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现如今,世界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同时企业的竟争优势也正在不断的以加速的方式被创造出来,或者正在加速被侵蚀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一直以来,企业关注的焦点都聚焦在如何维持、提升企业的持续竟争优势上,同时这也是管理学界近年来探讨的课题热点。Teece 等提出“动态能力”概念,动态能力强调的是企业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需要整合、重构内外部能力以达到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性。随后“动态能力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共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 21 世纪,知识的创造、知识的流动以及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企业要想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创新。相对于以往有形的财物、人力的资源管理,由于外部信息的高度流通性,如今企业的创新和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企业能否在环境变化的同时不断获取新知识、并整合新知识。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的加速流动,获取、整合新知识不仅再是一个企业内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企业间以及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产学研合作创新这一新型的创新模式渐渐兴起,并成为企业创新的重点方式。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这一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式,产学研合作创新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产学研合作创新涉及到几个主体,根据合作创新主体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合作模式,其中,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目前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导模式。十八大报告也曾重点对产学研合作创新做出指导,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这就有必要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集聚到企业,因此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因此,如何全面、客观的分析影响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从而使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自 Teece 等提出“动态能力”概念以来,学术界逐渐接受了“动态能力理论”,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共识。但是现有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文献研究,内容较为分散,相关概念、内涵以及构成维度多种多样,尚无统一定论。
同样,在现有的相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研究中,较少会有学者对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能力进行研究,相关探讨明显不足,而学者们更多的是关注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方式、动机等问题上。
即使不论是关于动态能力,还是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角度也很丰富,但鲜有文献将二者的交叉点就行研究,来探讨企业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动态能力,更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将二者结合,探讨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能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1.2.2 现实意义
本文以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能力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以及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相关内涵提出构成维度,并对研究中提出的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相关维度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绩效的影响作用进行测量,从而给企业管理者以借鉴。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动态能力
2.1.1 动态能力的提出
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要追源至上个世纪 80 年代,在那期间相关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主要有两大理论在那期间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一个是资源基础理论,另一个则是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是随着 Barney (1991)的研究而渐渐得到推广。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所掌握资源与能力的异质性,即与掌握了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资源与能力或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这是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在这些异质性的资源与能力在被利用过程中转化为企业的成本优势,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对资源基础观提出了的质疑。资源基础观是一种静态的分析,难以在如今市场需求复杂多变、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客观环境下切实研究。同时,资源基础观也没有对资源的获取、资源的使用和资源的更新等竞争优势产生的过程进行深入地研究。
另一方面,1990 年后,随着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GaryHariel)的相关研究使得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得到了推广。与之前的研究理论相比较而言,核心能力理论更多的强调的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重要性。核心能力理论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该理论忽视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由于核心能力的长期积累,企业会产生一种惰性,这会导致企业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这即是我们所说的核心刚性问题。同时,现代企业的创新速度在加速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新产品或新服务的生命周期将会越来越短,这时企业的成长就会受到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的干扰。
基于此前资源学派的静态研究视角(Barney,1991)以及能力学派的核心能力“刚性”问题( Leonard-Barton ,1992),再加上路径依赖性所产生的“惯性陷阱”问题( Burgleman,1994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和行业环境都越来越复杂,而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在如此动态的环境中,相互之间的竞争则就变得更加的激烈。
面对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必须及时应变,不断整合、重构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与能力,从而抓住不断出现的市场机会,获得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市场环境越来越难以琢磨,传统的静态能力理论已经不能充分帮助企业了解为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保持自身的持续竞争优势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以及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动态能力的学说也因此而产生。
....................
2.2 产学研合作创新
2.2.1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涵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同时由于国家的号召,我国对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始了初步探索。顾名思义,“产”指产业,“学”指学校,主要是大学或学院,“研”指研究机构或研究所。
目前,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内涵的界定层出不穷,表 2-2 整理了部分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涵界定。
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相关文献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聚焦在 R&D 合作方面,即研究开发阶段;而我国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研究则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包括产学研各主体在前期的合作研发阶段,以及后期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工业化、商业化阶段,这是一个更为广义的研究过程。
..................
第 3 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21
3.1 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过程 ............ 21
3.2 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内涵........... 22
第 4 章 研究设计 ........... 30
4.1 问卷设计 .................. 30
4.1.1 问卷设计过程 ................. 30
第 5 章 研究过程与结果 ................. 38
5.1 初始问卷调查 ................ 38
5.2 正式问卷调查 ............. 39
第 5 章 研究过程与结果
由于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测量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为此,本研究利用初始问卷在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 4 个维度及其相关关系,以及其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初步调查,对问卷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形成最终问卷,最后根据最终数据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5.1 初始问卷调查
为保证后期实证的准确性,前期小范围发放初始问卷,通过对初始问卷调查样本的数据质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测项进行相关修正。初始问卷主要发放给本校 MBA 班学生,共发放 45 份问卷,回收32 份,有效问卷 29 份。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检验数据样本的效度。先对样本数据用 KMO 和巴特利球星检验数据来检测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 值越接近 1,则样本数据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反之,则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一般认为,,当 KMO 小于 0.5 则表明样本数据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的 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星检验结果如表 5-1 所示。
由上表可知,KMO 值为 0.793,大于 0.5 的标准,表明变量间的共同性因素很多,统计值的显著性为 0.00,小于 0.01,说明数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主要就本研究的发现进行总体的讨论与分析,据此概括本研究的结论及创新之处,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和对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怎样才能持续的获取竞争优势始终是一个焦点的话题。本文基于此现实背景,以动态能力理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为基础,从动态能力角度研究了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主要探讨了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维度测量模型的有效性,及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从以上研究意图出发,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运用 SPSS 和 AMOS 统计分析软件,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1)创新性地将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其动态能力进行结合研究
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内外部资源,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过程也是企业活动的一种,那么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能力的动态能力也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一部分。那么,从动态能力角度出发,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能力研究是可行的。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指在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部能力的能力。
基于此,本研究以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可由 4 个维度构成
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出发,主要是以 Teece 等人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为研究基础,并采用了何泽军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概念框架,根据企业在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的行为特点,提出了本研究的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模型。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能力的动态信息利用能力、技术学习与整合能力、技术战略隔绝能力与技术产出与扩散能力这 4 个维度的有效性及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1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