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8 22:15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据《常德县志》记载,常德皮影是在民国时期传入,至今已有百年的传承,文化底蕴丰富,独具常德地方特色。①常德皮影走进当地小学课堂,会使学生与家乡艺术联系密切,学生自然产生对家乡无限热爱的情感。皮影教学中吸收了常德民俗特点,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与设计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启发、创新。常德皮影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使美术教学内容“活”起来,使学生头脑形成确切的美术形象、式样、风格,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新制订的美术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皮影课的设计与实施符合美术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扩宽美术视野;能够正确引导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完全融合到常德民俗生活中。 在新课改的趋势下,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点。美术校本课程的特点就是利用开发更多资源来完善课程;本论文是在新课改的背景要求下结合自我生长环境而进行的拓展撰写,同时,通过查阅相关专著文献、问卷调查、实际访问调查对常德皮影造型、图案、色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探究常德皮影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价值,分析常德皮影进课堂的现状,探讨常德皮影进课堂的相关开发理论,以期为民间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提供参考。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为常德皮影艺术的传承提供必要条件。常德皮影虽历史悠久,但有些皮影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并没有刻意的收徒传授皮影技艺。上个世纪末,随着一些老皮影艺术家的相继离世,导致了常德皮影面临着消亡。现在常德的青少年们开始迷恋动漫、电动、3C 产品……有的甚至连饮食结构、口味、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改变,盲目的追求时尚。随着审美情趣的转变、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许多常德年轻人对皮影艺术不感兴趣。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常德皮影的现状使人堪忧,我们害怕有朝一日这些珍贵的艺术只能躺在艺术文化馆被人观望。所以常德皮影传承已经成了常德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有必要将其融入课堂,让学生们从小就受到皮影艺术的熏陶,更系统更全面的学习常德皮影,加速常德皮影的传播,让常德皮影在课堂上得到活态传承。 

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研究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我国有关皮影艺术进课堂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存在着“纸上谈兵”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乌鲁木齐第五十五小学美术老师胡海燕在民间艺术还不够重视的 20 世纪 90年代,依据教学大纲而设计了《维吾尔印花布》的自编教材,竭力提倡利用课堂继承传统民间工艺的装饰手法,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①进入二十一世纪,,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民间艺术进课堂的必要性,为民间艺术进课堂的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力量。特别是 2012 年由尹少淳编写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用一章篇幅介绍了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不少美术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陈卫和、郑宇新主编的《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也肯定了民间艺术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是这些论述很少涉及对民间艺术进课堂的内部讨论,而更多的是对民间艺术进课堂开发与利用的关注。 在近些年,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美术课堂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但是总是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且地方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热情仅仅保持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校本课程开发评比结束后,一切又回到原点,民间艺术的传承没有落实在具体实际教学中,失去了原先应有的价值。 
........

第二章   常德皮影的艺术特色

常德皮影历经了百年演绎与融合,独特的地域文化、精巧的造型、绚丽的着色、漂亮的装饰图案、大胆的创新、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和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的皮影内容,充分的体现了常德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2.1   常德皮影的艺术特征 

2.1.1   独特的地域文化 
常德处于湖南省北部,在美丽的洞庭湖西边,武陵山下,“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常德是一个散杂的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交融在一起就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风俗习惯,以适应大自然。他们在改变中生存,生存中发展,他们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艺术风格、民族性格都在冲突和融合中适应演变,最终形成常德特有的地域特征。 常德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常德有了唱荆河戏的影戏班:“据艺人们回忆,清代康熙年间,容美(鹤峰)土司田舜年上京朝贡回来时,从湖南常德带来一个唱荆河戏的文人也学唱皮影,自娱自乐,自弹自唱,颂扬古代明君先哲和忠孝仁义,并为苦难者悲歌,以抒发自身之恩怨。”①因此,到现在还保留有传统皮影的印记,但常德皮影并不是一成不变得移植产物,而是融合了湖南湖北皮影艺术、又吸收了北方特有的民间皮影风格后发展起来,显示出自己特色的艺术现象。 
.........

2.2   常德皮影的审美艺术价值
湖南在过去是崇祭祀、信巫鬼最盛的地方。常德皮影具有明显的湖湘文化特色。不仅反映了历史时期常德当地的状况,而且体现着本土的审美趣味。既满足了俗民的信仰需求,又融入佛像、戏曲脸谱、民俗装束与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髓而发展为今天具有多重审美艺术价值的浓郁地方风格。 皮影造型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抽象化造型是显而易见的。它的抽象主要是为了使复杂度降低,使造型的整个轮廓简单明了,让观影者能够一目了然。 如图 2.2.1 可以看出常德皮影在头饰、脸谱上采用大块红、黄、绿、黑平涂造型表 现,简洁概括;而从图 2.2.2 可以看出衣纹装饰都比较抽象。如衣服的下摆图案,就是简洁线条的连续与几何纹样的反复排列。 不一样的颜色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感受会迸发出不一样的情感。比如说惨绿愁红、粉白黛绿、瞎灯黑火、黄粱美梦等等都是透过不同色彩体现日常生活和人们的情感。例如:十字路口、斑马线设置的信号灯就是视觉冲击最强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皮影也属于视觉文化,也采用了这一醒目的色彩搭配。 比如图 2.2.5 影偶头像五官轮廓用黑色细描,粗画眉毛使得影人一清二楚,再通过舞台灯光的照耀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第三章   常德皮影融入小学课堂情况调查与现状分析 ........... 13 
3.1   常德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 13 
3.2   常德皮影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 16 
3.2.1   概念掌握模糊,学校未成推广地 ........ 16 
3.2.2   方法总结不足,教师未成引导者 ........ 17 
3.2.3   忽视实践指导,学生未成创新者 ........ 18 
3.3   常德皮影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现状原因分析 .... 18 
3.4   常德皮影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意义 ....... 19
第四章   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开发 ........ 21 
4.1   常德皮影艺术的开发原则 ...... 21
4.2   常德皮影艺术进课堂的开发方法 ........... 23 
4.2.1   建立常德皮影艺术的资料平台 .... 23 
4.2.2   常德皮影进课堂的具体步骤 ........ 23 
4.2.3   常德皮影进课堂的一般教学方法 ........ 24 
4.3   开发实例 ........ 25 
4.3.1   确定教学目标 ...... 25 
4.3.2   策划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 ........... 25 
4.3.3   具体实施案例 ...... 26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29 
5.1   总结 ........ 25 
5.2   反思 ........ 25 

第四章   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开发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对于艺术范畴内皮影的研究相对而言寥寥无几,而将皮影艺术应用到美术课堂中的案例则更加稀少,所以在亲身经历课外培训机构有关皮影艺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各位研究前辈,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原则、途径、方法、步骤、评价进行了自我的总结、完善和补充,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有效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服务。 

4.1   常德皮影艺术的开发原则 

4.1.1   立足本土强化地方特色 
2008年1月31日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会上指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民教育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因此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延安的安塞就提出皮影进美术课,腰鼓进体育课,陕北民歌进音乐课,并编写了相关教材。①”这段讲话,充分肯定了学校艺术教育融入民间艺术传承性,学校、教师应当引起重视。 承传千年的皮影艺术是集民间口头传统、民间音乐、戏剧及民间美术传统为一体的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皮影艺术可以说就是常德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常德皮影进课堂,是贯彻教育部的要求,立足常德特色,挖掘常德皮影艺术资源,把民间艺术与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相结合,让学生学习、传承、创新。 
..........

总结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出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汇合,这可以给我国的经济水平带来一定的发展效益,但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容易遗忘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研究”这一课题是我在实习阶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状况堪忧而提出来的。之后通过对不同学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和与学校美术教师的访谈交流,发现常德小学学校确实出现不重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皮影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民间艺术文化,我们应当从娃娃抓起,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此,我通过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著作,了解到国内外有关皮影艺术与学校教育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情况,明确了我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笔者总结了常德皮影艺术的价值,在深入对常德三所小学皮影教学的现状调查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常德皮影艺术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途径。从开发原则、开发方法、开发实例等着手,以期通过以上途径提高民间艺术进课堂的实效性。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