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服务型政府框架下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构探究

发布时间:2016-06-07 11:13

一、  服务型政府概述


(一)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价值

1.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从最早被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提出,到世界各国学者对服务型政府的认可及支持用了不到八十年的时间,给服务型政府下过定义的学者屡见不鲜。

施雪华教授给服务型政府下的定义是: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或者政府形态,其指导理念是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思想,以民主制度为框架,中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施教授认为服务型政府的标志有四个:一、主要职能和结构重心在于社会服务;二、政府鼓励公民参与,并致力于公民参与机制的健全;三、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四、服务型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彻底颠覆。

肖陆军在《服务型政府概论》一书中对服务型政府的定义:服务型政府是按照公民的意志组建起来的,其核心理念是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权利本位思想,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履行政府的职能。

魏斌给服务型政府下的定义是,政府首先要从民意的要求出发,用公开的方式对政府工作的目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给为公民、社会组织和全社会提供一些便利、周到、有效的帮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上定义在笔者看来已经基本上全面的表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完美初衷,并且详细的给出了政府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重点和应该秉持的态度,然而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最终的结果做出清晰界定。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是一个过程,服务性政府建立的目的却是一个结果,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

....................


(二)  服务型政府下政府与公民的逻辑关系

服务型政府下政府与公民的逻辑关系显得至关重要也十分微妙,这不仅仅要求政府和公民之间达成相互的信任及支持,更多的是要求互动机制的完美运行和政府对公民权利的至高崇尚。

首先,公民权利本位是政府和公民逻辑关系的起点。政府只有真正地把公民权利摆在工作办事的第一位,政府工作办事思路以公民权利为导向,一切工作的开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王专制是三权为一身的集权主义,法律是君主制定的,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臣民是君王的臣民,生杀予夺都由君主说了算,封建时期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牧羊式关系,政府对人民是统御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政府的独权。在当今社会下,封建时期的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已是绝不可取的了,公民权利本位才是服务型政府下政府与公民逻辑关系的起点。在服务型政府框架下,政府对公民的权利不是干预而是尊重,公民的需求是政府最终服务的目标。公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应当是政府工作成果的鉴定标准之一,公民对自己不满意的政府应当有权利要求其更改,公民对政府有监督的权力,公民对政府行使监督权。

其次,政府与公民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公民将自己所需所想告知政府,政府在“公民权利本位”的指导下,为公民建立起其真正需要的社会运转模式及行政管理模式,良性关系才能稳健运行。培养公民建立有序和谐的公民社会,公民在公民社会的引导和熏陶下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建立有效的、良性的互动机制,保障公民在互动环节中的人身权利,完善和组织社会化的公民社会,增强公民的主人公意识和自觉意识,积极合理的互动,完善细致的保障都是政府和公民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前提。

最后,政府与公民应该保持公开的沟通,开辟言路,多方位发展公民问题解决途径。让公民在遇到难题时可以顺利地解决,遇到冤屈时有地方诉求,在此过程中,完整的、平等的、有效的、友好的、人性化的互动是根本。让公民在一次互动中体会到乐趣和满足感,才有可能引发公民下次互动的意愿,并主动传播互动的益处,扩大互动传播的途径。政府的政务公开应当以公民需求为导向,而不是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可以借助网络问政,网络问政的形式已经在很多省市开展了试验,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开言路有利于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行政事务管理环境,政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有效的资源作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决断,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听取多方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拓展思路和处理问题的路径,有利于政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也有利于改善政府和公民间关系僵化的局面,缓和政府和公民的关系,增进政府和公民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


二、  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的建立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是为了达到更伟大的目标而必须建立起的基础设施,只有基础设施完善并且质量过硬,才能顺利的达到最终的目的。


(一)   市场化改革是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立的内部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原先的全能型政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所以必须加以改变,政府应该站在服务人民的立场上,在行政过程中向善治的方向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在民主政治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集权型政府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政府应该转变行政模式,在行政的过程当中向善治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行政法治特别需要的是一个具备服务人民的理念并投身于社会治理和获得最佳效果的政府”。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分层,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民主体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并且强烈地要求政府聆听自己的“声音”,强烈地要求参与到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去。通过有效地参与,公民能够明确地了解政府制定决策的原因和依据,从而能够促进公民对政府机关的决策形成政治认同感,培育公民与政府之间和谐关系,从而使决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地顺利。同时,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政府依法执政,使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一个完善高效的行政体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做到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和廉洁高效,也必须依赖公民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监督政府的行为。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的是全能型的政府角色, 政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行全方位的干预和控制, 公民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管理, 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可能。这表明政府与公民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关系,即政府是决策者和执行者,而公民只是被动的接受安排,使得公民的主体意识和人格得以丧失。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实行市场经济,公民的思想得以解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十四大召开之后, 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个人财产得到保障;政府权力逐渐下放, 对社会尤其是对个人的生活不再进行全方位的管控, 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明显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 一个与过去相比,相对独立的市民社会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在市民社会当中, 公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并十分重视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并且随着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公民已经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影响政府决策了,因此不断要求政府在制定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时得到发言的机会。

.......................


(二)  经济全球化是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立的外部需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它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动力,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一个相对优势的地位,并在国际社会中,制定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发展的相关国际经济规则,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参与的过程中,被迫承诺并且不得不遵守现有的规则。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了来自国际经济规则的多重约束,而且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尚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虽然我国经济受到国际经济规则的多重约束,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适应国际经济规则则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去适应国际经济规则。适应国际经济规则不仅是政府的行为,同时也是个人的行为,这就表明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应对国际经济规则对我国经济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出口量不断增加,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规则,特别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缺乏了解,经验也不足,因此,我国在解决多边争端的过程中,不会运用国际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造成对我国企业十分不利的结果。而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政府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可以为企业解决争端提供强大的后盾。

适应国际经济规则即表现为对现有国际经济规则的遵守,又表现为对国际经济规则得修改和制定。我国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尚缺乏足够的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国际组织中缺乏自己的代言人,这就需要我国要保持国际国内用人渠道的畅通,积极向国际上的重要组织输送我国培养的管理人才。这么做既是争取国际社会的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也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社会当中贡献力量的重要体现。

..........................


三 、  当前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5

(一)  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政治参与权的理念差异 ....................... 15

1.  价值认可的差异性 ................ 15

2.  参与理念的差异性 ................... 15

四、服务型政府框架下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 ......................... 21

(一)  建构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与公共服务最大化的路径模式 ................. 21

1.  提倡市场竞争机制,创新政府公共产品供应手段 .................... 21

2.  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转变政府社会管理实施理念 .................... 21


四、服务型政府框架下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


(一)  建构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与公共服务最大化的路径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深水期,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不融洽,经济发展初期涌现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被大量空白的市场和巨额的经济利益所掩盖,表面和谐的情景在中国经济大繁荣的增长中被忽视。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曲线从陡变缓,经济增长的智力要求和科技含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汹涌而来。政府在发展观的统筹建设过程中,在社会公共产品的供应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少全面系统的有效路径,建构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与公共服务最大化的路径模式成为政治改革中的必然选择。

 1.  提倡市场竞争机制,创新政府公共产品供应手段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公共产品的供应主要由政府垄断,造成的弊端就是各个服务机构之间失去了竞争的动力,造成效率低下,白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却很少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公共产品供应的领域,为了提高我国政府的能力,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放一些公共领域,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私营部门进入,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政府公共产品供应能力的提高,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政府公共产品供应能力的提高,是当今社会政府治理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近几年来,在某些基础行业的公共产品供应领域,政府已经尝试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党和政府在政治改革的探索期不畏艰难,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做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最为正确的选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建立良好有效的政府和公民互动机制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根据国情脚踏实地的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模式。

服务型政府框架下,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单纯的是公民的事,而是二者有机结合,互帮互助,互相扶持,共同建立的“幸福政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政府在互动机制下创造出公民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民在互动机制下向政府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在政府和公民二者的合力下将政府的发展引向政府愿意、公民认可的方向。

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建立的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政府和公民历久以来存在的各种偏见和误会会在互动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制造种种矛盾和隔阂,但是随着公民参与与政府回应机制、政府倡导与公民响应机制、政府倡导与公民自治机制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对话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相信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的建立指日可待,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