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7 11:16
第一章 绪论
经过前几次的课程改革,学界对英语学科的认识逐渐从浅表化的工具性内涵,转向逐渐重视语言学科的社会文化内涵,教育目标中的交际能力得到正名。总体上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改革都是建立在学界对英语教育本身的理解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英语教材也从以语法体系为脉络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逐渐走向语言的功能、话题,直到学生真实的学习任务。这是课程改革的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层次。在我国以教材为本的教学传统中,教材的改革很好的支撑和导引着新课程的实施。从学校英语教学的角度,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不断清晰而明确地更新着教师的教学理解,为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受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影响,传统固有的唯知识、唯教材、唯教案、唯课堂的教学理解依然左右着英语教学实践,素质教育的实现困难重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十年中,这种传统如何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种传统是否已经开始改变,它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落实,是研究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课程实施
富兰,辛尼德等人对课程实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课程实施是一个课程计划被教师执行的过程,是一个预期的课程的实际运用情况。根据他们的观点,存在三种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即忠实观、相互调适观、以及课程缔造观。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一般而言,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而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或是将变革引入实践。奥恩斯坦(Allan C.Ornstein)和汉金斯(Francis P.Hunkins)认为,课程变革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持阶段。起始阶段设计课程实施过程的步骤,并使学校接受已计划好的改革项目。实施阶段作为“行动的”阶段,要把各种正在断讨论的模式和方法付诸实践。维持阶段(或称制度化阶段)是控制改革的重要阶段,若没有计划好本阶段的工作,课程变革很可能会慢慢衰落直至停止。课程实施被认为是课程变革的第二阶段。二、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性质、价值和优势的分析,有利于清晰定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成积极而合理的理解与期待。但课堂教学实践不仅仅是由英语学科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它的实践合理性更多的受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研究首先对支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必要的回顾。同时,本研究关注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现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必然的途径,为了清晰的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并积极规划研究的路径,本研究也将关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第三章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分析..............39
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制定..........39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整体结构和特点.............41
三、小学英语课程分级标准解读...............43
四、课程实施建议解读..........50
五、小结............................52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53
一、研究的基本框架.........53
二、研究方法...................54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57
四、资料的搜集过程........58
五、编码............60
六、效度和信度分析.............62
第五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67
一、课堂分析的基本框架与方法..............67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77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征分析.............97
第七章 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课程方案对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影响
从修订的课程标准来看,课程方案的完善和清晰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建议的可行性和附录的指导性更强三个方面。在课程目标的操作性方面来看,《标准》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方面,并在不同水平的目标设计中,具体描述这五个方面。从课堂教学分析的结果来看,这种课程目标的制定方式能积极指导教师的实践。在研究的几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但又不是片面模仿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求大求全。而是真正贴合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而展开。这证明教师知道如何将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用“学生能做某事”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与课程标准中对不同水平目标的设置是一致的。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被教师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课程目标的设置方式明晰可操作,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师的教学真正产生了影响。二、教师素质对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影响
信念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所持有的信以为真的一些理解、前提或陈述,是个体持有的一种认知结构。(Richardson & Placier ,2001)教师课程教学信念对新课程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标准是否能够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必须经过教师的筛选,而教师的信念是重要的筛选标准。可见,教师信念是教师对外来信息进行筛选的重要标准,是影响教师实施课程方案的重要影响因素。张爽(2006)认为信念具有存在的预设性(existential presumptions),即教师信念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信息、知识或判断所形成的信以为真的预设。信念往往代表着个体在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上所建构的一种理想境界,当个人的信念受到挑战或被质疑时,个体会做出强烈的反应,会对某事物采取积极或消极的立场。而且信念于个人主要是一种情节式储存,即教师的个人经历会以情节性的片段的方式加以储存,并影响其日后的教学行为。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一、 结论
在研究的几个案例中,教师的目标设置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多个维度,而且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比较好。首先,教师会根据课型的不同定位教学目标的主次。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以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为中心。在会话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主要关注语言技能方面,且重点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法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语言知识,并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功能几个方面。而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在不同课型中都融合在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中。其次,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落实不同方面的教学目标。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中,教师会提供形象化的学习支架、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练习的机会。在学习策略的学习中,教师着重关注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方面的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习语言知识,并设计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情感态度的学习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而且引导在“经历”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在文化意识的学习中,教师所采取的典型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中的文化知识,并在讨论中开发学生的资源,形成对比分析,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二、建议
英语课程标准中与国际接轨之处是设定了分级,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两级的要求。课标的分级要求也受到欢迎和重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十余年过去了,,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英语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和考试不能因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受到漠视和回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重视、牵头,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和国际先进经验,尽快研究出评价标准和实施流程,从而引导小学英语教育走向规范,使得各地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有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参照。........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