同心圆分区模式基本一致[28]。
..........
结论
现如今,国内对于近郊型森林公园的建设分区及景观区的规划大多是参照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公园的规划,没有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统一标准。国内近郊型森林公园的建设参差不齐,并没有系统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定位,近郊型森林公园还以比较粗放的经营和单一的项目体验模式发展。通过此次对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的划分模式分析及景观区的规划,总结出以下方面,以在为近郊型森林公园规划开发的时候予以参考,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大家予以批评指正。
(1)近郊型森林公园一般邻近城市,距离大中城市一般在 20km 以内。大多位于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的山岳丘陵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在对近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临近城市这一特点,在景观区和景点的规划和安排上,应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同城市公园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分析场地现状时,应对交通道路的规划先行考虑,必须协调规划区的对外道路交通与对内道路交通,使内外交通形成良好的联系,能够更好的发展广阔的旅游市场,便于引导游客,与周围旅游资源形成共享。
(2)对于规划区所属的森林自然资源的特殊性,规划区内的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规划。通过功能分区对规划区在功能性及使用性上作出明确规范,对用地控制要首先进行规划,遵循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对生态环境采取一定的对策及措施进行保护。如明确保育区、游览区和服务区的界限,控制游览区的游客容量、对保育区进行生态保护、对服务区控制开发强度等。
(3)森林公园的规划核心为森林,其景观区的特色以及游览项目的设置,都应以森林资源为主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基础。在满足游客到此休闲观光的同时,以森林游憩为主要功能,可运用多功能组团的空间布局,在此功能定位上进行规划区内森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改造。
(4)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通过对规划区优势资源的分析整合,总结出规划区内的特色森林资源,结合功能区及景观区规划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了各个资源之间的重组,理论结合实践,并将理论赋予实践,得出了适合郁山森林公园发展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以及景观区的规划设计。由于实践及资料的获取有限,对于景观区规划的论述尚较为浅薄,文中的规划与设计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后续研究可以给予批评指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研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9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