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章绪论
无论从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化及学生情况而言,又有其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使德育工作者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无法完全借鉴普通高校的做法,这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高职院校也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德育方法与模式。与此同时,德育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德育的方法上,越来越讲求学生的自我成长,传统的德育方法在当今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实际的德育效果相对较低,体验式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体验式德育的实践性、主体性、确定性让本身实践能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愿意参与到德育的体验过程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不断提高学校专业教学水平、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涉及学生素养方面的德育工作却陷入困境。因此,在体验式德育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特点,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
第二章离职院校体验式德育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体验式德育的理论研究
从中可看到,体验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传统的教育一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对于己有知识的记忆与储备,而无法将知识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拓展。体验学习中,强调学习者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并且在新的体验中不断修正,这个过程是持续性的、发展性的、创造性的过程。只有把体验学习作为学习过程,教育者促使学习者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便能得到改善。另外,体验学习强调与环境的互动。其中的环境包括个体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真实世界的环境。可发现,虽然体验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作为主体的知识转换过程,但是,一切过程都将为体验为基础,也就是说,没有与环境的互动,将无法形成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中,学习者与环境产生互动、发生冲突后、逐渐适应世界的过程,之后,学习者又将与新的环境再进行互动,与先前经验发生冲突,又逐渐适应的无限循环过程。学习者在不断的新的环境新的体验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体验式德育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
不难发现,在髙职院校培养髙端技能型专口人才的定位下,无论是对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都离不开学生基于生活、基于职业本身的体验。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德育教师的讲授、外界的灌输是远远无法达到效果的。只有将对于职业、生活的体验完全融入德育过程,才能培养出不但掌握高新技能,同时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口人才。一直以来,"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等这些名词不断的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能参与到仿真或者是模拟的职业技能操作流程中,如数控设备的操作、设备维修、展台设计与布置等等,这些技能是依靠在模拟真实环境的训练中习得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也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第三章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设计....30
第一节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设计原则与思路.......30第二节模式的核心要素分析........34
第三节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40
本章小结.....41
第四章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42
第一节行动研究的方案制定......42
第二节行动研究的方案实施........46
第三节行动研究的方案修正.....53
本章小结......59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60
第一节研究结论......60
第二节反思与展望.....61
第四章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实跋探索
第一节行动研究的方案制定
无论是德育谏程还是德育活动,学生参与德育课程以及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德育效果有待提高。从德育内容而言,与生活和职业结合度不高。一方面,从德育的第一课堂的内容来看,现有的德育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贯穿了学生在学校王分之一的学习生涯,而这些课程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所学专业较难结合,使得德育在课堂上成为了一种政治任务。另一方面,就德育活动的参与情况来看,由学生处、团委的行政命令发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常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负责老师主要依靠学分强制学生的参与,有的学生即使参加了,也会早退,原本期望以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做法似乎事与愿违。另外,从德育方法i言,现有的德育模式强调提升学生的道德知识性的认识,并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缺乏对道德知情意行的整合与统一。第二节行动研究的方案实施
学生在经历情感的触动、对于"感恩"认知的变化、对于"感恩"付诸于行动后,他们在处理与家人关系上更加成熟,更加理解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坚持以感恩之情对待自己的家人与身边的老人,从而持续转化为行动。当然,道德体验并不能一繳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与巩固。当前情境下的情感触动或许能立即激发行为的改变,但是否能坚持下来,需要反复循环进行强化.总的而言,在此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中,相对于传统德育,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强调了整个德育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活动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知、情、意、行的共同教育作用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模式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并有高职特点。在理论研究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风格偏向于实践性的接受,而体验式德育便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一学习风格,学生心理层面的成熟也恰恰促进了学生在道德体验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在体验式德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中,职业体验与道德体验的融合也彰显了高职院校的德育特色。模式是完整的教育过程而并非独立存在。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行动研行中发现,德育的不同内容以及学生接受的不同环节并非独立存在的,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联,而这种关联,则是贯穿于整个高职院校王年的教育过程(如图3-8)。从整体而言,这个教育过程从生活层面的道德教育聚焦到职业层面的道德教育;从个人而言,这个过程通过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相互影响(如图3-7),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第二节反思与展望
本研究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检验,然而在检验的过程中,在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跨度和研究深度上,都值得进一步思考。本文在行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集中于现代服务业,所以在道德体验的融合度相对比较高。然而,高职教育的专业领域除了现代服务业之外,仍有很大一部分涉及技术伦理层面的内容,在本次研行中尚未涉及。.........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54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