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内向初中生独处与情绪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7 06:44

第 1 章 绪 论

综观心理学界关于独处的研究,九岁前和青春期阶段的独处研究相对比较多。我国九岁前的儿童和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的独处需求和体验得到研究者重视的原因,是因为它关系到个体一生的自我认同的形成,还关系到个体应对困难的胆量与勇气的发展[6]。所以,在这两个阶段,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孩子独处需求的了解和尊重,提供孩子独处的恰当场所和机会,在独处体验上发展成人与孩子良好的互动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研究者来说,了解青少年独处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初中生独处的规律,研究满足青少年的独处需要的方式,开发促进青少年通过独处改善负性情绪的方法,开发促进个体通过独处完善人格和整合内心的措施,都是有益的工作。从以上前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独处与人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我们通常会认为,内向的人往往是安静的、远离社交活动,因而他们是喜欢独处的;外向的人则是开朗的、喜欢与人交往的,因而他们被认为是偏爱群处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人,他们性格内向,却不喜欢独处,反而在自己一个人时感到恐慌,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陪伴。而一些外向的人虽然性格活泼、喜欢与人交往,但是他们仍对独处有着特殊的偏爱,他们能安静的享受独处,在独处时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科学研究上,有关人格与独处的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综观这些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内向初中生独处与情绪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独处

Winnicott(1958)指出,婴儿时期,个体与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是其今后独处能力发展的根源所在。照顾者给予婴儿一种支持性的环境,这种环境能够与婴儿有较多的肢体触碰并且能够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那么婴儿在这种放松的心态中时就会有了“我”的意识。在母亲身边的孩子慢慢习惯能够自在的独处以后,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也能够自在安心的独处,能够探索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总的来说就是儿童能够逐渐接受这种支持性的环境,并把依恋对象慢慢融入自己的内部世界中。Winnicott 主张在心理治疗时治疗师可以赋予病人“新的客体”。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与病人积极互动,还要在某些时候保持沉默,,这样才能够让病人将治疗师这一客体内化,他还认为,让病人重新退化至幼儿时期,能更好的去除“假我”而找回“真我”[24]。

2.2 情绪

情绪维度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情绪都可以由几个维度组成的空间全部包括。这一理论的引入避免了基本情绪理论取向的困境。加入情绪维度,构建成了情绪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使得用同一标尺将情绪量化这一事件变成可能。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他认为构成情感过程的三个元素分别是愉快到不愉快、兴奋到沉静和紧张到松弛。Schoolsberg 提出了三维情绪量表,由激活度,愉快到不愉快,注意—拒绝三个维度构成[45]。很多研究者对情绪维度进行过研究和总结,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情绪受三个维度影响,分别是效价、唤醒度和优势度。效价是指个体的情绪由不愉悦到愉悦的体验及其程度,是情绪状态的正负特性;唤醒度是指在个体情绪出现时,伴随发生的神经生理激活水平,分数的高低与激活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也就是个体兴奋的程度。优越度是指个体对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的控制状态,控制感越高得分就会越高,反之就越低。所述的情绪三维度中,由于情绪效价是情绪变异的主要来源,情绪唤醒度跟情绪活动也是切实相关的。所以,本论文把情绪效价和唤醒度作为考察个体情绪的主要指标。

第 3 章 研究方案.................. 20

3.1 研究目标 ..... 20
3.2 研究内容 .................... 20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0
第 4 章 内向初中生独处与情绪的关系的研究.................... 21
4.1 研究一:内向初中生独处偏好的特征 ......... 21
4.2 研究二:初中生内向程度对独处体验的影响 ..................................... 31
4.3 研究三:两种独处状态对内向初中生中消极独处者情绪的影响 ..... 34
第 5 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48
5.1 总讨论 ................... 48
5.2 总结论 ............................... 50

第 5 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5.1 总讨论

本论文由三个研究组成,研究 1:考察内向初中生独处偏好的特征;研究 2:在研究 1 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内向程度对独处体验的影响;实验 3:在研究 1 和研究 2 的基础上,将有关注的独处作为实验干预手段,进一步考察有关注的独处和无关注的独处对内向型消极独处者情绪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内外向初中生独处偏好差异显著,内向初中生更偏好独处;典型内向与倾向内向初中生在独处体验上差异不显著;有关注的独处组被试情绪变化有显著差异,在进行了有关注的独处后,被试情绪效价唤醒度显著提高。基于此我们进行原因分析:首先,独处偏好理论。Burger 指出,独处偏好与人交往这两个方面都可以来理解独处与个体适应性及幸福感的关系。一些人偏好独处,所以他们比起与人交往更愿意选择一个人享受时光,他们不仅能在独处时感到舒适还能从中获益;而另一些人他们偏好社交,认为与人相处的时光才是值得享受的。虽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但是这两类个体都可能拥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5.2 总结论

(1)内外向初中生在独处偏好总分上差异显著;内向型初中生独处偏好总分显著高于中间型和外向型初中生,中间型初中生显著高于外向型初中生。内外向初中生在独处价值上差异显著,内向型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中间型和外向型初中生;内外向初中生在独处方式上差异显著,内向型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外向型初中生,中间型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外向型初中生。与中间型和外向型初中生相比,内向初中生更偏好于独处。(2)典型内向型和倾向内向型初中生在积极独处,中性独处和消极独处体验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
..........


研究不足与展望


(1)本研究选取被试为初中生,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取高中生,比较初中和高中这两个阶段,研究结果有何差异。(2)在实验三中尽量对实验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验的进程中,有些额外变量仍对实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以后在研究,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3)由于独处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可用的量表依旧很少,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开发更多信度效度较高的量表进行独处的研究;(4)本研究使用图片评定作为因变量的指标,今后的研究中还要增添更为精确的研究指标。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0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0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